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 > 学校 > 曲阜市 > 曲阜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 规划统计 > 规划计划

曲阜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专项发展规划

发布日期:2024-05-29 09:43 信息来源:曲阜市教育和体育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曲阜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施方案

 

为深入实施《职业教育法》,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办发〔2021〕43号)精神,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促进我校高质量发展,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按照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工作部署,解放思想,攻坚克难,深化改革,加快形成与职业教育现代化要求整体契合的高质量、高水平发展模式,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人才支撑和技能支撑。

(二)总体思路

以“创新、蝶变、匠造、争先”为办学理念,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形成产教良性互动、校企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坚持面向市场、促进就业,推动学校布局、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对接;坚持面向实践、强化能力,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营造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紧紧围绕学生升学、就业和社会培训三大任务,创新学校体制机制,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专业布局调整,实现学校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提高。

二、发展目标

通过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学校到2025年建设成为集中职教育、五年制高职教育、技术推广、劳动力转移培训和社会生活教育为一体的山东省高水平职业学校。

1.基础水平。达到山东省示范化中等职业学校标准,学校成为园林校园、文化校园、智慧校园。

2.师资配备。专任教师达到230人,专业教师达到160人,双师型教师达到115人,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71%。

3.专业设置。建立以“文化旅游”“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为主的专业群,建设4个产教融合示范基地。

4.办学规模。到2025年,学校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成人开放教育等各层次学历教育规模达6000人。

5.人才培树。搭建学生升学、竞赛、就业的成长发展平台,铺就“成人、成才、成功”之路,每年升学人数达到1000人以上。

6.社会培训。开展中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和社会技术技能培训,年培训达8000人次。

三、重点任务

1.新校建设。全力推进新校建设,提升学校基础水平。新校位于高铁新区,北邻盛文路,南邻杏坛路,西邻站东路,占地519.6亩,建筑面积303001平方米,总投资24.89亿元。项目建成后,可为学校年培训学生10000位,为企业年培训学徒1万人次,职业技能鉴定3万人次,社会人员培训3万人次。

2.加强专业建设。增强专业设置与本地产业发展吻合度,构建专业布局动态调整机制,优化专业结构,科学设置专业,建设定位准确、错位竞争、有序发展的特色高水平专业(群)。结合曲阜重大工程、重大项目,突出曲阜旅游城市、文化产业示范区特色,重点培育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专业,着力升级改造机电技术、数控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等传统产业相关专业,积极申办现代高效农业、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专业,重点打造文化、旅游、电子信息专业群,力争创建2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形成适应曲阜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集群。探索学校中职高职衔接培养办法,扩大3+2高职教育招生范围。巩固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3+2高职教育,扩大招生规模。积极申报旅游服务与管理、社会文化艺术专业举办3+2高职教育。对接曲阜远东职业技术学院,承办汽车工程、学前教育专业高等职业教育,争取和曲阜师范大学、齐鲁理工学院联合举办旅游管理、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3+4本科教育。

3. 深化产教融合。制定办学章程,促进学校和企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稳固海信空调(山东)有限公司、山东晶导微电子有限公司、曲阜信多达科技有限公司、曲阜三孔旅游集团有限公司、香格里拉酒店(曲阜)有限公司、济宁万达嘉华酒店有限公司、山东圣阳电源有限公司、曲阜天博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曲阜东宏管业有限公司、山东焦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曲阜知名企业合作办学关系。扩大山东晶导微电子有限公司、曲阜信多达科技有限公司订单班、冠名班办学规模,在企业设立课堂,在学校建设流水线。深度推进与东宏集团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建设,积极推行“引企入校”“引校入企”、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等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4.建设实训基地和产教融合园区。建设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增添实训设备,增加实习工位。计划每年新增5个校内实习基地、800个实习工位、5个校外实习基地。坚持“专业办产业、产业促专业”产教融合发展原则,大力推进产教融合园区建设,建成具有人才培养、生产服务、技术研发、文化传承、科学研究等功能的天博汽车、三孔旅游、晶导微电子、信多达科技4个产教融合园区。

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学校教师招聘制度,落实中等职业学校20%编制员额内自主招聘兼职教师政策。新进专业专任教师原则上应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和相关专业技术资格。每年吸纳5名以上业界优秀人才担任专业专任教师,推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学校教师双向流动。创新教师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加大专业教师培训力度,专业教师每三年培训一轮。落实好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制度,组织专业教师到培训基地参加培训。专业课教师(含实习指导教师)每5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累计不少于6个月。实施教师暑期、寒假培训计划、名师建设计划,加强专业领军人才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每个专业培植1~2名领军人物、3~4名教学名师。“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71%。

6.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结合国家试点证书范围和专业特点,学校在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4个专业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并逐步扩大其它专业范围。继续做好学校与曲阜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学生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有效提高鉴定过关率,保证60%以上学生毕业取得职业资格等级证书。按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深化课程、教材、教法改革,增加实训教学课时,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依托山东职业教育“学分银行”有序开展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程融通,推进“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有机衔接。

7.全面提升学校育人质量。主动对接产业发展、技术进步和流程再造,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坚持就业与升学并重,加强思想道德、人文素养教育和技术技能培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聚焦课堂主阵地,全面落实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顶岗实习标准、实训基地建设标准等职业教育国家标准,实行“做中学、做中教”、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模块化教学等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1+1+1”人才培养新模式(1年校内基础课+1年企业专业课+1年车间实践课)。推进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将工作过程和学习过程融为一体,培育德技并修、技艺精湛的技能劳动者和能工巧匠。建立“文化素质+专业技能”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实行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不断完善质量监控机制和保障体系。

