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市东方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一、劳动教育背景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热爱劳动的优良传统,劳动是华夏儿女的传统美德。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当前的大中小学生普遍缺乏劳动实践经历,劳动教育在社会中被淡化、在学校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很多学生从小养成了不劳动、不爱劳动、不愿劳动的习惯。劳动意识缺乏,劳动观念淡薄,劳动机会减少,学生不能体会劳动的辛苦,不会劳动、轻视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劳动教育的缺失,不仅使青少年身体素质下滑严重,还导致价值观产生偏差,不利于道德培养和品格塑造。如何真正落实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教育的素质教育理念,提高中小学生劳动意识,增强劳动体验,培养劳动感情,是东方教育一个重要的课题。
近年来,社会大环境也为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提供了土壤。教育部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劳动教育。党中央把劳动教育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之中,提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总体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教育部出台《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劳动教育目标、具体内容和实施要求进行了细化,明确了每个学段劳动教育的内容,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要求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并针对不同学段、类型学生特点,提出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为学校如何加强劳动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设计和施工图。
二、工作目标及阶段目标
(一)以劳动实践基地为载体,结合班务、家务、宿舍内务等常规工作,掌握相关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
(二)依托重要节日、社会实践,家校社密切结合,增强学生劳动体验,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感受劳动艰辛,体会劳动价值,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养成艰苦奋斗、吃苦耐劳、自立自强的良好品质。
(四)打通劳动与知识、品德、能力等方面的关联,以劳增智,以劳树德,以劳健体,以劳育美。通过以劳促全提升心志,为拥有充实的人生打好最初的底子。
三、组织机构及责任
由德育部牵头,成立包括团委、后勤部、传统文化项目组在内的劳动教育领导小组,明确相关部门职责,统筹开发和整合劳动教育资源,协调学校设计劳动教育课程、组织实践活动。
德育部:总体设计劳动教育课程,统筹协调各学部、级部、班级开展劳动教育。
团委:协助德育部组织开展劳动实践活动。
后勤部:为劳动教育提供工具、技术指导与支持,开展实施餐宿课程、内务课程,培养学生相关生活技能。
传统文化项目组:以传统节日为依托,设计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劳动课程,开展特色节日实践劳动。
学部:组织各班级根据学校总体要求,开展日常劳动实践活动。将劳动教育落实与常规管理,及时在学部内跟进评价。
四、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条件允许,配备必要的专职教师,在工资待遇、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评优树先、培养培训等方面与其他学科专业教师同等对待,保持劳动教育教师队伍的稳定与发展。积极探索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劳动实践教育教师队伍,探索多方面家校共育机制,发挥家委会桥梁纽带作用,充分利用家长及社会资源,聘请能工巧匠、专业技术人员及其他具有一技之长的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拓宽校外劳动实践范围,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加强校企合作,将校外劳动实践系统化常态化。
五、劳动场所的建设或选用
