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的病因及非药物治疗
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 TD)是以突然、快速、反复、非节律性、刻板单一或多部位的运动抽动和或发声抽动为主要表现,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一类疾病。儿童 TD 的发病率约为 3%,其中男性 约为女性的 3-4 倍,成人 TD 发病率相对较低。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将抽动障碍归类为神经发育障碍及精神障碍。其发病与神经系统发育障碍及精神因素相关,除表现抽动外,TD 患者往往共患一种或多种精神 疾病,其中强迫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和焦虑障碍等最常见。
最初治疗抽动症的药物主要为传统抗精神病类药物,由于TD患者应用传统抗精神病类药物后出现了反应迟缓、头昏嗜睡、厌学等严重副作用,影响生活和学习,临床用药逐渐转向可乐定及非典型抗精神病类药物。虽然可乐定及非典型抗精神类药物未出现严重副作用,但仍有少数患者出现镇静、心动过缓、直立性低血压、体重增加、内分泌异常等症状。
除了伴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外,药物治疗主要针对抽动症状,既不能去除导致抽动或加重抽动的心理及躯体因素,也没有解决抽动带来的更严重的心理、社会问题。
目前国际及国内均推荐轻度抽动症可以先行或仅进行非药物治疗,中重度抽动症也是先尝试非药物治疗,行为治疗与药物治疗相结合。
对于中重度抽动症,非药物治疗可以减少及降低抽动症药物的使用剂量及使用时间,减轻抽动症状,减少停药复发。对于一些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的难治性抽动症,更要重视非药物治疗的作用。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公益宣传,无任何商业用途。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在使用信息时侵犯了您的利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