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 > 学校 > 市属 > 济宁学院附属中学 > 教育教学 > 教研信息

济宁学院附属中学2024年科研处工作重点

发布日期:2024-05-29 10:14 信息来源:济宁市教育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一、指导思想

本学年科研处将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本着向科研要质量、以科研促发展的理念,以“研究、指导、管理、服务”为宗旨,着力加强教科研管理和教师队伍建设,为实现“科研强师,科研强校”继续努力。

二、工作思路与目标

严格规范教科研管理,继续完善教科研管理制度;着力强化教师培训,大力开展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全力提升教学质量。

三、工作重点

1.加强领导,继续完善教科研管理制度,增强教科研动力和意识。

(1)课题管理制度。加强省市级立项课题研究和管理工作,实行课题组长负责制,规划课题实行优秀课题逐级推荐申报制度,专项课题实行学科教研中心推荐申报制度。

(2)课题的学习和研究制度。课题组在每学年初制定详尽的研究计划,课题组负责人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学习、研究,定期开展交流、研讨活动,课题组成员没人每年尽量争取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一篇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文章,课题组和个人的学习、研究活动均应有记录。

(3)课题的档案管理制度。课题组要加强过程管理,做好资料积累和整理工作,建立课题组档案,并要及时将课题组各个成员的材料整理分类归档,具体档案资料如下:计划性资料、基础性资料、过程性资料、专题性资料、效果性资料、总结性资料。资料有课题负责人负责收集、整理、汇总,要求在形成、积累归纳时注意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系统性、科学性、适用性。

(4)课题成果推广制度。课题组成员每人在课题结题阶段至少上一节与课题研究相关的观摩展示课,通过课堂带动课题研究的深入,提升课题研究的水平。

2.加强教师管理与培训,发挥学科教学科研团队的引领作用,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教师培训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是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本学年将全面、高效、多渠道的大力加强学校教师队伍培训力度,使教师队伍整体专业水平有进一步提高。

充分发挥学科教学科研团队的潜能和引领带动作用,完善学校教科研机制,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强化人才培养。为加快青年教师的培养,让青年教师尽快适应课堂教学,学校核心科研团队在优化“1-3-4”问题探究教学模式1.0版本和“1-3-4”任务驱动教学模式2.0版本的基础上,探索出新课标理念下的“1-3-4-1”核心素养课堂教学模式3.0版本。

科研处坚持双周四业务理论学习制度,采取集中学习与分散研读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学习研讨。利用教科研微信工作群,通过各校区、级部、学科教研中心发布学习内容,搭建让老师们随时随地学习研讨的教科研平台。以《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教师报》、《光明社教育家》、《基础教育课程》、中国教科院等官方公众号发布的最新权威教育教学理论为主要学习内容来源,优选学习资源,以重温经典、新课标研读和“双减”、大单元教学、教与评、弘扬教育家精神为主题学习内容,制定业务理论学习月度计划,组织开展学习研讨并撰写教学反思。引导全体教师深入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潜移默化地在教学实践中自觉运用先进教学理念,以教育科研的视角积极探索教育教学实践,努力做到学思践悟,知行合一,努力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3.努力办好《教科研通讯》《教科研简报》,立足于教师成长,成为教师共同学习、教研交流、促进提升的平台。

科研处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和教科研工作要求,坚持服务于教师,展示教师风采,对《教科研通讯》进行精心组稿编排,设有卷首语、名师成长、教育思潮、师路漫谈、课题动态、精品课堂、读书心语等栏目,进一步促进教师养成及时总结、不断反思、有效提升的意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瞄准前沿教育理论和教育信息,优选教师科研论文,重视成果总结,提高科研品位,不断提升《教科研通讯》办刊质量。

简报分别以卷首语、学校特色、专家视导、科研动态、课题在线、精品课堂、名师成长、名师工作室、科研成果、科研感悟、科研团队、学无止境、青蓝工程、洙泗回响等栏目向全市宣传我校教科研特色、重大活动、工作动态、科研成果、教师成长,特别是精品课堂推介了我校优秀教学案例,深受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