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教育学院劳动教育开展情况(2023-2024学年)
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等文件要求,全面提升学生劳动能力与劳动素养,形成体现时代要求、符合育人规律、彰显学院特色的劳动教育体系,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育人的相互融合,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进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深入做好学生良好劳动习惯养成教育工作,制定本方案。
二、工作目标
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深切理解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牢固树立劳动崇高光荣、劳动创造美的观念;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和勤俭吃苦、勇于劳动的精神;培养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发现新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学生良好劳动习惯。
三、实施情况
1、注重课程建设
学生在校期间开设“劳动教育”课程,每周两节课。重视劳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活动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通过劳动实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劳动精神和劳动创新能力。劳动教育进课堂。学院根据不同专业特点,把劳动课程列入教学计划。选用正式出版的劳动教育教材。
2.加强劳动教育
学校充分认识到劳动教育在中职学生中的重要作用。劳动教育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还能通过实践活动提升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因此,学校在制定教育计划和课程安排时,注重将劳动教育融入其中,使其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劳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学校采取了一系列具体的措施。例如,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日常清洁活动,让他们学会如何保持环境的整洁和卫生;通过草坪杂草的处理等活动,让学生体验父母劳作的艰辛;此外,还开展手工制作、绘画等艺术活动,让幼儿在创作过程中体验劳动的乐趣和成就感。
3.注重劳动教育的创新和特色发展
结合艺术教育的特点,将劳动教育与艺术创作相结合,引导幼儿通过劳动创造艺术作品,如用废旧物品制作手工艺品、用自然材料创作绘画作品等。这不仅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观念。
4.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在劳动教育的推进过程中,学校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例如,如何确保劳动教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如何平衡劳动教育与其他教育活动的关系,如何与家长和社会各界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机制等。针对这些问题,学校正在积极探索和实践,不断完善劳动教育的相关政策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