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1370800004433559K/2024-02374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济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组配分类 政府工作报告落实
成文日期 2024-09-03 失效日期
有效性

2024年省、市《政府工作报告》等重点工作任务进展情况(截至2024年6月底)

发布日期:2024-09-03 信息来源:济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2024省、市《政府工作报告》等重点工作任务进展情况一览表

备注:A代表省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B代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重点工作;C代表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AB、AC、BC代表其中二者均涉及事项;ABC代表三者均涉及事项。

序号

任务来源

工作事项

进展情况

困难问题

进展状态

牵头单位

4

ABC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

1-5月份,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0%,高于全国平均(6.2%2.8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8.5%0.5个百分点,列全省第7位。

正常推进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7

ABC

深化工业经济头号工程,实施先进制造业攻坚行动,积极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

2月份,组织山东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创建申报工作,我市申报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城市,7个县市区申报示范县市区,13个县市区申报创新课题。目前,省工信厅正在组织评审。

正常推进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8

ABC

做强产业链条。聚焦19条核心产业链,“一链一策”实施高质量发展计划,市级领导担任“链长”,“链主”企业、市级专班主任担任“副链长”,建立高规格产业发展智库,邀请国内顶尖专家学者,高规格组建战略咨询委员会、新质人才创新联盟,建设山东创新发展研究院首个地市级示范基地,绘制产业链“一图三清单”,突出抓好416个补链强链延链项目,每条产业链至少落地项目5个以上,“231”先进制造业集群营收达到4500亿元,进一步修订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

1制订《济宁市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链主”企业“一企一策”发展方案》,正与市委办对接发文程序。修订完善我市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研究起草《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实施意见》,正在征求部门意见;531日,印发《济宁市未来产业培育发展行动计划》;制订《济宁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等待上市政府常务会议。

2会同市科技部门,分产业选聘行业专家,建立高规格产业发展智库,组建战略咨询委员会;已绘制济宁市主导产业链“一图三清单”。

3“一链一策”生成延链补链强链项目416个,第一批梳理的254个适配项目,已有107个开工建设。1-5月份,1136家攀登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946.83亿元,同比增长7.41%;攀登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高于全市制造业增加值增幅2.2个百分点。

4全市1-3月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9.9%持续发挥重点企业日用电监测平台效能,加强用电、税收、出厂价格等先行指标的监测,及时发现、解决苗头性矛盾问题,巩固制造业增加值占比稳步提升态势。

正常推进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市科技局

9

B

定期举办“制造强市大讲堂”,邀请“链主”企业、智库专家上台授课,以国际化视野对核心产业链条、未来产业发展等把脉问诊、谋篇布局。

根据市派驻企干部抽调情况,筹备举办助(驻)企干部培训会。

新抽调的市派驻企干部尚未到位。

正常推进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10

B

创新一线推进机制。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每月听取抓核心产业链和工业技改情况,每两个月听取1次县市区工作进展情况,带头开展一线办公。

1定期向市委、市政府汇报助企攀登工作进展情况。229日,向市政府常务会议汇报2024年助企攀登工作有关情况;38日向市委专题汇报会汇报助企攀登工作;326日向第122次市委常委会汇报2024年助企攀登工作有关情况;329日,向市政府常务会议汇报全市核心产业链培育和工业技改工作有关情况。6月份已向市委提交汇报材料,正在等待上市委常委会。

2定期调度县级指挥部工作。217日,举办全市工业经济推进暨一季度“开门红”工作会议;37日、314-15日,逐县市区召开工业企业调研服务专项行动问题诉求化解推进会;430日,召开全市一季度助企攀登工作现场推进会,对1-2月份、3月份表现突出的县(市、区)、专班和保障组颁发红旗并通报表扬。58日,召开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暨科技人才大会515-19日,张胜明指挥长带队逐县市区开展攻坚二季度督导调研。63-7日,分组赴县市区开展督导调研。61日组织召开全市工业经济工作会议;625日召开省工业运行指挥部第十一次会议续会。

正常推进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11

B

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上半年对攀登企业必须全部跑到、现场办公,全力解决企业诉求问题。

