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 > 学校 > 任城区 > 济宁市第一中学任城校区 > 校园安全 > 安全制度

济宁市第一中任城校区“1530”安全教育制度

发布日期:2024-05-23 17:07 信息来源:任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济宁一中任城校区“1530”安全教育制度

按照《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把安全教育纳入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贯穿于学校教育各个环节。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要求,立足实际,结合季节变换和学生年龄特点,加强防溺水、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应对自然灾害、防范校园伤害等方面教育,让安全知识入脑入心。要积极抓好“1530”安全教育工作,防止活动搞形式、走过场,力求突出安全教育的实效性,切实增强师生安全意识,全力做好学校安全工作,确保校园平安、和谐、文明、稳定。

1.班主任要定期组织本班学生学习学校及班级安全管理的各项制度、规定、办法等,让学生知晓学校、班级在安全管理方面的各项规定和要求,从而达到约束的目的。

2.认真落实“1530”安全教育模式。要坚持对学生安全教育每日一提醒,提醒内容可以写在黑板右上角的固定位置,内容要有针对性和教育性。抓好三个关键节点,即“1530”工程,班主任或者班级学生安全员要做好“1530”安全教育记录。

“1”:每天放学前1分钟,任课教师讲一分钟安全知识,强调路途的安全工作,对学生进行安全乘车及交通安全等教育;

“5”:每周一学生到校后,班主任教师讲五分钟的安全知识,对学生进行校园内相关安全教育;每周周末放学前,班主任用5分钟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对学生进行校外相关安全教育。

“30”:每次放假前、开学后,学校、级部主任或者班主任,利用30分钟进行系统的、全面的安全工作、安全教育部署。

3.班主任要不断创新安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利用1分钟起到警示作用。利用5分钟总结本周安全工作,利用30分钟主抓领导给学生讲解安全重要性。

在安全管理工作中,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大意,不能有丝毫的侥幸心理,不能有丝毫的松劲情绪。不仅要天天讲,而且要详细记录,更重要的是把各项工作做细、做精、做规范,在落实上狠下功夫。

 

 

济宁一中任城校区

202271

附件

“1530”安全教育常识内容

中学生安全工作,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首先学校、家庭、学生都要有强烈的安全意识,重视安全管理和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及自我保护教育,才能使学校有一个安全、稳定的教育教学环境,保证学生健康成长。对中学生来说,多学习一些有关安全教育方面的常识,增强安全意识,掌握一些安全知识和逃生技能,才能远离危险,有效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一、校内外集体活动安全常识

组织学生参加集体活动和劳动社会实践,事先必须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特别要强调遵守纪律,服从管理,听从指挥。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不宜组织学生参加有毒、有害、高温、繁重体力劳动等特种作业。

(一)校内参加各项活动应注意

1、在操场上运动的自护措施:

1)准备:换胶底鞋,防滑并且增加弹性。女生摘掉发卡等饰物,衣兜不装东西。全身准备活动,以防肌肉拉伤、扭伤。

2)服从:在教师指导下再做器械运动,投掷运动要听口令,闪开跑道以免冲撞。

3)严肃:垫上运动若嘻嘻哈哈,容易扭伤颈部,会伤害脊柱或大脑。

4)处理:一旦受伤,不要着急,乱搬乱揉会加重伤势,要请校医来处理伤口,伤情彻底养好再运动。

2、课间活动的注意事项:

在每天紧张的学习过程中,课间活动能够起到放松、调节和适当休息的作用。课间活动应当注意以下几方面:

1)室外空气新鲜,课间活动应当尽量在室外,但不要远离教室,以免耽误下面的课程。

2)活动的强度要适当,不要做剧烈的活动,以保证继续上课时不疲劳、精力集中、精神饱满。

3)活动的方式要简便易行,如做做操等。

4)活动要注意安全,要避免发生扭伤、碰伤等危险。

3、上体育课时衣着上的注意事项:

上体育课大多是全身性运动,活动量大,还要运用很多体育器械,如跳箱、单双杠、铅球所以为了安全,上课时衣着有一定的讲究。

1)上衣、裤子口袋里不要装钥匙、小刀等坚硬、尖锐锋利的物品。

2)不要佩戴各种金属的或玻璃的装饰物。

3)头上不要戴各种发卡。

4)患有近视眼的同学,如果不戴眼镜可以上体育课,就尽量不要戴眼镜。如果必须戴眼镜,做动作时一定要小心谨慎。做垫上运动时,必须摘下眼镜。

5)不要穿塑料底的鞋或皮鞋,应当穿球鞋或一般胶底布鞋。

6)衣服要宽松合体,最好不穿钮扣多、拉锁多或者有金属饰物的服装。有条件的应该穿着运动服。

4、上体育课应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体育课在中小学阶段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重要课程。体育课上的训练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安全上要注意的事项也因训练的内容、使用的器械不同而有所区别。

