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学院附属小学艺术教育2023年度工作报告
济宁学院附属小学艺术教育2023年度工作报告
一、艺术课程开设及教师配备
按照国家要求,我校开齐开足并上好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利用现有教育资源,我校还开设了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艺术课程如合唱、陶艺、沙画等22个课程。音乐、美术、综合艺术以及校本课程均为每周2课时。
我校艺术教师总数为22人,全部为专职教师,其中音乐教师9人,美术教师13人。艺术教师生师比为109:1。艺术教师平均每周14课时。
二、艺术教育管理
学校将术教育工作纳入了年度工作计划中,进一步明确学生艺术教育工作的发展方向。
依据学校教务处课程安排整体规划。细致、科学制定艺术类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课计划,以校园文化活动、学生艺术社团、校本课程等工作为载体,充分发挥学生艺术创造力,尊重学生的艺术想象力,通过不同形式的比赛、展演、汇报,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
三、艺术教育经费投入
我校设置艺术专用教室和艺术活动室,并按照国家标准配备艺术课程教学和艺术活动器材。艺术场馆有9个,面积约360平方米。艺术专用教室有书法教室、素描教室、器乐教室等,并设有舞蹈房等艺术场馆。
四、课外艺术活动
我校每年开展两场艺术节活动。校级学生艺术社团有8个,分别为合唱、民乐、管乐、舞蹈、戏曲、美术、书法等社团。每周一次艺术社团活动。
五、校园文化艺术环境
我校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以及校园、教室、走廊、宣传栏、活动场所等,营造格调高雅、富有美感、充满朝气的校园文化艺术环境。
六、重点项目推进
大力推行以赛促改、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教学任务驱动模式。以技能竞赛的能力和素养要求为方向调整课程设置,推动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通过竞赛平台,实现“做中学,学中做”。
七、自评公示制度
学校要求艺术学科教师、社团、校本课程教师根据学生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严格执行巡视、教学检查制度。校领导随时了解艺术教师的教学动态,及时分析、综合教学现状,与艺术教师一起交流,鼓励教师及时地记录教学心得,不断探索、改进教学方法,积累教学经验。
艺术课教师、社团、校本课程教师积极参与艺术类课程改革,积极参加校级相关课题研究,按艺术课程分类参与各项比赛。
组织艺体大赛,按时自评、汇总、公示,推选优秀参加市级比赛,并公示推选程序。
八、艺术素质测评
我校认真组织实施学生艺术素质测评,保证全体学生参与艺术素质测评。本学年学生艺术素质测评结果中,成绩优秀的学生占比78%,良好20%,合格1.6%,不合格为0.4%。
九、问题与建议
我校因地制宜,开展以校本课程为主的社团活动,很受学生欢迎。但辐射面还不够广,须进一步拓宽社团种类及学生参与面。加大对艺术社团的管理、支持力度,实现艺术社团的规范化管理和优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