1按照19条核心产业链,对攀登企业进行优化调整,调出企业97家,调入341家,确定1136家企业拟纳入2024年攀登企业名单,构建起了“19+3”攀登矩阵。

2截至630日,14个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现场走访调研企业数量共1136家,帮助企业解决问题诉求534项。

正常推进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12

B

每月对县市区抓制造强市工作打分排序、每季度召开一次现场推进会,结果运用到年底考核。

1每月对县市区抓制造强市工作打分排序,报市政府督查室。结果运用到年底考核。5月份月度排名已报市政府督查室。

2研究制定市对县考核指标的细则标准。

正常推进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13

ABC

提质扩能高端装备产业,完成小松全球智能制造基地一期厂房主体、兖矿智慧制造产业园一期工程,加快山东重工大型矿山设备智造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矿用装备、农机装备、应急装备等产业;编制工业母机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实施链条跃升、技术攻关、数字转型、应用拓展“四大行动”,支持蒂德精密、镐成永生等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年内产业集群规模突破30亿元。

12024年重点服务310高端装备攀登企业,1-5月份,实现营业收入331.33亿元,同比增长9.40%,利润17.66亿元,同比增长36.70%。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157个,累计完成投资76.74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64.86%56家企业进入强企俱乐部企业,其中,营收过10亿元企业3家(重汽、山推、港航金属)、1-10亿元企业53家。

2全力服务重大项目加强督导调度服务对实施的157个项目分层次调度,市县协同,其中,对30个纳入指挥部挂图作战项目、12个纳入总指挥挂图作战项目和35个省技改、9个省重点项目,专班逐月调度进展情况。全力服务山能、小松、长城、山重等百亿级项目,做到进度第一时间掌握、问题第一时间解决、要素第一时间保障,靠上服务产业延伸和配套项目招引,加快推进在手项目尽早投产达效。

3推动“产业链论证研究”转向“产业链项目落地”转变,按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标准,补齐短板、拉长长板、锻造新板,进一步增强产业链韧性,依托小松全球制造中心、长城新能源工程机械、山能智慧制造产业园等项目,持续完善提升核心产业链研究和谋划项目。

4编制《济宁市工业母机产业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24-2028年)》。梳理工业母机、农机装备产业国内外发展现状、下步发展趋势、济宁市产业现状等相关材料,绘制济宁市工业母机、农机装备产业链图谱,形成《济宁市工业母机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济宁市农机装备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正常推进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14

ABC

聚力突破新能源电池和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动宁德时代新能源电池产业项目一期投产,启动二期建设,全力招引上下游企业,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出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研究制定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计划,包含配套企业、产业链发展、项目招引等内容,支持山推股份扩大新能源产品规模,力争长城新能源工程机械产品下线、金龙零碳交通科技产业园试生产,支持中国重汽扩大新能源商用车投资,在招引新能源乘用车整车生产企业上实现新突破,推动新能源产业规模化、基地化发展。年内新能源汽车领域规上工业企业发展到40家以上,营收突破150亿元。

1制定《济宁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五年行动方案2024-2028年)》,围绕整车、专用车、关键零部件、产业配套等内容,指导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目前方案正在进行合法性审查。20241-5月,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营收63.15亿元。

2围绕宁德时代电池项目,加速推进新能源项目和宁德时代产业配套项目的落地,打造以锂电池为核心的新能源先进制造业集群。梳理攀登企业新上、技改项目,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市县联动聚焦项目建设,及时跟进项目落地情况,推动签约项目进入建设阶段,建设项目尽快达产,推动各县市区新能源适配项目的落地建设。汶峰锂电新材料项目、祺添新材料项目、德比电子锂电池材料项目、金仕伦新能源锂电池电解液项目等锂电配套项目顺利推进,与宁德时代控股子公司、山东时代相关负责人对接配套项目落地事宜。

3推动产业链招商,补齐产业链短板。围绕新能源产业重点开展电化学储能产业链的招商工作,发电装备产业链力争实现突破。聚焦济宁市新能源产业发展,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形成了《济宁市储能装备产业链发展暨重点项目规划》《济宁市新能源发电装备(绿色能源)产业链发展暨重点项目规划》分析报告并生成了49个产业项目指导各县区开展新能源产业引培工作。加快金龙零碳交通科技产业园项目建设,争取年底前部分设备投产。

