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1370800004311076F/2024-04173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济宁市教育局 组配分类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
成文日期 2024-06-30 失效日期
有效性

市教育局对市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第207号建议《关于重视支持学生研学旅游产业发展的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4-06-30 浏览次数: 字体:[ ]

金徽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重视支持学生研学旅游产业发展的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意见和落实情况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市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对您所提建议,济宁市教育局以帮助中小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着力提高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通过“文旅+教育”的深度融合,把研学教育作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扎实开展研学教育工作。

一是建立研学工作协调推进机制。联合10部门下发了《济宁市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实施方案》,建立起政府统筹、部门协作、学校主体、家长支持的研学旅行工作协调推进机制,促进了研学旅行工作深入开展。

二是大力开发研学教育课程体系。依托济宁市域内的“始祖文化、儒家文化、红色文化、运河文化、水浒文化、碑刻文化”等主题文化资源,培育优秀传统文化德育示范研学基地和示范学校。配套形成了40余种研学体验课程,使教育过程成为传统文化创新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的过程。2017年以来研究编制了三孔、微湖湿地、古运河、红色基地等近20个研学指导手册,为中小学开展传统文化体验教育提供了方法指南。“儒学圣源·明礼生活”获评为山东省第三批优秀研学旅行课程,作为典型经验成果在教育厅官网展示;“行走圣城曲阜感悟儒家文化”等2项课程被省教育厅评为第四批传统文化优秀研学课程。

三是悉心培育中小学生研学基地。根据研学旅行育人目标,结合域情、校情、生情,依托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红色教育资源和综合实践基地、大型公共设施、知名院校、工矿企业、科研机构等,遴选建设一批安全适宜的省级中小学生研学基地。目前,我市有国家级中小学生研学基地2处,省级中小学生研学基地22处,省级黄河线上研学课程2个。以研学基地为重要依托,积极推动资源共享和区域合作,打造了一批研学旅行精品线路,逐步形成了布局合理、互联互通的研学旅行网络。

下一步,市教育局将结合教育系统实际,立足自身职能,全力支持研学游活动提档次、上水平。一是完善保障机制。建议有关部门对中小学研学旅行出行执行儿童票价优惠政策,对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施减免场馆、景区、景点门票政策,创造优质研学服务环境。二是建设特色课程。坚持“继承+创新”“知识+技能”“课堂+基地”“共性+特色”“校内+课外”的原则,指导各县市区开发适合本地实际的研学旅行课程,通过研学体验活动让传统文化课程育人在“现场”发生,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德育图谱”。三是规范研学管理。健全完善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规程,做到“活动有方案,行前有备案,应急有预案”。指导中小学校研究制订研学旅行的安全保障方案,探索建立责任落实、事故处理、责任界定及纠纷处理等机制。指导学校投保校方责任险、出行师生购买意外险,做好学生和家长的安全教育。严格执行校外培训机构组织的研学游活动报备制度,按照“谁邀请、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对研学活动的授课人背景资料、授课内容、授课教材进行审核把关,坚决守好守牢研学游活动意识形态主阵地。四是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培育、挖掘和提炼总结典型经验,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积极创新宣传内容和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向社会和家长广泛宣传研学旅行的重要意义,向学生宣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重大作用,为研学旅行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建议市县党委宣传部门、文化旅游和市场监管等部门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对不报备、“黑机构”组织研学活动进行依法依规查处、取缔,确保研学游活动健康、有序、规范开展。

再次感谢您对我市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也希望您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对我们的工作给予指导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