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 > 医疗 > 嘉祥县 > 嘉祥县孟姑集镇卫生院 > 科普健教 > 健康科普

康复知识小科普

发布日期:2024-05-09 14:47 信息来源:嘉祥县卫生健康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什么是康复?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康复的定义:康复是指综合地、协调地应用医学的、教育的、社会的、职业的各种方法,使病、伤、残者(包括先天性残)已经丧失的功能尽快地、尽最大可能地得到恢复和重建,使他们在体格上、精神上、社会上和经济上的能力得到尽可能的恢复,使他们重新走向生活,重新走向工作,重新走向社会。

康复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医学专业,针对包括各个方面的康复,不仅是脑血管病,还包括脊柱、骨科、肿瘤、心肺等多学科的功能训练和治疗。

康复不仅包括传统的针灸理疗,最重要的是现代康复,包括物理治疗(PT)、作业治疗(OT)、言语吞咽治疗(ST)等。


康复医学常用治疗方法有哪些?

  • 理疗法。通过声、光、电、磁、热能等多种物理因子实施治疗。

  • 运动疗法。通过手法治疗、徒手运动或者适宜器械指导患者展开肢体运动功能锻炼。

  • 心肺康复疗法。抗重力体位锻炼、震动排痰干预、咳嗽咳痰训练、主动呼吸训练等。

  • 吞咽干预。针对各种原因引起的结构性吞咽困惑、功能性吞咽困难等,可通过吞咽造影、喉镜、口腔食道采样等方法进行评估,而后根据评估结果对患者饮食结构等进行调整,同时展开面颈感觉训练、运动性训练、神经调控、电刺激、针刺等多种吞咽康复治疗。

  • 言语疗法。针对多种原因引起的语言交流患者,要有靶向的指导患者进行评估、分类、听书、读写能力锻炼。

  • 作业疗法。根据患者障碍实际情况,靶向性选择作业方案,并展开训练,促进患者独立生活能力恢复。

  • 器具应用。针对残疾者,根据其实际情况选择假肢等器具,同时展开适应性训练。

  • 常规疗法。各种类型的锻炼操、中医针灸和推拿等。




去康复代表病一定能好?

不同疾病的预后情况大不相同。就算同一种疾病,不同的人预后情况也不一样。

针对每种疾病,在经过康复治疗后的恢复程度,需要主管医生的权威解释。主管医生会考虑现有医学技术的进展,类似疾病的预后模式,以及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客观的判断和解释。患者及其家属应当以理性的心态接受这些解释,并积极配合康复团队的治疗计划。



康复治疗什么时候开始?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标准: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神经系统症状不再进展,48小时以后就可以开始介入康复治疗。有研究证实, 接受康复治疗的脑血管疾病患者,80%可以恢复独立行走,40%-50%可以回归社会,恢复原来的工作。

而骨折术后康复治疗的介入时间则取决于骨折的类型、严重程度、手术方式以及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等因素。一般来说,康复治疗可以在手术后的早期开始。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患者的康复时间和进程都可能有所不同,因此最好遵循医生的建议,并根据个人情况制定合适的康复计划。

一般而言,越早、越系统、越全面的康复治疗,效果越好。只有尽早介入全面的康复治疗,才能最大程度的减轻功能障碍,让患者更快更好的回归家庭,融入社会。



康复多长时间可以结束?

理论上认为3-6个月是康复的黄金时期,1年以内的康复可以促进肢体及认知等功能的大部分恢复,2年以内仍有部分功能可恢复。

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管是家属还是患者都需要有极大的耐心与信心。



康复的目标是什么?

康复目标的设定应该是以功能为导向的,基于患者的功能状况,因人而异,最重要的是让患者消除或减轻病伤残者的身心和社会功能障碍,弥补和重建患者所缺失的功能,改善他们的生活状态,增强自立能力,使病伤残者能重新返回社会,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