4推进本地企业与宁德时代产业项目的配套协同,目前已梳理形成济宁市宁德时代新能源电池配套企业档案、企业产品清单并推送至宁德时代生态委员会。深挖我市光伏、储能、充电桩等新能源产业链产品的优势,重点从“光储充”方面发力,打造产业联合体,提升产业链韧性。

5研究“支持山东省创建以济宁为中心的国家级新能源产业基地”重大事项材料,目前材料已成稿,征求意见中。

正常推进

市发展改革委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15

C

做精做细高端化工产业,建成投产恒信50万吨乙醇、世纪阳光3万吨有机颜料等项目,加快推进庚彩化工新材料等81个在建项目,打造国内有影响力的煤化工产业循环经济示范区。

1持续深化核心产业链研究,围绕产业链研究生成的重点项目库,发挥省级化工园区金字招牌以及现有产业基础,积极对接“国字头”、“中字头”企业,开展延链补链强链项目招引。416-17日,邀请中国氢能有限公司到兖州区、邹城市、金乡县考察调研,推进绿色甲醇项目交流。

2精准分类,梯次推进。将81个项目按照手续办理、项目建设进行分类,对38个续建项目,强化问题诉求解决,确保项目建设进度;对43个新建项目,加快手续办理,促进项目快开工、快建设。加快推进恒信集团50万吨乙醇、世纪阳光3万吨有机颜料等建设项目建设进程,持续推进恒信集团50万吨乙醇项目涉电问题诉求,626日该问题诉求已解决,50万吨乙醇项目预计8月份完成建设进入试生产阶段。

3突出重点,全力保障大项目建设。优选10个投资数额大、带动作用强的产业链延伸项目作为突破点,采取挂图作战方式持续推进项目建设进程。

4持续推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作,613日,组织召开全市产业链供应链协同配套对接会——润滑油专场,全市8家重点润滑油生产企业以及煤矿、装备、化工等85家应用企业参加。

5编写《济宁市绿色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申报书,积极准备2024年山东省先进制造业集群现场答辩材料。

正常推进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16

ABC

提档延链稀土和碳材料产业,放大先进碳材料研究院、稀土研究院引领作用,打造济宁高新区第三代半导体、嘉祥特碳新材料、金乡碳纤维等产业集群;深化与中国稀土集团、中科院合作,推动梁山、微山稀土产业向催化、永磁等下游延伸。年内落地碳纤维复合材料、高端碳材料等重大产业化项目10个以上。

1发挥先进碳材料院和稀土研究院行业内专家优势,积极寻求对外合作,会同稀土院和梁山县稀土专班筹备中国稀土集团济宁调研活动接待工作。

2碳材料院引进了天维中科—光伏支架产业及工程应用项目、中鲁智维—热塑汽车部件项目、鑫捷瑞—碳材料高端装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聚仕恒成—碳纤维热塑性预浸织物项目等4个产业链链、补链项目。与高新区、金乡县、嘉祥县等县市区梳理42个碳材料谋划及在建项目,恒圣新材料二期项目、上海精益碳纤维项目开工建设。加快推进任城济宁碳材料产业园项目、高新区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技术应用及装备制造项目等27个重点项目建设。会同梁山县和微山县专班,推进稀土永磁加工、稀土发光、稀土镁合金、稀土金属4个项目招引落地。5月,济宁天岳石墨制品有限公司高纯度石墨加工项目开工建设;瑞达美稀土(济宁)稀土科技有限公司揭牌成立。

3指导并协助推进相关部门及县市区碳材料42个碳材料谋划、8个稀土重点谋划项目招商引资,力争全年落地10个以上产业化项目。

正常推进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市科技局

17

AC

持续壮大医药产业,提速推进鲁抗生物疫苗、辰欣高端制剂、康源堂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园等项目建设,鼓励企业加大创新药、高端仿制药、疫苗和生物诊断试剂研发,支持济宁经开区发展医疗装备产业。

