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学院附属高级中学2023年度美术教育年度报告
2023年我校美术教育以落实学生的艺术核心素养为目标,注重人文精神和传统文化艺术的渗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创造能力,发挥美术教学中美育的作用,不断改革,锐意创新,构建全方位、多元化学校美育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美术教育教学工作取得可喜成绩。
一、 课程建设方面:
在美术课程建设方面,根据教师、学生的特点,合理设置课程内容,拓宽学生美术学习途径,为学生搭建广阔的美术学习平台,实现课程育人。
国家课程:基于教育部颁布的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相结合。开设美术鉴赏多门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开展丰富的各类美术艺术活动,提升校园文化艺术品位。在高一年级开设美术鉴赏必修模块课程。在高二阶段根据学校特色办学,开设选择性必修模块课程。
校本课程:为拓展学生美术学习空间,在国家模块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校本课程,内容丰富,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美术学习要求,注重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培养,为高校输送高素质艺术人才。
社团课程,为继续固化我校传统美术专业培养的持续深化,美术组2023年开设美术社团。
二、 美术老师配备:
我校美术组共五位教师,其中高级职称2人,专业方向涵盖国画、油画、水彩等,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专业、教学水平。平均年龄约39岁,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2人,本科学历3人,济宁杏坛名师1人,济宁市美术学科带头人1人,济宁学院美术学院特聘教师教育课程指导专家1人、济宁市教学能手获得者2人,国家级优质课二等奖执教者1人、省级优质课一等奖(第一名)执教者1人。
在山东省中小学体育美育劳育典型案例评选中,我校教师积极参与,《济宁特色“非遗”校园传承美育体系研究》获得高中美术教学创新成果一等奖,充分展示了我校非遗美育课堂的风采和教育教学成果。
三、美术教育管理:
校重视美术教育管理工作,定期召开美术教育会议,学习上级有关文件,布置学校美术教育工作,根据需要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培训。美术教师在工作中以身作则,严格遵守教师道德规范,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课堂教学中严格考勤,注重过程性评价,课堂表现计入最后的美术素养成绩,保证学生在美术课堂真正感受到美术经典作品的艺术魅力。
附属高中的美术教育,融美育与德育于一体,以美育人,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四、美术教育经费投入和设施设备:
学校重视美术教育与发展,我校配有多间固定美术教室,配置美术专业相关的画材,在现有的条件下,鼓励并支持美术教研活动和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艺术展演活动,学校投入一定的资金支持,保证美术组的各项美术活动顺利进行。
五、美术课外活动:
学校积极开展美术课外活动,加强学生课外艺术活动的拓展,实现活动育人。组织学生参加济宁市第十二届校园艺术节,并取得优异成绩,举办各种美术展览、比赛活动。
六、校园文化艺术环境:
面对新校园百废待兴,都是崭新的,美术教研组全体教师在充分发挥专业特点,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实现环境育人,充分发挥专业特点,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实现环境育人。
未来努力方向,定期把学生的作品进行展览,让学生在艺术氛围中生活学习;帮助学校各处室在搞活动时设计制作海报;参与学校园林绿化景观设计等,为建设美丽校园尽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定期举办美术展览,让师生浸润在美的环境中,每时每刻接受美的熏陶,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丰富了师生文化生活,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
七、重点项目推进:
学校重视美育工作,加强以美术教研组特色“非遗”课程教学持续深入研究,形成学校名片效应,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特长生招生、教学及管理工作,探讨适合学校发展的美术专业生培养方案,努力打造我校成为济宁市美术专业生培养名牌学校。
八、中小学实施学校美术教育工作自评制度:
学校建有较完善的美术评价制度,结合学生平时课堂学习表现、参加学校美术展览比赛和社团活动、参加校外美术实践等各方面情况,评定学生本学期美术综合成绩,总分110分。学期末将每一位学生的美术综合评定成绩公示并上传至山东省体卫艺综合平台,同时上传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和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表。美术组高度重视此项综评工作,每学期末都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以保障此项工作的顺利完成。学校美术教育评价制度的不断完善,进一步促进了美术教育教学的发展和学生艺术素养的全面提升。
总结本年度工作,美术组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的正确领导下,扎实工作,全面推进各项美术教育教学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奋发进取,取得更加丰硕的艺术教育成果,让美术之花遍满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