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东门大街小学2023—2024学年度教学研究活动
2023年,我校坚持“适美教育”办学理念,按照“文化共融、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品牌共创”的集团化办学模式,促进了学校多校区“和谐同步、特色彰显”的优质均衡发展。学校先后荣获首批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山东省中小学书香校园、山东省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学校、山东省绿色学校(文体校区、创业城校区、运河校区)、山东省中小学“星级图书馆”、济宁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济宁市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学校、济宁市首批中小学劳动教育示范学校、济宁市创新素养培育实验学校、济宁市学生资助标准化优质学校、任城区先进基层党组织、任城区教学工作先进单位、任城区青少年廉洁文化教育示范点等多项荣誉称号。
一、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
建立健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会”五位一体师德师风监督体系;依托专题培训、师德报告会、集体宣誓承诺、开通校长热线、最美教师评选、特殊贡献奖表彰等举措,强化全体教师责任感,厚植师德师风。
二、师资素养提升专业化。
通过“干部管理论坛——教研组长月例会——班主任月例会”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不断优化“1+N”教师团队发展模式和“五维同步”教研体制。通过开展名师工作室授牌仪式暨青年教师拜师大会、业务干部及骨干教师示范课、党员领航课、青年教师汇报课、单元研究课等多种主题教研活动,深化新课标新理念培训,强化课堂教学教研改革,全面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孔艳青、张文峰分别被评委济宁市名师、名班主任;孔艳青、王思涵被评为济宁市教学能手;赵吉香等30位教师被评为区级教学能手;赵亚楠、朱虹、蒋仙仙执教山东省优质课、公开课;杨柳等9人荣获省、市“一师一优课”。冯国防等32位教师在市区级教学研讨会上执教公开课、进行教学论坛或典型经验介绍。
三、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化。
为全面落实最新版国家“课程方案”精神,全力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我校在北师大张春莉教授等专家团队的指导下,进一步完善优化学校课程方案,深化“适美课堂”教学研究,实现强课提质促发展。学校《适美教育课程方案》荣获山东省优秀学校课程方案;综合实践大单元活动设计荣获山东省优秀课程设计案例优秀奖;体育、美育学科案例荣获山东省中小学体育美育典型案例一等奖。时秋静校长先后在“第五届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论坛”和“全国2023年小学教育发展论坛”上进行了办学经验介绍,学校办学成果得到了全国性推广。在2022—2023学年度区教研中心小教室、综教室教学质量抽测中成绩名列前茅。
四、学生素养发展多元化。
积极推进五育融合,通过健全“慧学美、品行美、身心美、博才美、创造美”争章机制,评选“适美好少年”,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助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校组建了版之痕、韵律操等29个社团;开展了读书节、艺术节、数学节、科技节、体育节、英语节六大节日活动;举行了“硬笔书法、计算竞赛、美德演讲、校长杯足球赛”等学科素养比赛。在区“体彩杯”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取得了小学甲组团体总分第一名、小学甲组金牌总数第一名的好成绩。在区首届“体彩杯”中小学生跳绳比赛取得了团体总分第一名。在任城区第十一届学校艺术节中,学校获优秀组织奖。美术学科“版之痕”社团成果在济宁市中小学生优秀艺术作品展中获好评,“汲古润今,印痕之美”在济宁市优秀传统文化育人资源开发研讨会上参展。3月17日,成功承办了“全国第6个近视防控宣传月集中宣讲暨现场观摩活动”。5月16日,山东省政府邓云峰副省长到我校调研工作时,对我校的大美育办学成果进行了高度评价。
五、教科研工作模式创新化。
目前我校在研省市区级课题18项,参与课题研究人员达100余人。教科研工作以校本教研为依托,以创新教学为先导,充分发挥教科研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作用,扎实推动课题实验“真做研究、研究做真”。11月12日,承办了任城区2023年度省级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开题论证暨科研素养提升培训活动。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将继续勇于改革,积极探索,不断全面推动思想升级、行动升级、质量升级,推动学校高品质发展、服务区域教育发展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