1围绕化学制药、生物制药、现代中药三条核心链,对“延链、补链、强链”重点项目实施挂图作战,鲁抗生物疫苗今年计划投资1.3亿元,已完成投资1.8万元,部分厂房主体已竣工并转入建筑装修。辰欣高端制剂今年计划投资3亿元,已完成投资5.13亿元,厂房主体建设完毕,采购部分设备。康源堂项目今年计划投资5.0亿元,已完成投资2.66亿元,主体厂房建设接近尾声,正在安装设备。37-8日,陪同省药监局六分局调研济宁药品生产企业;与省药监局六分局联合组织召开优化审评审批服务助企攀登座谈会。

2推动落实《关于支持济宁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及其实施细则,切实推动企业享受政策红利加快,引导企业加大新产品研发和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投入力度。

3济宁经开区医疗装备产业集群2024年力争实现营业收入5亿元,力争2026年企业总数达到40家以上,实现营收40亿元。中科润康高分子液体敷料项目,今年计划投资3000万元,已完成900万元,已完成净化厂房建设及实验室建设,生产设备已完成购置调试,二类医疗生产器械许可证正在走程序,公示后即可办理生产许可证,预计7月可以进行试生产。

4628日,会同经开区组织20家企业赴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考察对接医疗装备项目,共商经开区医疗装备产业下步发展方向。

正常推进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18

ABC

推动纺织服装、有色金属、建材、食品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太阳纸业170万吨浆纸一体化项目、华勤高端橡胶新材料产业园建设。超前布局人形机器人、合成生物技术、新型储能等未来产业,并制定具体培育方案,加快引育一批高成长性科创企业,抢占产业发展新赛道。

1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主攻方向,做大做强“231+1”产业集群。改造提升造纸、纺织、食品等传统产业,促进转型升级。目前太阳纸业170万吨浆纸一体化项目的子项目年产20万吨特种纸一期已立项备案,一期正在进行设备招标预计总投资额15亿元。华勤高端橡胶新材料产业园一期年产10万吨高强力钢帘线项目,截至6月底,该项目设备已基本安装完成。

2加快推进宁德时代新能源、小松全球智能制造基地、长城重工基地、山能智慧制造园、太阳纸业浆纸项目、华勤高端橡胶新材料等一批重大支撑项目建设,充分发挥重大项目牵引带动作用。

3建立消费品行业重点项目库,梳理消费品行业重点项目66个,总投资208.25亿元,跟进重点项目建设进度,促进项目早日投产达效。其中斯凯奇鞋业中国北方研发生产基地项目土建施工中,嘉冠饲料150万吨饲料蛋白及副产品深加工项目已完成非转基因原料车间一层主体施工,太阳新材料产业园二期项目已开工建设,首期工程为年产3.7万吨特种纸基新材料项目、年产7万吨特种纸项目。

4加快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积极布局未来产业,研究出台《济宁市未来产业培育发展行动计划》,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争取一批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省级特色产业集群。531日,《济宁市未来产业培育发展行动计划》已正式印发。

5积极布局未来产业,531日,印发《济宁市未来产业培育发展行动计划》(济工信字〔202415号),聚焦未来信息、未来制造、未来健康、未来材料、未来能源5大领域,结合我市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与山东未来网络研究院、天眼查、海康威视等单位交流,争取项目落地。

正常推进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19

B

对新能源汽车、稀土和碳材料、工业母机等重点新兴产业,要成立工作专班,“一产业一规划”强力推动,市财政要拿出专项扶持政策,扎扎实实做大做强。

1制定《济宁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五年行动方案(2024-2028年)(征求意见稿)》,正在走合法性审查程序。

2根据产业发展情况,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起草并修改完善《济宁市先进碳材料产业发展推进方案》和《济宁市稀土产业发展推进方案》。起草碳材料、稀土和化工生物和生物基链长制发展方案推进方案。

3制定《济宁市工业母机产业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24-2028年)(征求意见稿)》,正在向市公平竞争审查工作联席会议申请开展公平性审查工作。

