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70800004311076F/2024-04204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济宁市教育局 | 组配分类 |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 |
成文日期 | 2024-06-30 | 失效日期 | |
有效性 |
市教育局对市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97号建议《关于中小学安全教育落实进线下课堂的建议》的答复
胡令贻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中小学安全教育落实进线下课堂的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意见和落实情况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近年来,为加强中小学安全工作,市教育局在完善物防、技防的同时,着力加强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现将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推动安全教育进课堂。安全教育课为省定地方课程,要求为每周一课时,其已根据不同年级和学科的特点,设计了适合学生的安全教育课程,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同时,市教育局高度重视校园安全教育,发挥校园安全教育主阵地作用,严格落实“1530”“每周一节安全课”的学校安全教育制度,针对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社交安全、防溺水、防地震、防拥挤踩踏、防传染病、防极端恶劣天气、校园集体活动、心理健康、突发事件应急反应以及避灾、逃生等最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救自护技能进行详细讲解,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
二、拓宽校园安全教育方式方法。指导督促各学校通过安全讲座、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致家长一封信、安全征文、安全标语、电子屏等多种形式开展学校安全宣传教育;每年利用“安全教育日”、“安全生产月”“防灾减灾周”、“交通安全宣传月”、“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日”等特殊时段开展安全教育;指导督促各学校通过动画、游戏、漫画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孩子们认识世界、学会生存、健康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推动安全教育实践化。在做好学校线上安全教育的同时,加大力度推进安全实践教育,把安全教育实践化、规范化,要求中小学每月一演练、幼儿园每季度一演练,将安全教育与应急演练相结合,与生活实际情况相结合,将安全教育转化成技能教育,以实践演练来提高师生的安全素养,真正使孩子们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反应能力以及掌握避灾、逃生等最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救自护技能。同时,依托“济宁市中小学应急安全体验培训基地”,拓展安全教育课程空间,加强应急知识的培训和体验,使师生掌握紧急状态下撤离、疏救、自救和互救的方法,确保“有隐患能及时发现,有苗头能及时掌握,有事故能及时处置”,促进“平安校园”建设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
再次感谢您们对济宁市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今后继续得到您们的关注,为我们的工作提供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