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第二中学基本信息
济宁市第二中学基本信息 | |
办学性质 | 公办 |
主管部门 | 济宁市任城区教育和体育局 |
办学地点 | 济宁市任城区唐口街道办事处驻地 |
联系方式 | 0537-2514475 |
办公时间 | 工作日上午 8:00--11:30 下午 14:30--18:00(夏)14:00--17:30(冬) |
学校简介 | 1. 办学规模 学校占地200亩,建筑面积4.18万平方米,现有50个教学班,学生2783人,在编教职工197人。 2. 办学条件 学校设施齐全,各功能室均按省级规范化要求,高标准配备器材设备。设有学术报告厅、自动录播室、图书馆、信息技术教室、电子阅览室、创客中心、体育器材室、美术教室、音乐教室、舞蹈室、书法教室、剪纸教室、篆刻教室、实验室和心理咨询室等功能室。教室内均配备多媒体设备。电子监控系统对校园全覆盖、无缝隙全程监控。 3. 办学特色 六十多年以来,济宁二中以悠久的办学历史为依托,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支撑,秉持“自强不息,超越自我”的学校精神,围绕“和为贵,谐为美”核心理念,精心打造“各美其美,和而不同”这一主题文化,同时以“文化济宁 和谐二中”为标识,沿寻“差异教育,错位发展、多元成才、特色立校”办学思路,致力创办具有精神感召力和文化品位的学校, 努力为学生创造值得一生回味的生态教育。 作为山东省规范化学校,济宁二中紧紧围绕“高质量、重内涵、有特色、现代化”的办学总目标,以“成就教师、发展学生”为己任,坚持德育为先、质量为上、发展为重、和谐为贵的“四为”办学宗旨,强化健康成长、立品成人、多元成才、追求成功的“四成”育人目标,推行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特色化的“四化”管理措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提高育人质量和办学品位。 作为山东省绿色学校,山东省花园式单位,学校特别注重环境文化建设,进过精心培育,校园内绿草如茵、花木成林;鸟语花香、书声琅琅,尽显人与自然的和谐。目前,绿美净健的自然环境,修德美性的人文环境,以生为本的课程环境,横宽纵深的信息环境,自律自善的法治环境共同构筑了济宁二中得天独厚的育人环境生态,使二中真正成为一方读书学习的净土,一块令人向往的成长乐园。 作为山东省传统体育项目学校,济宁市高中教学先进单位,济宁市高中艺体教学先进单位,济宁市素质教育基地,多年来,济宁二中全面实施差异教育、适性分流、因材施教战略,不断拓展错位发展,多元成才路径,为不同基础、不同潜质、不同特长的学生创设多种成才出口,搭建多种成功平台,多次书写“低进优出”的逆袭传奇,为后来学子树起了可以复制的成才标杆。 4. 师资水平 在编教职工195人,其中高级教师68人,省、市、区级特级教师、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各项教师专项奖获得者一百余人。 5. 荣誉奖励 学校先后荣获济宁市重点高中、济宁市高中教学先进单位、济宁市高中艺体教学先进单位、济宁市素质教育基地、济宁市普通高中学科基地、济宁市创新素养培育实验学校、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传统体育项目学校、山东省足球特色学校、山东省绿色学校、山东省花园式单位、校本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等多项荣誉。 6. 历史沿革 学校创建于1958年8月,由山东省教育厅下文命名为山东省济宁第二中学,隶属济宁县教育局管理;同年10月撤县(嘉祥县、济宁县)并市(济宁市),1959年学校更名为济宁市第五中学,隶属济宁市教育局管理;1960年学校被定为济宁地区初中重点中学;1965年5月恢复济宁县建制,学校更名为济宁县第一中学,隶属济宁县教育局管理;1970年6月,国办中学一律按所在村镇命名,学校易名为济宁县唐口中学,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1979年3月,学校又复名为济宁县第一中学,8月定为地区重点中学;1983年10月济宁地区改称济宁市,济宁县改为济宁市郊区,同年11月学校又更名为济宁市第五中学,由济宁市教育局接管,同时被列为市直重点中学;1986年7月又下放到济宁郊区教育局管理;1993年郊区更名为任城区,1995年5月学校更名为任城第一中学。2008年8月学校归并济宁市市中区,10月更名为济宁市第二中学;2013年11月,撤销济宁市市中区、任城区,设立新的济宁市任城区,2018年2月,任城区人民政府与北大培文教育文化产业(北京)有限公司合作办学,由北大培文教育集团托管,学校遂更名为济宁北大培文实验学校(济宁市第二中学),学校印信不变,公益属性不变。2021年7月,任城区人民政府与北大培文教育集团解除托管协议,学校恢复名称为济宁市第二中学。 7.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