正常推进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市财政局

20

AB

加力突破新兴产业。制定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整体方案和配套政策,在抓好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产业的同时,再集中突破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未来发展新引擎。

1研究起草《关于支持机器人、工业母机、稀土和碳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征求意见稿)》。

2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培育力度,聚焦机器人、集成电路、汽车电子、智能终端等产业链,建立重点项目库,加强项目要素保障,推动项目建设。

3聚焦先进碳材料、稀土、化工及生物基新材料产业链,围绕经济运行、项目建设、集群培育、对上争取四个方面,全力推进产业集群培育。通过调研走访和专家论证,形成碳材料、稀土和生物化工/生物基新材料产业链论证报告,分别谋划生成30个、25个和31个项目。根据产业发展情况,起草并修改完善碳材料和稀土产业发展相关政策。

4通过调研走访、资料分析、专家咨询等深入研究机器人、集成电路产业链,形成了《济宁市机器人产业链发展暨重点项目规划》《济宁市集成电路产业链发展暨重点项目规划》。梳理新一代信息技术专班64个攀登项目,其中机器人项目25个,集成电路项目28个。将珞石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集成研发生产项目等6个项目列入总指挥部挂图作战推进项目重点推进,芯诺电子车规级高端功率半导体研发产业化项目等15个项目列入市级专班挂图作战项目督导落实。

正常推进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1

ABC

做优企业雁阵。把技改作为强企“总引擎”,启动新一轮技改三年行动计划,年内实施恒信可降解塑料等1000个技改项目,完成投资850亿元、增长10%以上,力争规上工业企业三年技改全覆盖。

1、起草《济宁市新一轮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征求意见稿)》,根据相关部门意见修改完善后,正在走发文程序

2、建立“千企千项”项目库,梳理2024年全市攀登企业及其他工业企业新上和技改项目1030个,建立项目台账,逐月调度项目进展情况,对拟开工、拟竣工项目开展现场督导服务,每月分析全市及各县市区工业技改投资情况。1-5月份,1030个项目完成投资546.04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64.53%,全市工业技改投资增速11.4%,居全省第8位。

正常推进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2

B

以企业数字化转型、技术创新、绿色化改造为重点,持续开展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加大“零增地”技改力度,新上项目生产线都要实现数字化、智能化,不断提高企业投入强度和亩均效益。

起草《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提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政策措施(草稿)》,对市级技改政策进行修改完善,进一步加大设备奖补、贷款贴息、股权投资、“零增地”技改等支持力度。

正常推进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3

C

加大设备奖补、贷款贴息、股权投资等支持力度,对技改过程中购置设备、软件系统等费用给予最高10%、单户企业不超过500万元补贴;符合条件的省级重大技改项目,竣工投产后,在省财政按照LPR35%给予最高2000万元贴息支持基础上,市、县财政各按照LPR10%再给予最高1000万元贴息支持;对纳入市级导向目录库的项目,市、县财政各按照LPR20%给予最高500万元贴息支持,大张旗鼓评选表彰“优质技改项目”。

1、组织开展2024年度工业技改基金备选项目申报,将16个项目推送至受托管理机构开展尽职调查,已完成项目尽职调查1个,投资项目1个,投资金额1000万元

2组织开展2024年省级技改专项贷贴息项目申报工作,推荐18个项目至省厅,13个项目进入公示名单,数量居全省第一位。

3、组织申报2024年省级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财政资金股权投资项目,614日,将7个项目推荐至省工信厅。

4、起草《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提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政策措施(草稿)》,对市级技改政策进行修改完善,进一步加大设备奖补、贷款贴息、股权投资、零增地技改等支持力度。

正常推进

市财政局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4

BC

持续深化助企攀登,实施“链主”企业扩规计划,营收过百亿企业达到7家,攀登企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

1-5月份,1136家攀登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946.83亿元,同比增长7.41%;攀登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高于全市制造业增加值增幅2.2个百分点。营收过百亿企业达到3家。

