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泗水:加强企业行政合规指导 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法治济宁

发布日期:2024-07-05 11:06 信息来源:济宁市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专班 浏览次数: 字体:[ ]

01.案例简介

➤ 泗水县司法局在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和走访企业中了解到,企业受到行政处罚往往是因为不了解法律法规,无意中作出了违法行为,有的行为只要稍加注意就会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比如,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国家实行绝对严格监管政策,像备案这种看似简单的行为,但只要不遵守备案规定就会受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建设单位未依法备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备案,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企业因小失大,后悔莫及,而处罚原本是可以避免的。在生态环保方面有的违法行为处罚相当重,比如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不正确,对建设单位罚款最低起步价就是50万,还要追究法定代表人、有关责任人5万—20万的罚款,处罚之严重,损失之大给人以切肤之痛。

➤根据企业法治需求,立足本地经济发展实际,泗水县司法局提请泗水县人民政府发文公布了《企业行政合规指导清单》,并组织行政执法部门广泛开展“进场所送清单”行政合规指导活动,将《清单》生成二维码,为企业提供“菜单式”行政合规事项指导。《清单》共计316条事项,覆盖17个部门,23个领域,能够有效帮助企业抓前端、治未病,从预防行政处罚的角度出发,强化企业合规意识,增强企业现代化治理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截至目前,通过开展行政合规指导活动,泗水县指导企业预防行政违法风险事项200余条,间接减少损失300余万元。通过创新执法方式,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守护企业健康发展。

02.典型意义

➤提高了市场主体合规经营意识。《企业行政合规指导清单》旨在发挥法律的指引功能和行政指导作用,让企业从“被动了解”到“主动掌握”,实现“要我合规”到“我要合规”的思路转变,切实推动市场主体责任落实。通过对《企业行政合规指导清单》的学习应用,企业能够快速对号入座,精准识别行政违法风险点,科学预判和合理安排生产经营行为,建立和完善合规管理体系,避免违法行为和损失发生。例如发布房地产广告时,不能使用“最好”、“最强”、“国家级”等绝对化用语,发布房源信息要标明建筑面积或者套内面积,要加强对农民工群体的关心和保护,保证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到位等。通过随访了解到,很多企业都反映《企业行政合规指导清单》非常实用好用,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就可以随时随地的查看,以菜单形式明确了“什么是违法、违了什么法、怎么不违法”的问题,让企业发展更有底气。

➤树牢了执法部门服务发展意识。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行政执法绝不是简单粗暴的以“罚”代管。司法行政机关积极主动作为,以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着力完善营商环境法治保障体系建设,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依法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企业行政合规指导清单》的推广应用,转变了执法部门的执法理念,倒逼“事后处罚”向“事前规范、轻微不罚、重违严惩、事后跟踪”转变,形成良好合规经营生态,有效防止和减少了各类违法行为的发生。泗水县司法局严格落实不罚轻罚、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告知承诺、行政合规指导“四张清单”,逐渐形成了“事前合规指导、事中审慎监管、事后信用修复、经济影响评估贯穿始终”四位一体的执法模式,让行政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切实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全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新质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