学校将大成北路以北,换热站以西,大成西路以东土地为劳动实践基地,总计666平方米。平均分给全校39个班级(1.1--8.4),抓阄决定各自实践基地位置。各班班主任带领本班学生自主创造设计劳动实践基地标志牌,将本班班级文化融入其中,内涵丰富,极具特色。
各班在靠近北墙统一划定的区域内集中种植小麦,各位班主任认真组织,以学队为单位,引导学生依次入地体验刨地、播种、覆土,让学生体会小麦播种的快乐。
不允许整个实践基地全部种植小麦,非小麦种植区必须种植蔬菜,种类至少在两种以上。班主任指导学生通过学习、查阅资料研究农时,确定种植作物,制定种植计划。
六、家校协同机制
(一)课程实施。根据学校劳动教育课程设置相关内容,组织监督实施相关家务劳动课程,根据特色节日进行亲子劳动,带领孩子参加相关社会实践劳动。
(二)资源共享。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与社会资源,根据各自工作特点、性质提供不同劳动实践机会,丰富扩大校外劳动实践基地,根据个人所长为学校劳动教育开展提供技术指导与支持。
(三)评价考核。根据课程评价细则,对孩子居家相关劳动进行考核评价,将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家长评价有机结合在一起。
七、评价考核制度
(一)评价目的
客观反映我校劳动教育状况、学生劳动素养发展水平,为改进学校劳动教育教学提供参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增强劳动体验,学习劳动技能,形成良好劳动习惯,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把劳动教育评价指标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促进我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纵深发展,教育质量水平不断提升。
(二)评价内容
学校劳动教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密切家校社合作,集中与分散结合。设立常规劳动课程、劳动实践基地课程、社会实践课程、节日活动课程为必修课程,常规劳动课程每日持续开展;劳动实践基地课程由各班在遵循学校基本要求前提下,创意开展;公益实践课程每学期至少开设两课时;节日活动课程每学期开设四课时。学生需按规定完成所有必修课程。特色社团课程为选修课程,鼓励学生分批次申请学习,进行单独考核奖励,成绩不计入最终劳动教育考核评比。
(三)评价指标、方式
劳动教育旨在增强学生劳动体验,提高劳动意识,培养劳动习惯,评价指标包含劳动参与与劳动技能两方面,根据学生参与劳动课程的积极性、参与度以及劳动成果的最终展示、劳动技能掌握情况综合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四)评价主体
学校劳动教育注重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评价主体包括家长评价、学校评价、自我评价三部分,根据不同评价主体在不同课程的参与性差别,评价权重各有不同。
八、校本化劳动清单
1.班级内务整理
2.餐宿活动。
3.家务劳动。
一年级:学习折衣服、裤子、袜子;饭前盛饭、摆碗筷;坚持每天自己背书包上下学;会整理自己的书包;会分类整理自己的玩具;坚持每天自己洗漱。
二年级:学习用扫把扫地、拖把拖地;学习清洗简单的小物品,如红领巾、袜子等;坚持饭后收拾、擦桌子,并学习洗碗筷;坚持自己的衣裤自己折;学会整理自己的书柜、书架;学会叠被子。
三年级:会用洗衣机洗衣服;会折衣服、裤子、袜子等;会洗自己的鞋子,也能帮家人擦皮鞋;整理自己的书柜、书架;学会用电饭煲烧出软硬适中的米饭。
四年级: 整理自己的衣橱衣物; 坚持周末承包家里的洗碗工作;坚持每周至少清洗自己的衣物一次;会对书架进行归类整理;学会烧一个蔬菜;能够独立当家一天。
五年级:学会整理换季衣服;学习擦玻璃;坚持每天整理自己的书桌、书柜;照顾小弟弟、小妹妹;坚持每天帮助养护家里的花草;坚持每周至少洗一次碗并清理灶台;能在周末为家人准备一次早餐。
六年级:每周至少整理一次自己的衣橱;坚持每天清扫地面, 坚持每次用完卫生间后及时清理;坚持每天帮家人盛饭,饭后一起收拾桌子;学习清理冰箱;坚持每天自己整理床铺,会自己换床单和被套;每周能为家人准备午餐一次;坚持每天洗碗,洗完碗后及时擦干灶台和厨房地面。
七—九年级:清洗衣物,需要清洗之时,随时、随地熟练清洗;个人物品科学分类;整理卧室,床铺整齐,衣物摆放整齐有序;书包、书桌成风景;坚持饭前帮家人盛饭、摆碗筷,饭后主动收拾碗筷、清洗餐具;科学种植养护绿植;练掌握科学种植1-2项技能;懂得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定时喂养并清理卫生,在种植养殖劳动中体验探究动植物的生长;学会加工6-8个菜品,每周为家人烹饪三菜一汤,能小范围招待客人。
4.特色剪纸。
5.特色席编。
6.吉祥花糕。
7.小麦种植
8.蔬菜种植
9.作物养护。
10.小麦收割。
11.环保卫士。
12.社会义工。
13.春联窗花我来贴
14.美味元宵、创意灯笼
15.青团寄情
16.巧手裹粽、创意香囊
17.月饼DIY
18.爱老敬老
19.妙手水饺
20.盘中翡翠腊八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