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 > 学校 > 任城区 > 济宁市第二中学 > 教育教学 > 教学信息

济宁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度教学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24-08-16 11:19 信息来源:任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为指南,以“再铸二中辉煌,实现二中复兴”,以“走精品化办学路线”为办学思路,以“教学高质、管理高效、特色鲜明、事事争先”为目标,本着“小地方也能办出大教育”的理念,进一步转变观念,改变作法,规范行为,以创新求发展,向管理要效益,坚持统筹发展,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提高课堂教学质效,提升学校教研品位,整体提高我校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教学管理工作:力求“深入、规范、高效、闭环”,追求理念的前瞻性、时效的超前性、工作的零失误。扎实落实“晨读大声读、课堂零睡觉、自习零抬头”对学生学习的规范性要求,稳步推进优化教师教研规范月和提升月对教师的各项要求,加强教学监管和教学评价的频数和力度。

2.校本教研建设:在上学期深化新课程改革的基础上,强化业务水平的考评,形成《济宁市第二中学教师教学绩效考核办法》,坚持和完善教学资料的新老传承,使之成为每学期的教学常态;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继续推广青蓝工程;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汇报课、示范课、公开课教学或教学竞赛活动,迅速形成适合二中学情教情、具备二中特色的新课程教学模式。

3.教学特色建设:做实做好初高衔接校本教材的编写,每届不断丰富完善,制定计划和措施,用好教材。继续加大我校参加体育赛事的力度,争取夺得更多佳绩,加强对体育生的科学训练和管理,增加体育高考本科人数。优化艺术特长的筛选,加强过程性管理,尽可能实现“双过关”,让艺体成为我校本科数量的有效补充。学校助推各学科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品牌优势,缩小学科之间的差距,在学科建设整体提升的厚实基础上,打造自习课堂新模式、教学教研新面貌、小组合作提成绩,学科竞赛成常态和高考本科人数连年高的新生态。

4.年级教学目标:

高一年级:实现良性转轨。狠抓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养成,抓实做好初高衔接工作,使之尽快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从而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高二年级:实现平稳过渡。抓早抓紧抓实学生选课规划,做好艺体特长生的有效选拔,提升学业水平测试的合格率;强化切块管理,细化过程督查,控制两极分化,以活动促养成。

高三年级:紧盯高考目标,抢占新高考制高点,科学备考,全校为高三,全校看高三,做好高考报名,艺术生专业考试及返校后的安排等工作,确保高考稳步提升。

5.教学质量目标

(1)期末成绩目标

根据前一学年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对标全区同类学校,本着跨越发展、追求进步的目的,结合各年级实际,由校长办公会研究,对三个年级本学年度期末教学奋斗目标提出具体要求,制定出台《济宁市第二中学教育教学质量目标管理办法(2024-2025学年度)》。

(2)学业水平测试

力争学考合格过关率达到90%以上,重视技术学科对学生毕业的影响,关注选科未过的学生。

三、具体措施

(一)规范教学常规管理

1.抓好管理制度建设,以制度引领教学常规管理。优化完善落实好教学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文件。探索《济宁市第二中学教学绩效考核办法》,优化《济宁市第二中学教学常规检查方案》,固化《济宁市第二中学课程设置方案》,坚持《济宁市第二中学全面推进教学教研实施方案》,执行好《济宁市第二中学集体备课教研实施办法》,规范《济宁市第二中学学籍管理规定》,认真落实《济宁二中资料印刷、教材教辅征订管理办法》,深度执行《济宁市第二中学教师课堂管理制度》,科学化《济宁市第二中学成绩分析办法》,让《济宁市第二中学一般性考试管理规定》和《济宁二中国家教育考试监考员选派实施办法》常态化,让《济宁二中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工作实施方案》和《济宁二中实习教师培养方案》促成青年教师稳步提高,让《济宁市第二中学教师培训工作方案》和《济宁市第二中学学生动态管理意见》达成应有的成效,让学校优质课和教学能手评选方案引领学校教学教研质量提升。最终达成制度引领,规范办学的目标。

2.抓实教学常规工作。认真落实学校教学常规各项管理细则。进一步规范学校课程设置,特别是师资,紧缺的薄弱学科开设要创造条件,确保数量,强化质量;进一步强化评教、评课工作,加强对教师教学工作的开放性管理;进一步完善新形势下常规教学管理模式,逐步建立“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闭环管理等教学质量调控机制,加强对教师教学的过程性管理。