1)短跑等项目要按照规定的跑道进行,不能串跑道。这不仅仅是竞赛的要求,也是安全的保障。特别是快到终点冲刺时,更要遵守规则,因为这时人身体的冲力很大,精力又集中在竞技之中,思想上毫无戒备,一旦相互绊倒,就可能严重受伤。

2)跳远时,必须严格按老师的指导助跑、起跳。起跳前前脚要踏中木制的起跳板,起跳后要落入沙坑之中。这不仅是跳远训练的技术要领,也是保护身体安全的必要措施。

3)在进行投掷训练时,如投手榴弹、铅球、铁饼、标枪等,一定要按老师的口令进行,令行禁止,不能有丝毫的马虎。这些体育器材有的坚硬沉重,有的前端装有尖利的金属头,如果擅自行事,就有可能击中他人或者自己被击中,造成受伤,甚至发生生命危险。

4)在进行单、双杠和跳高训练时,器械下面必须准备好厚度符合要求的垫子,如果直接跳到坚硬的地面上,会伤及腿部关节或后脑。做单、双杠动作时,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使双手握杠时不打滑,避免从杠上摔下来,使身体受伤。

5)在做跳马、跳箱等跨跃训练时,器械前要有跳板,器械后要有保护垫,同时要有老师和同学在器械旁站立保护。

6)前后滚翻、俯卧撑、仰卧起坐等垫上运动的项目,做动作时要严肃认真,不能打闹,以免发生扭伤。

7)参加篮球、足球等项目的训练时,要学会保护自己,也不要在争抢中蛮干而伤及他人。在这些争抢激烈的运动中,自觉遵守竞赛规则对于安全是很重要的。

二、校外集体活动应注意事项

1、组织学生参加集体校外活动,一定要事先经学校负责人研究,做出周密计划,严格组织,并有学校负责人或教师带队。要事先派人勘查活动场地、环境。要建立大型集体外出活动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的制度。

2、活动中如需使用交通工具时,必须符合安全要求,不得超员运载,不得乘坐没有驾驶执照的人员驾驶的车、船。

3、参加校外集体活动的场所、建筑物和各项设施必须坚固安全,出入道口畅通,场内消防设备齐全有效,放置得当。

4、到浏览区和游乐场所活动,一定要注意其合理容量。不要组织学生到超容量的地方或场所活动。

5、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勤工俭学和社会公益劳动,必须坚持安全、无毒、无害和力所能及的原则。要加强劳动组织,重视劳动保护,教育学生遵守劳动规则。

6、组织学生参加有关单位举办的集体活动,必须有安全保障措施。在没有严密的组织工作和切实的安全措施情况下,无论是何单位组织的活动,学校都可以拒绝参加。

三、参加集体劳动社会实践如何保证安全参加社会实践过程的安全措施:

1、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将面对许多自己从未接触过的或不熟悉的事情,要保证安全,最重要的是遵守活动纪律,听从老师或有关管理人员的指挥,统一行动,不各行其事。

2、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要认真听取有关活动的注意事项,什么是必须做的,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允许做的,不懂的地方要询问、了解清楚。

3、参加劳动,同学们必然要接触、使用一些劳动工具、机械电器设备,在这个过程中,要仔细了解它们的特点、性能、操作要领,严格按照有关人员的示范,并在他们的指导下进行。电间、开关、按钮等,不随意触摸、拨弄档,发生危险。注意在指定的区域内活动,不随意四处走动、游览,防止意外发生。

6、防止落物伤害

1)进入建筑施工现场,必须按规定道路行走,必须戴安全帽。

2)起重装卸、吊运物品下禁止站人。

四、外出安全

(一)外出时注意事项:

1、先告诉父母自己去哪里,大约何时回来,与谁在一起,联系方法是什么。尽可能结伴而行。

2、单独外出要走灯光明亮的大道,不抄近道走小路。

3、在马路行走,面对流行走,不背对车流,以免有人停车袭击。

4、夜晚单独外出,下要带手电简、哨子、报警器等物品,万被袭击,可用手电照射匪徒面部,吹哨求救等。

5、不搭乘陌生人的顺路车。乘地铁时,和其他乘客坐在一起,尽可能坐在靠近站台出口的车厢,坐靠近车门的位置。乘公共汽车,尽量靠近司机。

6、提包要斜挎在肩上,包不要背在靠路的一边,防被人抢掠。家门钥匙放在身上不易被发现的地方(如兜内、脖子上、衣服内),也不要放在包里,即使被抢,你仍可进家门。

7、如怀疑有人跟踪,应试着横过马路,看看那人是否仍跟着你。若该人紧跟不舍,你应跑向附近人多的地方报警求救。

8、横穿地下过街道时,谨防抢劫者在地道两头围截,要结伴行走或跟随大人一起走。

(二)外出时如何辨别方向

同学们独自外出到陌生的地方,可能会忘记或辨认不清来时的方向和路线而无法返回;和家人、同学等一起出行,也可能发生走失而迷路的情况。

外出时迷失了方向怎么办:

1、平时应当注意准确地记下自己家庭所在的地区、街道、门牌号码、电话号码及父母的工作单位名称、地址、电话号码等,以便需要联系时能够及时联系。

2、在城市迷了路,可以根据路标、路牌和公共汽(电)车的站牌辨认方向和路线,还可以向交通民警或治安巡逻民警求助。

3、在农村迷了路,应当尽量向公路、村庄靠近,争取当地村民的帮助。如果是在夜间,则可以循着灯光、狗叫声、公路上汽车的马达声寻找有人的地方求助。

4、如果迷失了方向,要沉着镇静,开动脑筋想办法,不要瞎闯乱跑,以免造成体力的过度消耗和意外。

五、饮食卫生常识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有一些不卫生的饮食习惯和行为,但很多人对此尚未重视起来,这对身体健康十分不利。病从口入这句话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要注意:

1、养成吃东西以前洗手的习惯。人的双手每天干这干那,接触各种各样的东西。会沾染病菌、病毒和寄生虫卵。吃东西以前认真用肥皂洗净双手,才能减少病从口入的可能。

2、生吃瓜果要洗净。瓜果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不仅会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虫卵,还有残留的农药、杀虫剂等,如果不清洗干净,不仅可能染上疾病,还可能造成农药中毒。

3、不随便吃野菜、野果。野菜、野果的种类很多,其中有的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毒素,缺乏经验的人很难辨别清楚,只有不随便吃野菜、野果,才能避免中毒,确保安全。

4、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食物腐烂变质,就会味道变酸、变苦;散发出异味儿,这是因为细菌大量繁殖引起的,吃了这些食物会造成食物中毒。

5、不随意购买、食用街头小摊贩出售的劣质食品、饮料。这些劣质食品、饮料往往卫生质量不合格,食用、饮用会危害健康。

6、不喝生水。水是否干净,仅凭肉眼很难分清,清澈透明的水也可能含有病菌、病毒,喝开水最安全。

7、学校要做好食品的采购、运输、贮存等过程的卫生工作,防止食品源污染及食品中毒事故发生。

8、学生食堂必须保持环境整洁,消除苍蝇、老鼠等有害昆虫及其集生条件。

9、学生食堂工作人员、炊事管理人员必须每年进行健康体检。

六、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常识

1、培养良好个人健康生活习惯。如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要洗手;洗手后,用清洁的毛巾和纸巾擦干;不要共用毛巾;注意均衡饮食、根据气候变化增减衣服、定期运动、充足休息。减轻压力和避免吸烟,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2、确保室内空气流通。经常打开所有窗户,使空气流通;保持空调设备的良好性能,并经常清洗隔尘网;在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前往空气疏通不畅、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对病人污染的教室、宿舍、厕所等地方要进行消毒。学校是人员较为密集的地方,因此,校园内要定期进行消毒,并清除卫生死角。教室、图书馆、食堂、学生宿舍、浴室等人员集中的地方要注意通风和消毒。学生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个人物品应个人使用,应尽量避免到人流量较多的公共场所活动,尤其不要到中高风险地区去。

3、加强食品、饮用水的卫生管理工作:抓好食品、饮用水的监测与监督;做好公共场所使用的餐饮具等的清洁消毒;落实卫生用品、工具的消毒与管理。建立并坚持从业人员体检制度,发现患伤寒、痢疾等传染病时要及时调离、治疗。保持环境卫生,消灭苍蝇、蟑螂等媒介昆虫。

4、严把病从口入关,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喝生水;不吃不洁净蔬菜、水果及食物;不吃过期、变质、不熟食品;餐具要经常消毒;不与他人公用毛巾、脸盆、牙具和餐具等。

5、加强流动人口的卫生管理,发现疑似病人要及时报告疾控部门。

七、中小学生吸烟对身体的害处

《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明确要求在校学生不得吸烟,同学们应自觉遵守。吸烟只是一种习惯,对人体有害无益。研究表明,吸烟时烟雾中有许多有害成分,对人体的呼吸道、心血管、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都有不同程度的伤害。对中小学生来说,吸烟的危害更大:

1、烟草在燃烧时会产生烟焦油,含有致癌物质,能诱发各种癌症。

2、烟草中的尼古丁是一种剧毒物质,对人的中枢神经有麻痹作用。长期吸烟,会引起心血管疾病。

3、吸烟不仅害己,还会污染环境,给他人带来更严重的危害。

八、预防毒品的侵害

近年来,吸毒、毒品犯罪正逐步成为我国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通常所说的毒品包括鸦片、大麻、海洛因、可卡因等多种。毒品对人有刺激、麻痹作用,吸食容易上瘾;危害极大。在某些毒品泛滥的地区,中小学生已经成为毒品的直接受害者。

预防毒品的危害,应当注意:

1、可以向家长、老师了解一些有关毒品的知识;提高识别能力,避免受骗上当而误吸毒品。

2、不听信任何人的教唆、引诱,坚决地拒绝尝试吸食毒品。

3、在发现有关毒品的不法活动或可疑情况,应立即设法向家长、老师或公安部门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