正常推进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5

ABC

扩量提质高成长性企业,新增省级以上单项冠军、专精特新、瞪羚企业100家以上。

持续实施高成长企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制定印发2024年度优质中小企业、瞪羚企业、单项冠军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加大对培育企业的跟踪服务和帮扶指导49我市4家企业被认定为2023年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59日,我市438家企业被认定为2024年创新型中小企业(第一批)。63,推荐52家企业申报2024年度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6日,314家企业被认定为2024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进展较快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6

AC

扎实开展“五经普”工作,持续培育“种子”“幼苗”“准四上”企业,新增“四上”企业2000家。建立重点服务业企业培育库,支持服务业创新中心发展,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截至5月底市已新增纳统规上工业企业158家,并建立了422准规上工业企业储备库。下一步,强化抓好小升规月度纳统工作,专人靠上指导帮扶,确保符合一家、纳统一家,持续扩大我市工业体量。

正常推进

市统计局

市发展改革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市商务局

27

AC

支持科技服务、创意设计等行业加快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

1、总结服务型制造示范培育经验,对照国家级、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创建条件,培育一批服务型制造后备企业,年内争取培育省级以上服务型制造示范10家以上。

2417日,按照省工信厅通知要求,下发《关于开展2024年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遴选的通知》,组织开展申报工作。

3、积极发动各县市区进行申报,截至512日,共收到29家企业申报2024年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1家企业申报2024年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按照遴选条件审核申报材料。517日,推荐我市30家企业申报2024年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1家企业申报2024年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

4521日,赴省工信厅汇报我市服务型制造发展及2024年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申报情况,争取我市更多企业跨入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行列。

正常推进

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43

ABC

实施研发突破三年行动,推行研发项目备案制管理,推进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推广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产品,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达到35%,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5%以上,三年内实现规上工业企业研发人员、研发平台、研发活动全覆盖。

1首台套531日,完成2023年度省首台(套)技术装备及关键核心零部件奖励资金拨付工作。65日,下发了《关于征集2024年山东省首台(套)技术装备和关键核心零部件推广应用指导目录的通知》,推荐58家企业的85个产品申请列入2024年山东省首台(套)技术装备和关键核心零部件推广应用指导目录。

2首批次,组织全市重点新材料企业积极参与国家级、省级首批次新材料指导目录修订,争取我市多家企业多种新型材料新增目录,为后续企业享受保险补偿政策打下基础。对目录中企业,联合保险公司,定向开展政策宣贯,提高企业投保积极性。

3首版次,积极向县市区、向重点企业宣传首版次软件奖补及保险补偿有关政策,做好前期摸排,提前对接第三方准备申报材料,待省厅下达通知后积极组织申报。同时积极申报山东省级软件工程技术中心、省级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为首版次软件申报打下坚实基础。

正常推进

市科技局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69

ABC

市县要成立实体化运作的指挥部,发改、工信、大数据等部门拿出精干力量集中办公,尽快研究出台全市数字经济攻坚突破实施方案,推出一揽子高含金量的数字经济发展政策,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打造在全省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数字产业集聚区。

1、成立市数字强市建设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大数据局,市工信局牵头负责数字产业化推进专班。

2、拟定《关于加快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325日,作为制造强市和助企攀登情况汇报材料附件之一参加市委常委会。613日,市大数据局牵头以市数字强市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名义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再次征求有关部门意见。

正常推进

市发展改革委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市大数据局

70

ABC

夯实数字基础底座。新开通5G基站1500个、总量突破1.6万个,行政村5G基站覆盖率达到85%。加快新型广电网络建设。新建一批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

1329日,市工信局印发《2024年度全市第一批5G基站建设任务清单》共1314个。截至630日,全市已建成开通5G基站1265个,完成第一批5G基站建设任务的96.27%。完成全年任务目标的84.33%

2推动恒信集团与浪潮集团开展工业互联网领域合作,围绕碳排放领域开展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

进展较快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71

A

开展数据资产化试点、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试点。

组织推荐120个企业申报山东省2024年首批DCMM(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贯标试点企业。引导对接第三方评估机构,开展DCMM贯标评估,今年以来,4家企业通过DCMM认证。

