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 > 学校 > 任城区 > 济宁市北门里中心小学 > 教育教学 > 教研信息

济宁市北门里中心小学2023年教科研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2024-05-06 17:23 信息来源:任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一年来,我校坚持以“科研强师,科研兴校”为指导思想,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努力创造一个和谐的教科研氛围,开展多种形式、多个层面的教科研活动,精心打造教科研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进行简单的回顾与总结。

一、制度修订强管理,体系优化筑基础

1.建立管理模式

我校领导重视科研工作,向管理要效益,成立了以张永青校长为组长的科研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规划、领导、组织教科研工作。教科室科研主任具体负责指导、管理教科研工作。下设教研组和课题组,形成了“科研工作领导小组—教科室—教研组—课题组”统一管理、分项负责、分级负责的管理模式。

2.修订管理制度

为了确保教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我校对教科研管理制度进行了全面修订,对课题的申请、开题、中期、结题、推广等各个环节都进行了明确的规范,使得教科研管理更加有章可循。

二、课题培训常学习,教师培养强团队

我校始终用科研引领教师队伍建设,用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成果转化,全力构建“科研意识强、协作效率高、成果转化快”的科研教师团队。

1.重视教师培训

除了系统做好省、市、区各级教学业务培训,还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教科研培训,每学期开展一系列教师校本培训活动,从教师的实际需要出发,从各个方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2023年10月26日,在济宁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项目)开题论证会上,带领两个课题组成员学习了信主任分享的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曾继耘的讲座《教育课题研究的案例分析》。 

2.科研促进教学

在课题研究的道路上,我们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力求让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实践的活水。在每月的实验课研讨活动中,先是执教老师认真备课,课题组成员评议教学设计,然后第一次试教,大家坐下来评课议课,接着进行第二次试教,大家再评议研讨,最后大家一起反思总结。课题组教师在活动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这样课题研究与日常教学的有机结合,使教师们能够更好地把握教材、创新教学方法。课题研究的成果在课堂实践中得到了有效应用,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3.加强理论学习

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的滋养。我们引领课题组教师深入学习《课程标准》,让现代教育理念在每位教师心中生根发芽。学校订阅了《上海教育科研》《小学语文教学》等多份杂志,发至教研组,为教师学习、参与教科研提供了有利的理论支持。每个课题组成员每周学习1-2篇与研究课题有关的文章,每个学期阅读一本理论专著,并及时记录理论笔记。一些教师也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杂志上发出自己的声音,诠释自己对教育教学的理解,八位教师撰写的教学论文在国家级、省级杂志或报纸上发表。

三、课题管理抓规范,研究质量促提升

1.指导课题申报立项

以解决教育教学中发现的疑难问题为目的,组织教师积极申报市区各类课题。我校借助信主任分享的课件,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解读课题申报评审书的填写规范,明确课题开题报告和中期报告的撰写格式和要求。6月21日上午,区级项目“基于创新素养的小学创意编程与3D打印教学实践研究”召开了开题论证会。10月26日,济宁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项目)“小学生生命教育项目学习的行动研究”和“小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召开了开题论证会。

2.做好课题中期检查

我校课题管理主要抓五个落实:计划落实,管理落实,任务落实,责任落实,时间落实。11月27日下午,举行了任城区“十四五”规划课题“小学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逆商的研究”中期视导活动。 

3.精心做好结题工作

为更好地推进市区两级课题结题工作,有效指导课题组成员梳理和汇总过程性研究材料,更好地撰写成果鉴定和研究报告,确保课题能够顺利结题,我校带领课题组所有成员认真学习了信主任的讲座《做好课题总结,写话课题研究总报告》。我校市级课题“小学修身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和区级课题“小学中高年级快乐习作教学的实践研究”已顺利结题。

四、凝心聚力结硕果,回眸展望赢未来

栉风沐雨经磨砺,行远自迩再攀登。在各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校教师的课堂教学和教科研能力等业务素养得到了锤炼和提高。课题成员李延勤、陈会娟、高淑梅、李霄、韩瑞、张昊男被评为区级教学能手。孔宪芸被评为济宁学校思政课教师年度人物。李延勤、宋向华、陈小妹分别执教市区级公开课。文宏丹、陈小妹和王珍分别荣获任城区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科融合典型课例一、二等奖。还有数十位老师在市区各项活动中获奖。 

学校每月开展润德课题教学研讨活动。课题组的宋向华、王珍、李霄、张艳美、陈小妹等十多位老师展示了课堂风采,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当然,我们也意识到在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我校校本教研深度还要进一步加强。课题过程性常规管理还需进一步细化。需要进一步加大平时抽查的力度,使课题常规管理再上一个台阶。

回望过去,我们收获满满,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我们将继续完善教科研机制,提高研究与实践的结合度。我们将加强与其他学校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我们将继续以课题研究为依托,促使每一位老师扎扎实实地落实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探究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