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兖州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工作完成情况
过去的学年,在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在市教科院精心指导下,兖州一中坚持立德树人、质量兴校,全校上下凝心聚力,努力拼搏,用智慧和汗水,勇创佳绩。2024年高考我校再创辉煌!在本届生源较差的情况下(2021年中考济宁市分数最低,报考人数不够,无录取分数线,有近200人成绩200分以下被录取),本科上线1222人,录取1062人,录取人数首次突破千人大关,其中1名同学被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录取;艺术和体育录取也取得新突破,多人被中国美术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央美院、山东大学、厦门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名校录取,实现了“数量有增长、质量有提升、特色有突破”的高考目标。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各级政府和上级部门的关心和指导,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离不开全体教职员工的团结一致和勤奋努力。
一、坚持精细高效管理,众志成城汇聚学校发展合力
精细高效管理是提高资源优化配置、发挥最佳效益、实现质量突破的最佳途径。我们认真落实教师发展评价实施方案,改革和优化学校管理运行体系,使学校的管理机构产生更强活力;我们深化级部管理机制,实行扁平化管理,使学校管理更科学、更高效,确保“一切围绕教学”管理目标,一心一意抓教学,全心全意谋发展;我们完善和深化课堂教学,引导广大教师积极转变教学观念,积极响应课堂教学改革年,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一)坚持严字当头,继承、改 良、新创三法并举,建立完善了多项制度:年级量化考核制度、教育教学工作常规制度、班主任工作考核办法、备课组长责任考核制度等。为了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我们特别注意三个方面:一是营造氛围,提高年级成员对制度的认同感和理解力;二是规范、公正、高效地执行制度;三是领导带头执行制度,以增强对师生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二)刚性的制度与人文关怀巧妙结合,努力调动所有人的积极因素。围绕每位教师的工作、生活展开,使管理更贴近人性,从而合理、有效地挖掘每位教师的工作潜能,提升每位教师的工作效率。精细高效的管理也有力地促进了老师们的分工合作,使全校教职员工团结一致,齐心协力,保证了高考战略目标的完成。
二、坚持以课堂为主阵地,抓好学生习惯养成,重基础抓落实全面提升学生成绩
(一)加强高效课堂建设。教科研相结合,以“研究课”为载体,促进教师专业技能提高。以备课组为单位,开展“课例研究”。研究课是以一个实际的课堂教学为例的教学研究,围绕一节课的课前、课中、课后开展一系列讨论。课前带着问题设计,课中以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进行教学,课后引发讨论和自我反思。结合我校“共生课堂”的理念,提倡各备课组从实际出发,探索教案的改革创新,备电子教案,制作电子课件;坚持做高考试题,创新作业要求,增强选择性、活动性、可行性、人文性。
(二)加强人生规划指导。响应国家关于高校录取政策指导,加大选考物化学生的引导。整个备考过程中,教师抓实有效教学,以不变应万变,根据边沿生学习实际,交流谈话摸清底子,以学定教,少做无用功,减量提质,真正做到有效精讲精评,坚持错题“回炉”训练,强化落实做好“回头看”,使学生做到真正学通弄懂。这都为大面积提高本科升学人数打造了提升空间。
(三)抓好学生习惯养成。抓好常规不放松。借着学校“纪律教育月”的大环境,狠抓学生日常管理。首先是抓学生迟到、旷课、校服的穿着、仪容仪表规范等。级部每天安排内值,对学生的违纪详细记录并及时反馈,力争发现一起现象,及时化解处理。坚持理想信念教育,激发学生的斗志。高三伊始,我们利用升旗仪式的时间,召开了高三全体学生大会,统一了思想,达成了共识。学校德育处配合级部,专门针对高三学生,进行理想信念目标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志向。高三各班在班级文化中,专门劈出了“我的理想大学”专栏,让目标上墙,让自己更有动力。
三、坚持教学精雕细刻,抓好尖子生培养,精准施策重点提升教育质量
(一)对尖子生教学精雕细刻。加强教师协同教研,顶点定位,群策群力,共享智慧,深挖高考试题,研究高考怎么考、老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怎样落实在课堂上。优化日常课时设置,合理安排备考复习教学进度,适度加快复习进度。组织利用好周末进行学科测验,定时定量,规范训练,提高应试素质和应试能力。月考、期中考、期末考后及时进行考试质量分析,分析考情学情和方法措施,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进行优秀生培养工作的阶段性总结。对根据历次成绩变化,锁定培养名单,分成若干互助小组,组内学生相互借脑,共同提高。各类作业、周练、试卷等批改均要做到细致批改,面批面改、详批详改、快批快改。建立学习档案,做到每次考试均要有成绩分析。加强学生审题的训练,增强题感的能力,指导学生规范答题,解题步骤合理,语言表述严密,书写整齐清晰。同时,以多种活动培养他们严于律己的习惯、积极向上的拼搏意识、敢于追求卓越冲击清北的信念。
(二)对尖子生培养精准施策。任课教师“一带N”导师制,更细致关注学生学习生活等各方面发展。导师制引导学生:依据学习品质特点不同,将优秀生分别联系老师结对,导师制辅导引领,每位老师定期跟所负责的学生沟通交流,及时注意学生心态变化。每周汇总目标学生学习及心理情况,协调各科老师,打好配合战,随时掌握学生动态。教师团队定时交流研究学生学习情况,即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召开优秀生教育教学“会诊”,针对问题研究对策,切实做到辅导有针对性,方法要有启发性、实用性。
四、坚持特色化教学,努力拓宽学生成才渠道,呈现多样化学生成长路径
(一) 成立艺体部,开展特色管理。学校在原有的三个级部的基础上,增设强基部和艺体部。艺体部的设立,既符合分层次教学的要求,根据艺体学生特点开展教学活动,打造人才培养新路径、新方法,又促使级部在管理中开展探索,打造艺体部管理新模式。
(二)增设多个社团,加强特长培训。在课程建设上,增加了艺术模块课和体育选修课,对专业生进行进行了对接统考的专业训练课程。在社团方面,成立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合唱团、舞蹈队、朗诵社团、绘画社团、书法社团、民乐社团。成建制的培养,专业老师带班主任,专业老师全员参与培养,实行包保制和导师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多名学生被“中”字头院校录取,如央美、国美、国音、国传等。
(三)密切校外合作,拓宽培养路径。我校加强对外联系与合作,成为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诺奖计划”在山东省的唯一一所合作校;学校与西安交通大学合作建成山东省第二家高中物理实验室;学校成为山东省首家签约加入“登峰计划”的学校,对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21所国内顶尖院校,为兖州一中量身定制中学生在线研究性学习平台。
五、守正创新,再接再厉,2025高考值得期待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更值得期待。我们将致力于不断优化、调整教学策略,力争在2025年的高考中全面突破。
(一)我们将加强研究课标和新高考,重视教研,注重细节和落实。我们将在学习借鉴南通经验的基础上,鼓励组长和骨干教师多参与高质量研讨会;加强与教研室领导、各教研员的联系,请教研员指导我们的复习备考策略,制定详实高效的复习计划。
(二)我们将继续坚持分层次教学。800至1200名这一区间的学生群体,我们采取单独成班的教学方式,将这部分学生集中在一起,能够让教师更精准地把握他们的学习特点、优势与不足,从而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教学计划。
(三)我们将继续开展微课和微专题教学,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融入到微课和微专题的设计中,使其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时代的发展要求。
2025新的征程已经开始,在各级领导的关怀指导下,我们会统筹安排,积极组织,精心设计,群策群力,团结带领全体老师以积极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新的压力与挑战,为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