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疾病】夏季高发传染病预防提醒
一、本月传统节气和养生保健
宜养心:
天气逐渐闷热,中医叫作暑热耗气伤津,会出现心烦、意乱、气短,然后口干舌燥,同时暑热多兼湿,人会感觉头身困重。这个时候主要是调心养心、清心除烦,可以用一些应季的食材。
宁心安神首推荷花,荷花一身均是宝《本草纲目》中记载,荷花、莲子、莲衣、莲房、莲须、莲子心、荷叶、荷梗、藕节均可药用。 莲子性温,补益脾肾,具有养心安神的功效。白莲子补气,红莲子更具有补血养颜的作用。莲子心归心经和肾经,临床中以清心火为主要用途。莲藕清热生津、凉血、散瘀、止血,藕节具有非常好的止血作用,炒炭之后凉性减弱,止血作用增加,是古时常用的外用止血药。荷花具有一定的止血、止痒作用。荷叶清暑化湿、升发清阳、健脾胃、降脂降压。
忌快速大量喝水:
忌大量快速喝水,夏天水分消耗快,为了补充水分,大部分人会选择大量快速喝水。短时间猛喝水,会给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带来很大的负担。身体为了减轻这部分负担,会把一部分血液调过去干活,就会容易出现供血不足的情况。还会伴随头疼、头晕等问题。即使再渴,也要小口、少量喝水。
二、重点关注疾病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由蜱虫叮咬引起的传染病。蜱虫又称为草爬子、犬豆子、八脚子等,草丛中多见,常寄生在猫、狗等宠物及羊牛等家养动物身上。人被蜱虫叮咬后,可传播多种传染病,我市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比较常见。患者以发热、血小板及白细胞减少为主要特征,常伴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病情严重者可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如何预防蜱虫叮咬?
(1)尽量避免在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如需进入此类地区,应穿着浅色长袖长裤,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
(2)在户外活动前做好防护,可使用含有0.5%氯菊酯的产品处理衣物和装备,在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
(3)进入室内前检查衣服、背包等物品有无蜱附着,并及时淋浴。
(4)定期检视畜类皮肤,发现蜱虫后用镊子拔出将其焚烧,或定期对畜类进行药物杀虫。
被蜱虫叮咬后的处理措施:
(1)不要用手生拉硬拽,以免拽伤皮肤,应用镊子贴近皮肤夹住蜱口器部拔取,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
(2)一旦出现发热、恶心、腹泻、食欲不振等症状,应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做到疾病早发现、早治疗和正规治疗,以免贻误病情。
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俗称“懒汉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羊、牛等动物和人都易感染,能引起骨关节等全身多系统损害,治疗不及时易转成慢性,对身体造成终生危害。人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布鲁氏菌的羊、牛等动物的分泌物、排泄物、流产物或食用带菌的奶、肉制品等途径感染。人和人之间一般不传染。
感染布病后的表现:
人感染布病会出现持续反复发热、大量出汗、关节疼痛、乏力、淋巴结肿大等表现。若有上述症状,应及早到正规医院就医,不要在家自行服药。
养殖过程中如何防治布病?
(1)做好个人防护:接触家畜要经常用肥皂水洗手,接生及处理流产物必须戴乳胶手套、口罩。
(2)人畜分离:不要人畜混居,定期清理、消毒畜栏。
(3)注意饮食卫生:羊、牛奶要经煮沸后饮用,家畜的肉类(特别是其内脏)要煮熟后方可食用。
三、传染病预防的提醒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病,夏秋季为高发期。症状为:发热、腹泻、腹痛、里急后重和粘液脓血便。
预防温馨提醒:
1.饮食卫生,管理好水井和其他水源,消灭苍蝇。
2.饭前便后要洗手,生吃蔬菜瓜果要洗干净,不喝生水,不吃腐烂不洁的食物。
3.食物要煮熟煮透,剩菜剩饭要加热后食用,生熟食品分开放置。
4.夏季注意凉拌菜卫生,防止苍蝇叮爬。
5.婴幼儿的玩具应定期清洁、消毒,避免病菌经玩具造成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