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 > 学校 > 邹城市 > 邹城市接驾山小学 > 学校概况 > 规章制度

邹城市接驾山小学教学管理制度

发布日期:2024-05-28 11:17 信息来源:邹城市政府办公室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学校培养人才、实施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教学工作关系到整个教育质量,关系到所培养人才的素质,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为了进一步规范学校的教学工作,实施全方位的目标管理,特制定《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一、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教书育人的教育观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坚持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现代教学观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教学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有计划、有步骤、有节奏地引导、疏导、指导学生把未知转化为已知,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学科教学要从实际出发,特别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注意协作、合理安排、统筹兼顾、减轻负担,尽量为学生创造独立思维的条件;要因材施教、分类推进,使全体学生都有积极自学、发挥个性特长的机会。

二、具体要求

(一)制订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整个教学的依据,是全面完成教学任务的保证。教学计划应包括学年(学期)计划、单元(章节)计划和课时计划。

l.制订教学计划要做到“三熟悉”。

(1)熟悉课标。通过学习《课程标准》,明确本学科的教学目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和应当遵循的原则等。  

(2)熟悉教材。要通读和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教材内容,把握教材的内在联系,明确各章节在整体中的地位,明确本学期教学要求和教学重点难点。

(3)熟悉学生。做到深入地掌握学生各方面的情况。

2.学年(学期)和单元(章节)教学计划要具有以下主要内容:

(1)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含学生认知特点、认知水平、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方面的分析)。(2)教材分析(含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等)。(3)完成教学任务,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4)教学进度,每周课时进度安排。

(二)备课

备课是上课的前提,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备课要有三个步骤。

1.个人备课。个人备课要做到“七备”:

(1)备课标。通过反复钻研课标,明确目的要求,弄清应当遵循的原则,做到有的放矢。

(2)备教材。通过反复钻研和推敲教材,了解教材内容和内在联系,明确本章(单元)、本节(课)教材在整体中所处的地位,把握各章节的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3)备学生。要认真研究学生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实际,充分估计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有效地启发引导学生解决疑点、重点和难点,做到因材施教。

(4)备教法。从实际出发,选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注重教学实效。

(5)备学法。要指导学生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教师不仅要注重教法,更要注重研究学生的学法。要科学地启发、引导学生利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动脑、动口、动手获取知识和能力。

(6)备语言。要指导学生不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7)备板书。要设计实用、美观的板书,使学生通过板书掌握学习内容,渗透美育教育。

2.集体备课。要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要做到“四定”、“五统一”。

“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五统一”即:统一教学目标、统一重点和难点、统一达标题目及考核标准、统一课时安排并提出改进教法的建议。

3.编写教案。在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写好教案。教案必须具有以下十项内容:(1)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2)教学重点;(3)教学难点;(4)课型;(5)教法;(6)教学用具;(7)教学过程;(8)板书设计;(9)作业练习;(10)教学后记(教学反思)。

上课前一周完成集体备课,教案至少有三课时的提前量,但提前量不能超过一周,每周一节电子备课,无教案或备不好课不能上课,教研组长负责检查教案,学校每学期至少检查三次。

(三)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是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要向课堂40分钟要素质教育的质量。

l.课堂教学要做到四个有机结合、六项基本要求:

(1)四个有机结合:主导和主体的有机结合;知识和能力的有机结合;面向全体学生和因材施教的有机结合;全面发展和发挥个性特长的有机结合。

(2)八项基本要求:教学目标要明确;教学方法要恰当;教学结构要严谨;教学内容要充实;教学手段要先进;要着眼于教学效果,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让学生动手实践。

2.要努力提高教学艺术。课堂上要做到重点突出、难点分散、条理分明、语言生动、深入浅出、板书规范。

3.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到教对、教会,加强课堂训练,减轻课外负担,力争当堂解决问题。

4.要严密组织教学过程,精心设计、安排有序,不迟到不拖堂;要服饰整洁、仪表端庄、教态大方、精神饱满、语言清晰,运用普通话教学;对学生要满腔热情,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说粗话,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5.要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治学态度。要求学生抓住预习、听课、复习、练习四大环节,并掌握“两先两后”“一总结”的学习方法。即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练习;学完一个单元要及时归纳总结,把知识系统化。做完作业后要体会方法和思路,最后再听讲评。

(四)作业设置和批改

做作业是学生运用已学知识锻炼能力的实践活动,是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手段,是教师检查教学效果、掌握反馈信息、及时弥补知识缺漏、不断改进教学的必要措施。

1.严格控制作业量。一、二年级不留课下书面作业,其他年级作业总量不超过一小时。各年级要建立学科作业协调制度,由班主任老师控制当日家庭作业量,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严禁以超量布置作业为手段惩罚学生,要多布置实践性开放性的作业。

2.设计作业要符合“课标”和学生学习实际,目的要明确,内容要精选,难易要适度,绝不搞题海战术和机械重复练习,要有科学性和系统性。

3.作业批改要及时,数学、英语作业不过夜、作文批改不跨周。批改符号要一致,作文要严格按学校批改标准进行。对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的缺漏和谬误要及时纠正和补救,一般情况下要力争全部批阅,小组相互批改。

4.教师要备有作业批改手册。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做必要的记录,对其中共同性的问题及时讲评。

5.对学生做作业,要进行严格的规范化训练,格式要正确,书写要工整、美观,以养成良好的习惯。

(五)课后辅导

课后辅导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适应学生个性差异的重要措施。

1.从实际出发,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类。在学生入学之后,要根据学生的学业基础对学生进行分类辅导。

2.分析具体情况,制订具体辅导计划。任课教师要协同班主任,对每个学生进行具体分析,因材施教,个别辅导,使全体学生分别得到提高。

3.师生有效配合,实施辅导计划。教师要针对学生存在的实际问题,靠上去直接辅导学生。对优秀学生,要教给学习方法,并重点辅导其自学;对学困生,要注意开发其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课下辅导只有在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才能发挥其理想作用,不应将课下辅导变成变相上课,更不允许学科间相互挤占辅导时间。

(六)复习和检查

复习和检查是搞好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复习和检查,可以使学生系统和巩固知识,可以了解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情况,了解学风和思维方法情况,了解教学效果,从而改进教学。

1.要提倡当堂复习和检查,检查学生的接受率、巩固率、运用率。

2.要加强平时提问的考查,督促学生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正确的学习观。

3.搞好阶段复习和质量检测

(1)质量检测前教师要拟好复习计划,指导学生认真复习和总结,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系统和提高。(2)严格控制检测次数,以免增加学生负担。(3)检测命题要紧扣课标、教材和学生的生活实际,面向大多数学生。难易得当,覆盖面广,题型要新颖,富有变化,检测形式要多样化(具体检测内容、形式按教导处计划执行)。(4)质量检测后要及时分析总结,各学科要对检测情况进行质量分析,任课教师要对学生的检测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纠正和弥补性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