正常推进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市市场监管局

市大数据局

74

ABC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实施数字核心产业倍增行动,聚力突破机器人、集成电路、汽车电子、智能终端等产业链条,支持珞石科技、晶导微、天博汽车、海富电子等企业开展“卡脖子”技术攻关,培强9家省级软件工程技术中心,对符合条件的集成电路领域科技型企业给予10%的研发投入后补助,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突破720亿元、增长20%以上。

11-4月份,我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营业收入243.78亿元,同比增长29.95%错月数据

2223日和510日,组织召开全市数字经济普查工作会议,以五经普为契机摸清全市数字经济底数,指导县市区加大对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培育与列统力度,进一步摸清摸准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数量和规模、摸清产业数字化情况。定期向县市区反馈阶段性普查结果,督促县市区配合统计部门持续做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及工业数字化转型普查工作。

3、继续强化集成电路、机器人产业链研究,会同市产研院、市科技局,已形成集成电路、机器人产业链“一图三清单”。开展智能终端、汽车电子产业链分析,目前正在收集相关资料。

4、山东恒圣石墨科技有限公司获评省集成电路产业财政奖补项目,拟获得奖补资金274万元;山东经典印务有限责任公司教辅印刷虚拟现实体验中心项目获评2024年度山东省虚拟现实公共应用体验中心项目,拟获得奖补资金100万元。

5、推动我市2个软件园区、9家省级软件工程技术中心建设,做好前期摸排工作,对接第三方评估机构,积极提前做好省级软件名园、省级软件工程技术中心、省首版次高端软件的谋划、储备工作。

正常推进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市科技局

75

ABC

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标行动,新创建国家级智能工厂。实施重点产业“智改数转”行动,推动1000家企业数字化改造,培育100家省级“晨星工厂”、6家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梁山专用车、济宁高新区建筑工程机械“产业大脑”。

1、摸排全市数字化改造项目清单(第二批)共750个,加快推进建设。

2、积极推动省数据赋能转型行动,组织企业申报省数字经济晨星工厂,目前第二批省级晨星工厂培育入库名单107个,已公示完毕待正式公布;第三批推荐134个企业上报省厅。

3、指导梁山专用车整车、高新区建筑工程机械特色行业2个省级“产业大脑”积极对上申报争取省奖补资金。组织梁山县专用车整车产业大脑参加首届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大会并对外正式发布(全省仅3个)。510日,推荐济宁高新区现代内河航运产业大脑、邹城市绿色化工产业大脑、兖州区造纸产业大脑、金乡大蒜及食品加工产业大脑、汶上县纺织服装产业大脑等5个项目申报第二批省级产业大脑。620日组织申报单位参加省产业大脑项目答辩。

4、争取省工业互联网“工赋百景”项目6个,多次召开全市工业互联网培训活动,累计培训企业5000家次。

正常推进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76

A

建好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优化政策供给,汇聚优质服务商500家以上,服务中小企业突破1万家,加快中小企业“上云用数赋智”。

该工作为省级层面工作。我市积极举办“工赋济宁”数字化转型系列活动,加快中小企业“上云用数赋智”。

正常推进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77

BC

进一步提升数字经济园区规模实力,抓好11个省级数字经济园区、1个省级软件特色名园、3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园区建设,持续提高区域协作水平。

1、获批省级数字经济园区奖补资金300万元。其中梁山专用汽车智能制造数字经济园区200万元,邹城济宁机器人产业园50万元,济宁经开区“双创”孵化基地智能制造产业园50万元。

2、积极争创省级数字经济园区,组织推荐4个园区申报2024年度省级数字经济园区(试点)。

正常推进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79

C

实施数字经济招商突破行动,成立数字产业招商专班,积极对接全国电子信息百强、软件百强、互联网百强企业,大力引进行业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推动形成数字经济产业集群。

1、向各县(市、区)调度、摸排与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头部企业合作意向,目前高新区与腾讯已签约腾讯-融谷产教融合示范园项目,经开区与百度正在洽谈济宁爱采购(百度)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带领通力轮胎有限公司赴省工信厅与腾讯公司进行合作交流座谈会。

2制定《济宁市2024年数字经济产业招商工作方案》,摸底梳理我市未来产业重点招商项目台账。配合市大数据局、市招商引资工作指挥部完成我市数字经济产业情况和重点招商项目推介材料,530日,在2024济宁(大湾区)数字经济产业招商恳谈会上进行对外宣传推介。

