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实验初中教学管理制度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必须树立“每堂课都是唯一的”理念。学校不得随意停课,教师不得随意缺课,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为此,制定济宁市实验初中课堂教学常规管理办法,具体要求如下:
1、教学思想端正。充分领会和体现新课程理念,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组织教学。
2、教学目标明确。讲课要紧扣教学目的,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和认知水平,紧紧围绕既定的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对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系统性掌握准确,在重点、难点和关键处下功夫。做到讲有重点,练有目的,讲练结合,按要求完成教学任务。
3、教学过程和谐。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合理安排导、学、练,教学思路清晰,着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课堂设计合理,疏密适度,衔接自然,教学目标浑然实现。课堂教学无无效环节。
4、教学方法得当。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符合教学内容的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启发诱导学生有效学习。要求进行兴趣教学,循循善诱,杜绝生塞硬灌。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强化师生双边活动。
5、教学技术先进。能综合运用各种教学媒体,提高课堂效率。如挂图、标本、模型、实物等直观教具,还有投影仪、电视、放相设备、计算机、网络教学等,多种教学媒体的运用要科学适当讲究教学效果。
6、目标达成度高,教学效果好。当堂目标,当堂完成,每个学生的每个方面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7、教学功底扎实。用普通话教学,语言准确、简练,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板书规范、条理;演示正确、清楚;对课堂偶发事件处理得当。课堂板书书写正确工整,规范清楚,板书设计科学,有助于学生掌握课堂学习内容。热爱学生,教态亲切、自然,能以姿势、表情辅助教学,增强教学效果。
8、评价学生要多元化。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把尺子评价学生,善于树起大拇指,用鼓励性语言评价学生。关心后进生的表现,使每位同学都能得到提高。
9、要做好每节课的课后反思。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予与纠正,通过撰写教学反思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重视积累,形成自己的精品课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