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市第八中学劳动教育开展情况报告
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哪儿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将劳动、信息科技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劳动课将成为义务教育阶段必修的课程,进入全国中小学课堂。为切实落实劳动教育课程和劳动实践,我们学校多措并举,努力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和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开设劳动教育课程
为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严格落实劳动课。将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课程结合,充分利用校内活动时间,确保劳动课落实到实处。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性别差异、身体状况等特点进行劳动教育,把课堂教育和课外教育相结合,形式有:家务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者服务、生产劳动等。
二、开辟劳动教育基地
学校在北校区操场东侧开辟专门的劳动教育作物区域,开展“田园”劳动计划,让“劳动教育”的种子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学生们在劳动实践中涵养劳动精神,收获幸福和自信。引导学生观察节气对种植作物的影响,学生制作“田园”劳动主题手抄报,跟着节气探寻农耕文化;学校结合学雷锋日、劳动节等各项劳动主题节日,开展节日中的劳动实践,讲好劳动故事、树立劳动榜样、做好劳动宣传;日常生活中,班主任联合家长对学生进行生活劳动指导,教给学生叠衣服、洗菜、洗衣服等基本的生活技能,抓好生活中的劳动教育,让劳动成为生活中最自然的事情。
让学生直接参与劳动过程,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劳动中感受“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要把劳动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观,培养一代又一代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
三、营造氛围使学生喜欢劳动
劳动课上教师的首要职责不在于教在于导,在于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形成一种乐于劳动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我们学校开设的劳动课程中包括“中国剪纸、小小木工、绣荷包、手工扎染”等,通过创设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情境,引导学生从”发现—认识—思考—动手制作—体验乐趣”等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引导学生发扬、继承手工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可运用尝试发现法,让学生独立思考,自行发现问题,并寻求答案;能够使课上学习的劳动知识积极服务家庭、学校、社区,养成独立生活的习惯。
四、加强引导让学生明白劳动的意义
现在的社会中,劳动教育在家庭中被严重软化、在学校被弱化、在社会中被淡化。很多劳动课仅仅是为了劳动而劳动,学生有参与劳动的愉悦心情,但没有感受到劳动教育应持有的劳动观念,更没有切合实际的劳动教育目标,以及劳动教育可能达成的劳动能力、劳动精神和劳动品格等劳动素养。如果想改变不良现状,就要认清劳动教育就是人的本质教育。
学生的劳动教育尤其要根据他们的认知特点,从感性认识入手,使他们从生活实践中了解劳动的意义。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懂得身上穿的衣服、每天吃的粮食都是人们辛辛苦苦劳动的结果,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的一切。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增加劳动体验,学会解决问题,有利于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获得必备的劳动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珍惜学习生涯,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坚定自主发展和不断超越自我的信念。劳动教育主要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劳动素质的教育。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即不能泛化,也不能窄化,更不能游戏化、体罚化。
初中阶段劳动教育目标:兼顾家政学习、校内外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安排劳动教育内容,开展职业启蒙教育,让学生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使学生养成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品质,增强公共服务意识和担当精神。让学生承担一定的家庭日常清洁、烹饪、家居美化等劳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习惯,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意识:定期开展校园包干区域保洁和美化工作,以及助残、敬老、扶弱等服务性劳动,初步形成对学校、社区负责任的态度和社会公德意识;适当体验包括金工、木工、电工、陶艺、布艺等项目在内的劳动及传统工艺制作过程,尝试修理简单家具、电器等,参与种植、养殖等生产活动,学习相关技术知识,获得初步的职业体验,形成初步的生涯规划意识。
五、教给劳动方法,使他们学会劳动
在教学中借助生活劳动教材,依据中小学《劳动课教学大纲》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并根据课文进行讲解,学生参看课文图示,用课本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劳动技能。劳动教育的教学实施可以分为7个环节:创设情境、确定任务、制定方案、实践操作、问题解决、展示交流、反思总结。同时结合学校的劳动实际,教给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如入校第一次大扫除,教给学生怎样扫地、排课桌等,既美化教室的环境,又学会打扫方法。每逢节假日,教育孩子适当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社会劳动,扩大学生的劳动范围。
六、劳动教育专项培训学习
我校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劳动教育的培训学习,通过劳动教育课程标准培训、劳动教育教学培训,认真听取专业讲座,完成劳动教育作业及课例设计,撰写培训总结及感悟,进一步开展劳动教育学习交流活动,推进校本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