3624日与钉钉公司、628日与金山公司洽谈交流,探讨合作机会。

4、继续强化机器人、集成电路、汽车电子、智能终端等产业链研究,以强链、补链、延链为目标,配合市数字产业招商专班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正常推进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市贸促会

99

BC

深入实施百亿产业、百亿园区、百亿强企“三百”工程,每个县集中打造1-2个产值过百亿优势产业集群,培育30个产值过50亿中小微企业特色专业园区、过百亿县域特色专业园区。新培育省级“雁阵形”产业集群2个、先进制造业集群1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2个。

1、我市3家集群(济宁市任城区碳基新材料特色产业集群、济宁市兖州区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特色产业集群、邹城经济开发区绿色化工特色产业集群)入选2024年度山东省特色产业集群,数量并列全省第1位。

2、推荐我市绿色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申报2024年山东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已通过初审环节,进入现场答辩环节集群名单(共15个),正在准备答辩材料。

正常推进

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市商务局

134

ABC

制定服务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配套政策,争取国家要素市场化综合改革试点落地。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全面清理妨碍统一市场的政策措施,有效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

强力推动清欠投诉线索处置化解。坚持接诉即办、限时清欠,严格落实属地责任、拖欠主体责任,督促指导有关县市区强力推进拖欠线索处置化解,保持线索动态清零,同时做好舆情监测和风险应对处置,积极稳妥推进我市清理拖欠企业账款工作。

正常推进

市发展改革委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市市场监管局

137

ABC

市县领导常态化联系服务企业,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大力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让企业放心干事、放量发展。

1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今年上半年组织我市中青年企业家“走出去”,赴青岛、厦门、重庆参加3山东省中青年企业家培训,分别为数字化转型与新型工业化培训班、智能制造推动数字化转型培训班、大数据推动数字化转型培训,进一步提高企业家的战略决策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拓宽企业家的数字化转型思维,总计21人次参加。

2、落实《关于建立全省重点产业人才精准联系服务机制的通知》,协助4名省优秀企业家表彰人选申领“山东惠才卡”,持续增强人才创新创业的获得感、荣誉感、归属感。

正常推进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155

ABC

积极稳妥推进“双碳”工作。落实碳排放“双控”政策,制定重点行业“碳达峰”方案,大力推行清洁能源,发展壮大绿色产业,全力推动济宁高新区、嘉祥化工产业园等9家园区创建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创建省级以上绿色工厂8家,新入选省级以上绿色制造名单15家,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

1、高标准开展市级绿色工厂培育创建,为省级绿色工厂创建做好储备。115日下发通知,组织县(市、区)积极发动企业申报,经过企业自愿申报、县(市、区)推荐、专家评审、公示等程序,共评选44家企业列入市级绿色工厂名单。

263日,按照省工信厅要求,下发通知组织县(市、区)积极申报2024年度省级绿色制造名单,目前正在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择优向省推荐。

正常推进

市发展改革委

市能源局

市商务局

市生态环境局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159

C

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1根据产业链优化调整攀登企业,确定核心产业链“链主”企业。与科技局、市产研院就全市节能环保产业主导产品、技术需求、人才团队积极探讨,完成2条核心产业链“一图三清单”制作。

2结合产业链布局,联合县市区指挥部对拟调入、调出攀登企业实现“一对一”走访,确定攀登企业数量151家,实现核心产业链补链强链;赴6家链主企业就产业发展、实施项目、存在困难,行业预判等方面交流学习,谋划产业链发展方向,推动企业与高校院所产学研合作。

3梳理确定专班挂图作战项目16个,积极推动项目建设,摸底专班攀登企业43个问题诉求,并将相关问题推送至要素保障组,实行台账入库、分级办理、限期解决,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问题。

4618联合市科技部门,在邹城市举办广东腐蚀院专家济宁行暨科技成果推介会,邀请专家到企业实地指导并解决企业技术难题。626在任城区举办水污染防治产业链协同发展对接会

正常推进

市发展改革委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