8.积极开展社会化培训。学校履行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法定职责,成立“社会培训处”,承担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计划任务,助力培养“百万工匠”后备人才。积极推进曲阜市技术技能培训中心、曲阜市中学生劳动教育培训实践基地建设,成立曲阜市技术技能培训公司。落实公办职业院校开展培训的激励政策,培训收入按比例纳入学校公用经费,培训量按25%比例折算成全日制学生培养工作量,在内部分配时向承担培训任务的一线教师倾斜。用足用好济宁市职业培训机构目录学校品牌,积极开展社区教育、公益性继续教育、中学生劳动教育,广泛开展企业职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去产能分流职工、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残疾人等重点人群的就业创业培训,大力开展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训和劳动技术培训。每年中学生劳动教育培训达3000人次,社会培训达5000人次。

9.扩大对外交流合作。积极开展与高等学校、知名教育培训公司联合办学,开阔教育视野,开展交流合作。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派教师出国访问、参观学习;邀请国外专家举办讲座、担任客座教师。引进国外应用技术型高校或知名企业联合办学、建立人才培养基地。

四、政策措施

1.创新学校发展治理体系。启动学校内部改革,科学设置机构,新设发展规划、社会培训处、教育研究等机构,裁撤勤俭办、技工处等机构,竞聘管理人员,建立学校领导干部选用、培养、交流、退出机制,建立依法、科学、灵活、高效、高质量发展的学校治理体系与治理制度,形成适应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管理模式与管理制度。

2.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积极争取政府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扶持,落实教育费附加不低于30%和地方教育附加不低于30%用于职业教育。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按时足额拨付生均教育经费,保障基本教育开支。引进企业资本、社会资本注资办学。用足用活土地、税收政策、“金融+财政+税收+城建+土地”组合,给予职业学校更多政策支持和经费长效稳定保障。

3.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学校在限额内自主设立内设机构,自主设置岗位,自主确定用人计划,自主确定招考标准、内容和程序,在相应人事考试官方网站公开招聘岗位信息、自主招聘各类人才。自主聘用内设机构干部。学校20%编制员额内自主招聘兼职教师,参照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平均薪酬水平核拨财政经费。学校绩效工资水平最高可达到所在行政区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基准线的5倍。学校对外开展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取得的收入结余,可提取50%以上用于教师劳动报酬,不纳入单位绩效工资总量管理。教师根据相关规定取得的科技成果转让费,计入当年本单位绩效工资总量,但不受总量控制,不作为调控基数。对学校以年薪制、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方式引进高层次人才予以倾斜,在绩效工资总量中单列。对学校承担的培训任务,与绩效工资总量增长挂钩。

4.加强学校职业教育研究。设立学校教科研室,配备专职教研人员,开展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的职业人才供需研究,建设学校教育与产业人才研究室,拓展教研深度和广度,落实国家标准和课程方案,服务教师专业成长,服务课堂教学改革,服务学生终身发展,服务教育管理决策。学校遴选优秀教师、技术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研员,提升教科研水平。开展学校教学成果奖评选表彰工作,实施教学提质升级行动,建立高水平教学创新团队,开发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整合信息化资源,开发、建设并更新1~2个学校教学资源库、若干门在线开放精品课程。

5.牢固树立教学中心地位。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的教学理念,强化学校教学管理责任,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分管校长是直接责任人,教务主任、实训主任、专业科长和教研组长是具体责任人。完善学校教学监督检查制度,发挥技能大赛引领教学作用,促进大赛与常规教学融为一体,增强大赛的普惠性,真正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加大“职教高考”工作的研究力度,把握改革动向,深化技能教学改革,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健全科学评价体系,建立“职教高考”突出贡献激励机制。积极引导学生参加“职教高考”,为学生依照兴趣和禀赋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成长渠道。

6.加快信息化校园进程。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完善学校网络基础,建成智慧校园。完成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提升数字化校园应用能力和水平。利用信息化手段,构建学生实习实践教学管理系统,建立专业要求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相衔接的网络管理平台,为学生实践实习提供指导服务,为企业所需专业技能人才提供引导服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信息化教学能力大赛,推进教学改革创新,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五、组织保障

1.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学校在中共曲阜市委教育工委的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师生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培育和传承好工匠精神。加强学校党的建设,健全组织体系,配齐领导班子,坚持从严治党,发挥好党组织在创新发展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把党对学校创新发展的全面领导落到实处。党领导和促进学校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和学生会建设,确保学校创新发展正确方向。

2.建立工作专班机制。学校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校级领导为副组长、学校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新发展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组织协调相关工作,化解矛盾问题。实行倒排工期、挂图作战、销号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落实落细。

3.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对创新发展方向、标准、质量的规范指导,树立科学的创新发展评价导向,把创新发展纳入学校履行职责评价的内容。建立工作督查机制、动态监测机制、群众满意度评价和评估问责机制,加强对推进创新发展工作的督导检查。

4.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全校教师要充分认识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重大意义,提高思想认识,积极投身到创新发展中来。学校各部门消除沟通壁垒,创新工作方法,冲破体制机制障碍,推动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人人支持学校创新发展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