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 > 学校 > 市属 > 济宁市第一中学 > 教育教学 > 教学信息

济宁市第一中学2023年度教学总结

发布日期:2024-05-28 11:46 信息来源:济宁市教育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第一部分:工作完成情况

踔厉笃行耕耘路,思教研学起芳华。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使之拥有一个智慧人生”的教育理念,践行“惟精惟一,敦学敦仁”的校训,完成“全省领先、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办学目标,紧紧围绕学校教育高质量内涵发展大局,狠抓新课程实施这条教学工作主线,着力打造三个体系——学科课程体系、教学管理体系、服务保障体系。

一、夯实教育基础,提高教学质量,构建我校“五育融合”的特色学科课程体系。

1.顶层设计谋方略

2023年度,持续推进学科课程建设,完善课程规划。牵头组织召开了不同学科领域、不同范围的10余次课程建设推进会议,进一步明确课程建设与管理的体制机制及各单位关于课程规划的目标责任;起草《济宁一中教务处关于加强和改进课程与教学管理的意见(讨论稿)》;面向各学段各校区发布《关于规范学科及年级学年度课程规划的通知》;进一步完善基于学分管理的学科课程体系和校本课程体系,形成课程方案初稿;进一步细化课程评价办法,完善课程管理制度,起草《济宁一中课程管理规范与实施细则》,各学年课程规划与评价实施体系基本形成;进一步实施启发式、探究式教学,项目式、跨学科学习;进一步落实科学及相关学科教学装备配置标准,加强实验室建设。

同时,提出基于课标及学科特色的三级三类课程开发理念,不断促进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特色课程系列化实施。鼓励各学科积极开发基于学科选修课程的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以及学科社团课程等融合课程资源。除国家课程中252学分中的144学分课程模块之外,近两年来,形成的校本课程资源137项,其中综合实践类74项、学科拓展类45项、学科特色课程类18项,合计学分108学分,极大满足了学生全面而个性化发展的选择需求。

2.优势资源领站位

一方面,依托优势学科。新时代教育的最大新意就是将育人理念在“五育并举”的实践基础上统一于“立德树人”,并紧紧围绕这一宗旨努力构建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新体系。我们对标省级特色高中创办的特色领域设置,从人文、科学、艺体、技术、实践五个方面抢抓省级特色高中创建机遇,结合自身资源秉赋,发展特色项目,培育强势学科;同时,依托我校历史首批省级学科基地,英语、地理、语文、生物一二批市级学科基地的资源优势进行学科课程建设,2023年6月,我校生物学科成功入选山东省省级科学特色高中学校之一。

另一方面,依托杰出教师。教务处联合教科研处多次组织开展针对教研室主任、备课组长以及青年骨干教师的专题培训会,进一步打通学科课程育人目标逻辑,充分发挥学科独有的育人功能,增强学科课程的“融合育人”特色,提高教师的学科课程意识,激发进行新课程实践的热情,进一步提高广大师生在各级各类赛课活动中的获奖率;围绕学科课程建设,针对学科教研室主任、备课组长业务管理团队,学科教学骨干团队,科研课题攻关团队等,举办系列专题研讨班,实施学科负责人及教学骨干团队课程领导力提升工程;继续推行实验学科教师实验能力素养提升工程,依托实验课程、社团类课程的研发与实施,优化课程资源、锤炼教师专业能力。

3.精心备课助教学

以强化集体备课为重点,落实教学质量提升工作。抢抓狠抓学科集备,深耕课堂提质效,以模块化为导向进行学科一体化集备管理,讨论并通过了《济宁一中关于加强集体备课规范性的工作方案(修改稿)》,建立集备教研常态化观摩与考核机制,重新设置了《集备记录本》集成了“集备活动记录表”和“集备活动成果表”;举行了学科大集备活动与跨校区主题式学科教研活动,形成了良好的教研生态。尤其是现行阶段施行的周一全校大集备,党委成员、校级领导包保学科,形成以“主备人备课——组内上课—评课——形成终案——展示课”的完整备课方案获得各备课组的一致好评,对做好集备教研管理活动,增强备课组文化建设的内驱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具有良好效益。

4.常规课堂提质量

为进一步完善学科教学常规,规范教学行为,学校通过随堂课、研讨课,不断打磨、锤炼,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再上新台阶;坚持目标导向,动态跟踪,落实教学常规,高效推进各年级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以听评课为抓手,加强集体教研,优化课堂生态,提质增效;依据各年级提交教学计划,保障教学进度稳步推进;开启基础年级常规听评课活动,建立由校领导和学校中层组成的课堂教学指导小组加强巡课力度,开展随堂听课,了解课堂教学现状,精准靶向指导,狠促常规提质效;依托实验优质课及教学能手推选,组织好青年教师观摩培训,持续推进教师课程领导力提升工程;开展青年教师说课及教案评选活动,落实青蓝结对,优化课堂品质,助推青年教师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二、规范自身建设,加强教学督导,构建我校“高效化信息化”的特色教学管理体系。

