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 > 学校 > 兖州区 > 济宁市兖州区实验高级中学 > 体育美育 > 体育评价

兖州区实验高中体育发展年度报告

发布日期:2024-05-08 10:04 信息来源:兖州区教体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一年来,我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初心,聚焦高质量发展,推进“和美谐振课堂”改革,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优异成绩。目前我校师生健身氛围浓厚,体育发展势头强劲,现报告如下:

一、体育教学改革

以推行和美谐振课堂为抓手,深入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在和美谐振课堂的推动下,我校科学制定教育教学计划、单元和课时计划,优化教学过程,切实落实课堂常规,体育教学工作更加规范化,体育教学方法更加符合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化,教学效果更加明显,学生活动的兴趣更加浓厚,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1.把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全年重大的体育活动安排从制度上固定下来。学校开足开全体育课时,保证每个班级每周都有2节体育课,开课率100%。

2.重视学生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制订了学生健康教育计划,按照要求每两周开设了一节健康教育课,制订了《大课间活动方案》,每天上午和下午分别安排了半个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安排了体育教师负责指导学生活动,确保了学生每天一个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

3.学校经常开展小型多样的群体竞赛活动,一年两次的学校运动会和体育节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拓展了学生的活动领域。

4.根据一生一特长,一个都不少的社团建设目标,我校从自身特点出发,大胆探索和实践,在每周六下午全面开展社团活动,在现有七大体育社团(篮球、排球、足球、跳绳、韵律操、武术、乒乓球)的基础上,做大做强,使社团活动更科学有效,从而带动其他体育运动的蓬勃开展。

5. 积极参加区级、市级体育竞赛。组队参加了兖州区中小学生运动会,再次蝉联兖州区高中组团体总分第一名。组队参加了济宁市第24届中学生运动会,我校田径代表队在单项比赛中取得了8块金牌,田径团队总分位居济宁市高中组第3名,取得了历史性突破。跳绳队成绩更是辉煌,取得了所有9个比赛项目的8个第一名,团体总分高居济宁市高中组第一名!

二、条件保障

(一)教师队伍

1. 现有专职体育教师16人,兼职体育教师1人,合计17人,全部达到大学本科学历。其中,高级教师6人,中级教师10人,初级教师1人,均接受了体育教学岗位培训并取得了培训证书。

2.据我校教育发展的形势,学校成立了三个备课组,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引导体育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以及教育水平,通过不断的学习,鼓励体育教师掌握更多有关体育教育的专业知识,掌握与学生实际需求接轨的体育教学技能。全面做好体育后备力量的培养工作,努力创造学校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全体体育教师做到团结协作,同心同德,上好市级、校级公开课,扎实开展教科研活动,教师们重视理论学习和自身素质的提高,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做好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工作,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承办了兖州区体育健康学科系列教育活动,骆凯老师执教了公开课。参加济宁市体育与健康研讨会,张力宁代表学校作了经验报告。

(二)场地、器材设备和经费

⒈现有符合国家标准的8道400米环形塑胶运动场,配有人造草坪足球场,投掷区、跳远区、跳高区以及观众看台等附属设施一应俱全,此外还建有4间乒乓球训练房、2处排球场、6副篮球场、36副乒乓球台等活动区域。今年严格按照《中小学体育器材与设施配备目录》的要求更新了体育器材配备,现有3127件,价值39.2万元,配有14间体育器材室,全部分类摆放,借用方便。购置了必备的器材设备,增加了健身路径,基本满足了学校体育工作的需求。

2. 学校重视体育器材和体育设施的管理和维护,设有专职的场地器材管理员,具体负责场地器材的维护与管理工作,制定了严格的器材借用制度和场地管理制度,使用记录详实,做到了场地器材的高效使用。

3.注重加大投入,用于体育日常工作,统筹规划,保证体育教学和活动的开展。 

三、学生体质健康测试

组织并圆满完成青少年烟草流行检测工作、冬季流行病抽检工作、全校学生视力检测工作以及2023年度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要求,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实施方案,并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纳入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之中。校长为《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的第一责任人。安排了计算机专职人员配合体育教师进行录入和上报,组建了每个学生的体质健康档案,确保了测试录入、上报建档等环节的高效运转。同时在 “青少年健康服务平台”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信息,向学生和家长进行了成绩反馈。我校对学生测试数据进行了分析,全校应测学生4530人,实测人,免测35人,其中男生1752人,女生1941人。我校BMI等级情况,标准体重占72.79%,超重占12.19%,肥胖占10.21%,低体重占4.82%,学生综合评定等级,优秀占9.02%,良好占31.52%,及格占59.46%,不及格为0%。

四、保障措施

1.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大力宣传,积极做好学生、教师、家长的宣传教育工作,让学生懂得体质健康的重要性,让教师重视学生的体质健康,让家长支持学校各类体育达标活动。

2.加大经费投入。积极改善学校体育活动场地设施,按要求配齐配足体育器材。确保每学期有一定的经费用于体育器材的添置和补充,确保学校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

3.加强队伍建设。按照国家课程改革的要求和学校体育课程总课时,配足配齐体育教师。利用多种方式,持续加强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不断促进体育教师队伍道德素养和业务能力的提高。

4.加强学校体育安全保障。一是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完善学校体育设施、体育课程和活动的各项管理制度,保证体育设施的配备质量,明确安全责任,制定安全措施,做好防范工作,确保师生安全。二是建立校园意外伤害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明确责任人,落实责任制。

五、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学校体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有待提高。下一步,我校将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大整体管理力度,切实做好学校体育工作,确保学生学业有成,健康成长,为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