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本月节气和养生保健、重点关注疾病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斗指未,太阳黄经为120°,于公历7月22日—24日交节。“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指炎热之极。大暑相对小暑,更加炎热,是一年中阳光最猛烈、最炎热的节气,“湿热交蒸”在此时到达顶点。大暑气候特征:高温酷热、雷暴、台风频繁。
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大暑时节阳光猛烈、高温潮湿多雨,虽不免有湿热难熬之苦,却十分有利于农作物成长,农作物在此期间成长最快。
自古以来,民间有大暑三伏天饮凉茶(伏茶)的习俗;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饮的茶,这种由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此外,还有烧伏香、晒伏姜等习俗。“大暑”是一年中天气最热、湿气最重的时节,此时节养生保健的重点是“防暑”和“祛湿”。
起居养生
起居
夏季入睡时间应以晚些为宜,此时一天的暑热时期已过,晚上较为清凉,容易入睡。起床时间可以适当早些,因为天亮的时间比较早,符合天人相应的养生之道。此时节要合理安排工作,注意劳逸结合,避免烈日暴晒,注意室内降温。适当补充水分,体质寒的人应以热饮为主。
在家避暑时,空调记得这样用:
1.室内降温通风时,应先开空调后关窗户;
2.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26℃左右的室内温度最合适;
3.“桑拿天”时开启除湿功能,不用调低空调温度,也能舒适凉爽;
4.空调开3小时,记得开窗通风;
5.风口朝上更制冷,让冷空气由上而下循环,自然交流。
饮食
大暑时节,肠胃的消化功能较为薄弱,饮食以清淡为主,不可多吃肥腻、辛辣、煎炸食物。除了多喝水、常食粥、多吃新鲜果蔬外,还可适当多食用些清热、健脾、利湿、益气、养阴的食物,如莲子、百合、薏苡仁等,荷叶、冬瓜、西瓜、绿豆等是不错的消暑选择,同时还要注意饮食卫生。
运动
大暑时节,运动时间在早上或傍晚为宜,运动地点建议在公园、湖边等树荫下的阴凉地方。选择运动量相对较小的运动,如太极拳、慢跑、羽毛球等,避免出汗过多而耗气伤津,运动过后适当饮用温开水。
衣着
大暑天,宜穿着舒适、透气、吸汗性能好的衣服。人体皮肤汗孔开泄,衣衫宽松易于散热,并且衣衫要勤洗勤换,防止久穿湿衣和刚暴晒过之衣物,以免暑湿之气侵袭肌体。
精神
持续高温天气,不仅带来身体上的不适,还可能出现“情绪中暑”,应戒躁戒怒、遇事学会冷处理。
七月进入夏季,随着气温升高和雨水增多,各类细菌、病毒、蚊虫等生长繁殖加快,增加了多种传染病发生的风险。需重点关注手足口病、食源性疾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等,做好人员防护,注意饮食卫生,保持规律作息。
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引起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疾病,其实就是人们常说的“食物中毒”。夏季气温升高,有害细菌繁殖较快,食源性疾病高发。同时随着雨水增多,各种野生蘑菇生长加快,时常发生因误采误食有毒野生蘑菇而引发的食源性疾病事件。
防护措施:
1. 切勿采食野生蘑菇。误食有毒野生蘑菇常引发呕吐、腹泻、神经系统紊乱、肝肾功能受损,甚至死亡等食源性疾病事件。预防毒蘑菇中毒根本办法就是不采摘不食用野生蘑菇。
2. 保障餐食安全卫生。尽量在有卫生保障的超市或菜市场采购食材,确保食材新鲜、安全、无害。不购买无资质的食品,在外就餐选择资质齐全、环境整洁的餐厅。
3. 正确烹饪加工食材。食品经充分烧熟煮透后再食用,重视食品加工、贮存过程中生熟分开,避免生熟食混用砧板菜刀,防止生熟食交叉污染。每餐按需备餐,尽量不剩饭菜,剩饭菜冰箱保存时要注意加盖储存,避免生熟食品直接或间接接触,食用前要充分加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