1.规范教务系统自身建设,突出管理引领职能。

围绕学校课程管理与教学管理中心工作,强化处室职能,明确责任意识,增强服务意识,提升管理能力,突出引领作用,形成清晰的教务系统工作愿景与目标。保质保量完成学校考核任务目标,努力提高团队战斗力和执行力。2月15日,我校教务处全体工作人员齐聚教师发展中心,召开新学期工作部署暨工作作风建设专题培训会,呼吁激励全体教务人凝心聚力、铆足干劲,以新担当新作为开创教务系统工作新局面;定期召开教务系统内部会议,回望上周工作进展,商定本周工作重点;制定教务工作实施路线图,有路可依,有线可择,进一步提升教务工作效率与规范,突出管理引领职能。

2.常规管理工作。

常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繁重琐碎。诸如集体备课每学期巡查统计5000余次。高一高二学生证注册工作每学期一次。教学督导工作:每学年都要接待市教科院两次教学视导工作;平时要求各学科教研室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全科参与的教研活动(大集备)作为平时针对学科教研室教研活动的常规督导。招生录取宣传工作:每年春季开始实施的卓越计划冬令营,已成为我校招生工作的一张靓丽名片,每年暑期针对报考我校学生或被我校录取学生的“强基计划”夏令营也从未间断,迄今已连续办过七届。每年毕业生毕业证制作发放及综合档案领取工作我处跟年级部和团委联合完成,保障了学校毕业生升学数据的完整准确。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的报名、缴费及组考工作每年分冬季和夏季两次,时间跨度长,科目多,类别繁杂。一年一度的高三高考报名及现场确认工作都来我校举行,从隶属任城招办组织到太白湖招办组织,迄今已完成2015级、2016级、2017级、2018级、2019级、2020级和2021级等七届高三毕业生的高考报名及现场确认工作。当然,一年一度的高三学生体检工作也同样已圆满完成七届的毕业生。另外,还有一些平时学生学籍管理,转学、休学,自主招生、强基计划、综合评价招生等业务的办理工作;三个年级阶段性模块检测的考务组织、阅卷协调、成绩分析等考务信息处理工作;协调做好我校承接的各类“国家教育考试”的考务工作等等。事无巨细,忙忙碌碌是我校教务人的新常态。

3.以规范学与教为重点的教学督导工作。

2023年,进一步规范教学工作,落实教学工作检查。新学期进一步完善各项教学管理制度,结合学校和学生特点,制订《学科教学常规》《实验课教学规范》《教师课堂行为规范》《学生课堂行为规范》《作业设置与批阅规范》等规章制度,使教学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在集体备课方面,2023年我们继续立足学科有效课堂的探索与实践,加强集体备课,持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逐渐形成济宁一中特色的年级有效课堂模式,以模块化单元化为基础链条,构建学科一体化管理新体系;拟定《济宁市第一中学集备教研管理办法》(试行),建立集备教研常态化观摩与考核机制,进一步提升集备教研管理水平。

在听评课方面,进一步落实完善集备巡查制度和课堂听课制度,制定《济宁市第一中学常规教学听评课实施方案》(讨论稿),采用组长(党委书记、校长)总负责,副组长(党委副书记、副校级领导)挂帅随机视导,教务、教科研干部包保学科,年级部负责人负责整个年级,学科教研室主任直接负责本学科的形式对高中全学段、全学科的所有教师进行听评课,对学生的学习体验、学习需求,教师的教学计划、教案、教学反思等提出针对性指导与建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强化教学质量管理,落实课程教学改革,实现团队合作。

在学生管理方面,扎实推进高三一轮复习备考,坚持问题导向,细化成绩分析,聚焦学情监测,依据一模成绩,开展分科分层学情会商,进一步落实尖优生和边缘生提升工作;以教学视导暴露的问题为导向,会商会诊,靶向定位,精准施策,完善二轮备考方案,持续落实“班班培优”;基础年级继续开展基础年级尖优生培养工作,做好尖优生甄别,分层分类指导;完善基础年级尖优生培养动态跟踪机制,引进强基课程;持续推进课堂改革,提升学生素养,提高课堂有效性,2023年度,我校成功申报并获评“济宁市创新素养培育实验学校”。

4.以发展路线图为抓手的教学提升工作。

制定常规工作路线图,明确教务工作职责与内容,规范教务工作细节,明晰教务工作流程,细化教务常规执行细则,提升教务工作的规范度与标准度。

制定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路线图,畅通青年教师成长路径,拓宽青年教师成长渠道;发挥齐鲁名师、杏坛名师、突贡专家、省市特级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激活全体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工作热情,以学科论坛、问题聚焦、科研攻关、竞赛辅导、校本课程建设、社团沙龙等不同形式开展跨校区研讨活动,为青年教师带好路,领好头,解决新入职教师未来发展方向迷茫,发展路径难寻的难题,积极发挥好的协同、协助与协作职责。

