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 > 学校 > 兖州区 > 济宁市兖州区豫州路小学 > 学校概况 > 规章制度

济宁市兖州区豫州路小学全员导师制

发布日期:2024-05-23 09:09 信息来源:兖州区教体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推进学校管理方式、教育方式、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现将全员导师制实施方案制定如下:    

一、充分认识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的重要意义

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是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国家、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构建“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工作体系,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提升学校育人质量和社会满意度的迫切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中小学要充分认识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的重要意义,结合各自实际,认真探索实施,不断提高素质教育实施水平,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准确把握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内涵,探索建立“12355”的全员育人模式

全员育人导师制,是指在保持现行班级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由全体任课教师担任导师,每名导师负责指导几名学生,导师根据学生的个性成长需求,对受导学生进行思想指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和生活指导,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一种育人制度。它着眼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立足于满足不同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是推进个性化、亲情化德育工作的有效举措,是学校班主任工作的必要而有效的补充。当前,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要从我校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建立一个目标、两项要求、三条原则、五项内容、五项制度的具有本校特色的全员育人工作模式。

工作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构建全员育人工作体系,提高德育工作水平,让师生享受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推动我校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基本要求:

教师人人都是导师。全体任课教师一岗双责,既教书又育人,全部从事全员育人工作,都有受导学生,都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进行指导,努力创造学生成长的有利环境。

学生个个受到关爱。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生活情景中,在导师的关怀与指导下不断成长进步。

工作原则:

坚持导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相长的原则。

坚持思想引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和生活指导等多措并举的原则。

坚持尊重理解、关心爱护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

工作内容:

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导师要及时发现和了解受导学生的个性特征、行为习惯、道德品质、思想状况等,通过平等接触、正面引导、启发鼓励和创设情景等手段,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遵纪守法意识。

对学生进行学业辅导。导师要认真分析受导学生的学习状况,加强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指导,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特点和潜能,激发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率,顺利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导师要及时了解受导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和指导,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应对挫折的承受力,激发学生自尊、自爱、自主、自信意识,学会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

对学生进行生活指导。导师指导受导学生科学安排日常生活,合理进行个人消费,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明确生活目标,端正生活态度,学会过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

当好学生成长向导。导师要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倾向和职业兴趣,培养自己的爱好和特长,为将来正确选择职业打好基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推进制度:

建立健全成长档案、谈心汇报、家校联系、周教导会制度、考核评价等5项具体推进制度,形成运行流畅、行之有效的全员育人工作运行机制,确保工作实效。

三、建立健全推进制度,为全员育人工作提供坚强保证

(一)成长档案制度

从关注学生成长、积累工作资料、评定导师实绩等方面,为每一位导师建立工作档案,为每一名学生建立成长档案。导师工作档案内容包括导师与学生交流记录、学生学业进步情况、施导学生整体素养评定等。导师对每位受导学生建立成长档案,内容包括学生家庭及社会关系情况,学生的个性特征、行为习惯、道德修养、学业状况、兴趣爱好等情况。学生档案记录必须实事求是,充分肯定学生发展成果;对问题必须持慎重态度,用发展的眼光对待问题。

(二)谈心汇报制度

导师要及时了解受导学生的思想动态,坚持每半月至少与学生个别谈心一次,在学习方法、生活、行为等方面帮助其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并监督其执行。受导学生要主动向导师汇报生活学习情况,坚持每周一次以成长周记的形式向导师汇报。

(三)家校联系制度

导师要积极接待家长来访,主动以电话或信件等形式定期、不定期的与学生家长进行联系,对受导学生及其家庭有清晰的了解。要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密切与家长联系,反馈学生的在校表现,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帮助和指导家长改进家庭教育,共同探索有利于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有效方法。

(四)周教导会制度

针对一些重点案例和班级个别学生特殊情况,利用周教导会,每周定期开展“分析会诊”工作。会诊可由导师、班主任、级部主任或学校领导提出,分级部(可与每周的周前例会相结合)或学校组织进行,邀请有关导师、班主任、学校领导、家长委员会成员和校外专家参加,集中进行个案分析,对重点案例进行集体研究讨论,针对存在情况,研究对策,提出解决办法。

(五)考核评价制度

结合学校实际,建立客观全面且易于操作的工作考评机制,全面评价导师的工作绩效。要根据导师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学习态度与能力、交流合作与探索实践、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5个维度的指导情况,评价导师工作的质量和水平,调动导师工作的积极性。

四、明确工作流程,确保全员育人工作扎实开展

要建成以班主任为班级导师组长、全体任课教师为导师的育人导师体系,明确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工作流程,将各项工作分解细化,落实到岗到人,确保全员育人工作扎实开展。

(一)制定实施方案

要在对教师和学生现状进行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学校《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方案》,做到目标明确,职责清楚,措施到位。实施方案提交学校讨论通过后组织实施。

(二)确定学导关系

实行师生双向选择制度。学校根据教师学生比例确定导师带领学生的数量。学生依据学习和生活需要选择导师。导师根据学生申请和自身专业特长,选择自己的施导学生。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调剂余缺。要面向全体学生,重点安排好行为有偏差、心理有障碍、学习有困难、边缘少年儿童、留守少年儿童、贫困家庭、单亲家庭、残障家庭等特殊学生群体的导育工作。

(三)签定师生协议

学校组织导师和受导学生签定师生协议,正式确立指导关系并规定双方应承担的职责。

导师职责:了解学生状况,指导学生学业和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及时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和健康指导;与其他任课教师、家长及时沟通,形成育人合力。

受导学生职责:与导师坦诚交往,主动向导师汇报学习、生活和思想状况,虚心接受、认真听取导师的指导意见,自主进行学习和探究。

(四)开展育人工作

师生协议签定后,导师对所带领的学生实行承包责任制,在整个施导过程中,要精心培育优生群体,积极转化“边缘生”群体,大力培养特长生群体。要坚持做到六个关注:关注身心,关心受导学生的身心健康,对其适时进行心理疏导及健康指导;关注学习,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成绩;关注生活,指导受导学生合理安排课余生活,积极参加健康、安全的文体及社会实践活动;关注细节,留意受导学生言行举止的细节表现,及时进行诊断与指导;关注变化,及时发现受导学生的学业变化、思想及行为变化,肯定其进步表现,纠正其不当行为,促进学生提高;关注个性,帮助受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自我管理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实施考核评价

要将导师工作纳入教职工年度考核。要根据导师工作职责,制订《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考核细则》,并交学校讨论通过后实施。通过导师自评互评、班主任评价、学科教师评价、学生及家长评价等多种形式,采取定性与定量、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方法,对导师工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和考核。对优秀导师要通过多种形式给予表彰奖励,宣传、推广其先进经验,对工作不力的进行帮扶指导,提升导师队伍育人水平。

五、加强领导,确保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实效

要结合学校实际,勇于创新,大胆尝试,积极探索切实可行、具有学校特色的操作办法,使全员育人导师制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新亮点。要建立健全检查、督导、评估制度,对导师实行教学与育人双线管理,对导师的工作业绩进行综合评价。广大教师要坚持因材施教,分类指导,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好经验、好做法,实现教学与育人的和谐统一。班主任要按照自身职责,牵头做好班级全员育人工作,定期组织全体导师例会,分析学生表现,制定指导措施,提高育人实效。另外要及时总结工作经验,不断改进方式方法,推动全员育人工作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