(二)大力推进教学研究

1.全员参与,全程实施。进一步强化学校教学教研各项制度。全校领导、教研主任、备课组长、班主任全员深入课堂听课。开展团体教研活动,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等方法,充分发挥群体优势,灵活有效地将教研重点指向课堂,落到实处。要开展好新老年级教学资料传承,资源共享,改进提升,出台学校教学资料传承流程及项目清单,使之成为每届教学常态。要做好初高衔接教材的编写与使用,以人为本,让我们高一的学生跨越学段障碍,顺利过度。

2、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要树立大教研观,扩大教学研究视野,努力探索出适应新课程发展需要的新的教研模式。要强化校本意识,重视“原生态研究”,关注细节,注重反思。在实施过程中,突出强调“跨学科,跨区域,跨学段”的联科联片联段的教研模式,呈现新课改下的教研活动的综合性和实效性。要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继续推广青蓝工程,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三)努力提高课堂质效

1.推行课堂教学新思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效为目标,巩固上一学年对学生及教师教育教学的各项规范性要求,拓宽学校课堂教学思路,多管齐下,形成合力。突出“六抓”:抓推门听课,打造合格课堂;抓常规管理,打造规范课堂;抓校本教研,打造个性课堂;抓学科特长,打造特色课堂;抓面向全体,打造精品课堂;抓专题研究,打造问题课堂;抓教学新秀,打造艺术课堂;抓评价导向,打造高效课堂;抓体育活动,打造运动课堂。

2.推广课堂教学新模式。

要把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与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变作为全局性问题来研究,尽量减少学困掉队的学生数量,努力探索和弘扬“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趣味化”的课堂教学新路。要积极引导教师创造性的运用教学新模式,把应用新模式作为提高课堂效率的主抓手。

要探索建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能力,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组织形式,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四)全力提升教学质量

1.抓好面向全体和培优帮困工作。要加强优秀学生的培养力度,抓好保苗促苗工作。要重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研究“治困”对策,实现课题研究和教学实践有机结合。

2.关注课堂,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严格执行学校教学高质量发展对课堂的有关要求,在小组合作学习、国学经典教学、数学预习课堂、晨读晚自习、作业布置、学生成长日记、周测、教师课堂管理等方面重点打造建设。

(五)加速考试标准化建设

1.明确考试目标,提升考试效度。周测以阶段性重难点、易错点为主,核心目的是帮助学生回查反思、错题订正;月考以一月学习内容为主兼顾前面所学内容,核心目的是教学诊断,了解教情、学情;期中、期末考,核心目的是总结反思、教学评价。

2.考试内容要坚持做到“学必考,考必学”,坚决防止“学非所考,考非所学”现象,坚持走好自己的路,不参加或少参加校外联考。高一保苗,及格率不低于百分之五十,高二培苗及格率不低于百分之四十,高三拔苗及格率不低于百分之三十。通过考试让学生有获得感,让教师有成就感,实现大批量学生“跟着走”的目的。

3.优化《济宁市第二中学一般性考试管理规定》,加强了考试考务管理,规范各项考试流程,明确考试目标,落实考试责任。加强考试工作的标准化建设,诚信教育、考务管理、空档期管理、试题命制、阅卷统分等诸环节形成流程化、标准化操作办法,提升考试工作效益。

4.加强成绩分析、考试评价研究,形成较为有效的考试评价办法,特别是高二、高三在六选三分科的背景下,以入班基础形成目标体系,以实际成绩达标情况进行班级总分评价的方式,解决单纯看增量的争议性评价,更加客观公正,释放了教学潜能,提升教学效果。

(六)做好平台数据上报与维护

山东省综合素质评价平台大数据的及时无误上报;学籍平台确保数据准确安全,休学、复学,开具学籍证明,申请学历证明等事宜做到规矩有序;体艺卫平台按期上报,危化品平台据实上报,教育事业统计信息化平台每季度按时上报,确保不出任何纰漏。服务老师,三个教师培训研修平台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山东教师教育网省“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平台一直按照上级要求和我校老师需求力争全员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