搜寻、整理并设计九大高考学科及音体美学科的竞赛白名单一览表,制定学生竞赛提升路线图。

三、依托信息技术,提升服务能力,构建我校“多层次高效率”的教学服务保障体系。

1.依托大数据平台,细化学生信息化服务工作。

学校其它一切课程建设、教育教学活动等最后都要通过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表现出来。因此,基于教育教学常规,做实做细学生信息管理与服务工作是每天都要面对的事情。主要包括学籍注册与学籍信息管理、省综合评价云平台的系统管理工作、学生成绩管理与分析、高三年级高考报名工作及基础年级学考合格考报名工作、学生健康体质监测数据整理与上报工作等等。

每年通过管理系统需要上报审批所有新入职教师信息,并同步新一年级学生信息。2023年新增课程计划,90多个模块,要对应到所有班级及任课教师,转化信息记录15万余条。学生学籍号,老师身份证号及模块编号,针对每生都要上传对应的排课表,总计2万余条记录。监督指导学校任课教师填报各方面的综评数据。包括成绩,评语,奖惩。学生档案生成1987份,大概有6万多页。调取往年学生档案,证明材料200余份。每学期提供体测、订书发书、宿舍管理、安全门禁,财务收费等学生名单至少一次。协助体育,艺术数据上报。协助教育处优秀学生评选,贫困生补助等申报过程中的信息处理工作。

考务中的学生管理方面,针对三个年级大大小小的考试,都需要整理名单,排考场,试卷扫描及成绩分析。学籍管理方面,新入学上报2000名学生,并整理家庭信息,基本信息。采集照片,上传照片。完成全年级学生注册5600人。

教室监控方面,学校重大舆情事件监控调查五次。物品丢失,学生违纪、给班主任提供监控查询服务数百次。所有考试广播及监控的调整,值班。所有铃声设置,广播发声。每天进行广播,监控巡查,随坏随修。

2.基于学校特色化多样化课程开设,创新教育装备与场馆管理与服务工作。

实验室一方面进一步完善《济宁一中关于加强实验教学的总体规划》《济宁一中新时期实验学科教研室关于实验教学的功能职责》《新时期实验学科教师实验教学职责》《新时期实验管理员实验教学职责》等较完备的实验室管理制度体系。另一方面,继续强化实验室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及实验课程领导力与执行力方面的专题培训。实验室为配合理化生学科包括任城校区理化生学科课堂演示实验准备,登记演示实验器材、药品出借单8件,药品仪器借还150余件。理化生课堂演示实验通知单共计100余份,分组实验通知单70余份,全年承接理化生学科分组实验、演示实验、研究性学习实验共计201班次。实验室的全体同仁在做好个人本职工作的同时,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平稳顺畅开展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和保障。另外,为进一步提升实验教学效能,促进教师实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我们启动了“济宁一中第三届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素养提升工程”,面向实验学科教师开展多主题多种形式的实验教学研究交流活动或赛事活动。把关于实验教学方面的经常性的教研活动或赛事活动作为一个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交流平台;作为一个树立典型、培养典型的过程,以赛促管,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图书馆一方面加强资源配置,提升建设水平。上线电子书刊借阅机,自助借还机等智能化信息化设备,2023年12月我校成功获批济宁市中小学星级图书馆。另一方面,瞄准教学服务,继续做好图书档案及场馆管理工作。一年来,整理发放三个年级学生图书20余万册,5000余包,其中学生教材191种,教师用书90余种,总重量近百吨。同时处理书籍咨询、找书、调书、转学、借读、换科、艺术生书籍发放等各种情况总计近百次。图书科技楼二楼教师发展中心接待会议等各项活动50余次。图书馆的全体同仁,集思广益,主动作为,以图书馆图书整理、发放等常规性工作为基本内容,开发了面向全体学生基于图书档案工作职业体验的劳动教育课程。全年共组织劳动教育10人次,颁发劳动教育证书130余册。

依托艺体馆,继续服务艺体教育,促进五育并举。一年来,我们在开足开全艺体类国家必修课程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学科特色化课程的研发与实施,形成了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的基本格局。美术课程的精细化体系已基本形成,选修课门类由去年的4项增加到7项;音乐课程也在各级各类艺术展演活动中成绩斐然。

今年暑假期间承接了2023年济宁市中小学生体育联赛。学校会务组高质量完成了赛事会务、交通安全、赛场服务、后勤保障和防疫核检等工作,保障了联赛安全、平稳、顺利进行, 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和参赛队伍的高度评价。

