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山县特殊教育学校 教学管理制度
上课制度
1、充分做好上课的准备。如了解学生情况,拿好教具、教科书、教案等。
2、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离开课堂,不拖堂。上课铃声打响后(红灯亮后)应到教室门口,做好上课准备。
3、仪表端正,文明礼貌。
4、用三种语言上课(即:口语、手语、书面语等),提倡重视口语教学,语言通俗易懂,手势熟练清晰、标准、速度适中。书面语字迹工整准确规范。
5、运用教育理论,重视直观形象教学积极而恰当的运用教具和电化教学。
6、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双基精讲多练,运用启发式教学,努力提高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面向全体,积极诱导,因材施教,个别指导,使差生学有所得,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
7、不断改进教法,按计划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四十分钟效益。
8、认真做好演示和分组实验操作。
9、板书有计划,做到重点突出、条理分明、字迹工整美观。
10、始终注意组织教学,课堂气氛活跃而不乱,教学秩序井井有条。
11、适量布置课内外作业并提出具体要求。
12、上课时不准接电话、会客人、或做与上课无关的事。
备课制度
一、各科教师在开学前学习教学大纲,明确本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了解本科目教材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思想性。在此基础上认真钻研所教年级学科的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学期教学计划,内容包括基本情况、教学措施、教学进度等。
二、同科目的教师应集体备课,每单元开始教学前,首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个人钻研,然后集中讨论,研究、确定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深度、广度、教时,并力求统一。
三、上课前必须写好教案,并要求提前一周(语数科最少提前三天)。教案内容必须按规定标准写明具体的目的要求,教学的主要过程,课后巩固,效果检查、作业内容及要求等。临教前要认真回顾教案,根据教学情况作认真修改。
四、备课内容要着重考虑下面几个问题:
1、钻研教材。按教学大纲要求,认真钻研教科书,阅读有关参考资料,明确教学目的要求,掌握教材的重、难点和关键,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选择练习和作业。
2、了解学生。掌握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注意知识反馈。预见学生会遇到的困难和可能提出的问题,有的放矢,确定课堂类型、课堂结构和各环节所需要的时间。
3、准备好教具和实验,尽可能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4、联系当前形势和任务,最新科学知识,合理调整教学内容,不仅考虑高效率传授知识,同时重视培养学生能力。
5、准备好课堂上所用的手语,熟练、标准。
听课制度
一、听课是学校领导检查了解教学情况的重要手段,领导听课一般不事先通知授课教师本人。
二、校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节,分管校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 节,教务主任每学期不少于30节,教研组长每学期不少于20节。
三、任课教师听课,主要是互相了解和学习,听课前要与被听课协商,取得同意。每学期听课15节以上。
四、听课前要认真学习教材,听课过程中要有记录,听课后和被听课的老师交换意见。
五、听课教师要和学生一样,提前两分钟进教室,听课过程中,不与其他教师谈话。不做小动作,不做任何影响学生上课的事。
六、学校或教研组组织的观摩课(或研究课),要有目的的进行。课前要集体讨论、研究,集思广益,课后要开好评议会,一般先由执教者自我分析,后由听课者发表意见,最后由学校(教务主任)、教研组长小结,其他教师都要积极参加。
七、班主任除了听外班的课外,还要尽可能地多听本班的课,科任老师听课以本学科为主。
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1、每堂课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师生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始终围绕教学目的进行,努力达到预定的目的要求。
2、上好课必须首先备课。备课要学习教学大纲,钻研教材,从实际出发,在自备、集体备、精备的基础上写成教案。
3、课堂教学要坚持以纲为纲,以本为本,合理地组织教学,要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按照学生认知过程的客观规律进行教学,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各种能力,并有机结合思想政治教育。
4、根据教学目的、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面向全体,从效果出发,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实事求是的突破难点,突出重点,解决疑点,使学生能听懂、学会,努力完成双基教学和能力培养的任务。
5、课堂教学的结构组织要紧凑严密,要注意提高教学的密度和每个教学程序的质量,充分发挥每课教学时间的效能。
6、上新课前,必须批完学生前次的所有作业,全面了解学生对学过的知识的掌握情况,为新课教学搜集实际依据,保证教学内容的连续性。课后按学校的要求布置适量作业。
7、每堂课都要认真做好学生的考勤、考察和组织教学工作,管教管导。教师更应该按时上下课,上课时不得离开教室。
8、教学态度要自然、亲切;讲课要准确、清楚;语言要正确、生动;手语要规范;书写要端正、规范。
9、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做到教得生动,学得扎实。
10、板书安排合理,字迹工整。口语、手语(指语)准确、清楚,速度适中,及时纠正学生的语病;注意加强口语教学,提高口语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