在第七届市长杯校园足球联赛中,我校荣获高中男子组冠军。在济宁市中学生联赛中我校取得女篮第二名、男篮第三名、女乒团体第二名的优异成绩。暑假期间我校田径运动员还代表济宁市参加了山东省第二十四届中学生运动会。学生发展平台、成长通道得到全面的提升。

3.基于教学评价的深度变革,继续做好招生宣传及考试工作

2023年我们中考招生突出重围,质量不断提升。北湖校区报考人数突破3000人。

本年度我校承接国家教育考试12次,设置828个考场,共计2万余人次参与考试,考试安全及防疫任务十分艰巨。在工作量如此巨大的情况下,圆满的完成了考试组织任务,无一安全事故,无一违纪事故,无一健康风险事故。

本年度继续积极对接高校招生录取宣传工作。每年的6-7月份将是初高中毕业季。高校招生宣传工作逐步展开。平时我们也会主动加强与高校的联系,对接高校招生工作、高校先修课程共建工作、研学基地共建等各项工作。迄今,我校已于兰州大学、中南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工业大学等数十所高校,签署了“优秀生源基地”种子学校。

一路走来我们同舟共济,放眼未来我们携手并肩再续辉煌。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新的征程新的目标正等待我们去开创去实现,2023年我们任重而道远。将继续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统一领导下,一如既往地紧紧围绕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大局,深入研究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基本内涵,继续在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教学评价等三个维度精准发力。新的一年我们着重在以下三个方面寻求突破:

1.基于学生全面而个性化发展需求、深入推进学校课程供给侧改革,优化课程的研发与管理。

2.开展集备深化提升工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打造济宁一中特色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3.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研究与实践,构建新高考背景下的教学评价体系,立足本校师资优势及教师发展需求,打通校区壁垒,打造学科教学教研共同体,积极推进学科负责人及学科业务骨干课程领导力提升工程。

展望2024,我们要紧扣学校高质量发展新格局,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 做则必成。蓝图已绘就、征鼓已擂响,全体同仁将继续秉持锐意进取的工作作风,为新时代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大局当好参谋、做好智囊、打好前锋、站好自己的一班岗;凝心聚力, 精益求精“创佳绩”;笃行不怠,踔厉奋发“再起航”!


第二部分:个人述职述廉部分

一、加强师德修养,踏实做人

在这一年中,追求不断提高踏实做人的境界。

1.克服“糊涂”,认真做事。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把事弄清楚;凡事多行动,在行动中查找、纠正问题。

2.驾驭“利”欲 ,坦荡做人。人到中年,虽未达“不惑”,但逐步提升自己对“利”豁达的程度,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心灵的舒展与自在。

3.看好“我”字,关心他人。逐步修炼遇事时,把“我”看好,留出空间让“他人”住进心中。在这一过程中收获一种和谐与美好,令人身心愉悦。

4.直面“难”字,勇于担当。工作中时常会遇到比较棘手的问题,面对这样的问题不绕着走,多思考,多请教,多沟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戒躁。实践证明再难的问题最终都会解决。

5.做好“勤务兵”,吃苦耐劳。工作中要做教师的“指挥官”,又要做教师的“勤务兵”,做到不畏艰难困苦,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勤勤恳恳地做好事情。

二、廉洁自律 ,干净做人

作为一名20年党龄的中共党员、学校行政党支部书记,我没有理由沉浸在过去的成绩里津津乐道,我必须戒骄戒躁、珍惜机遇、面对挑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方面,我坚持从自身做起,自觉强化党性修养,积极投身党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并创新党的教育实践形式与内容,充分发挥党支部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另一方面,作为党支部副书记,我要不断强化政治理论学习,提升思想认识水平,不断增强党性原则和党性修养,自觉做到“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自觉每天登录学习强国,做学习型党员,坚持活到老学到老。

对待工作,需要我继续保持“抓铁留痕、踏石留印”的决心;对待自己,需要我继续坚持“三严三实”的标准。我将继续保持跟党中央的高度一致,保持与李朝轩书记、袁雪副书记的精诚团结,模范带头,带领第四支部支委会其它4位同志,立足本职工作,落实一岗双责,将“两学一做”推向纵深,将“四讲四有”体现在平时,将党的纪律挺在前面;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不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在平凡的岗位上探寻新路子、开创新局面,融入这个伟大的新时代!

三、今后努力方向

在过去一年的工作中,看到自身还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如需要加强学习,进一步拓宽眼界;需要提高掌控、处理纷杂事务的能力;需要提高自己的创新精神、开拓意识和科研能力水平等。

一年时光短促而充实,经历中沉淀着成长。“大道至简,悟在天成。复杂的事情简单去做,简单的事情重复去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去做,长期坚持,自然功成。”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工作中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