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 > 学校 > 兖州区 > 济宁市兖州区白衣堂小学 > 教育教学 > 教研信息

济宁市兖州区白衣堂小学2024-2025学年度教学研究活动

发布日期:2024-09-15 15:06 信息来源:兖州区教体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聚焦课堂改革,探索课堂模式。兖州区白衣堂小学积极推行课堂教学改革,转变育人方式,逐渐形成了“三线贯通·六学联动·六环递进”课堂教学模式2.0。该课堂教学模式以小组合作探究为核心,围绕“三线”(以问题驱动为主线,以学习活动为明线,以素养发展为隐线)展开,采用“六学”(导学、自学、研学、展学、助学、固学)学习方式,实施“六环”(情境导入、任务驱动、合作学习、展示交流、精讲点拨、达标拓展)教学。以点带面,学研结合,从试点班级到全校推广,由单学科拓展至语文、数学、英语等多学科,逐渐形成了“人人参与、互竞互促”的教改氛围。

一、四级路径,推进模式2.0落地生根

为了将课堂教学模式2.0在全校推广,我们采用了教研先行、“种子”培育、集备推广、“微研究”深入这样四级路径,推进课改落地生根。

教研先行:小教研“学理论”,坚持每月组织老师们学习网上专家讲座、优秀课例,提高理论水平。大教研“展模式”,每月一次的大教研活动,开展“三线贯通·六学联动·六环递进”课堂教学模式2.0示范课,通过三磨课堂,为全校教师打造课堂教学模式的样板。主题教研“研模式”,开展主题教研,对课堂教学模式2.0进行深入研究。比如习作课、复习课、古诗课如何用课堂教学模式2.0来上。

“种子”培育:第二步是在级部内分学科培养“种子”教师。6个级部分学科分别选出一名“种子”教师进行重点培养。种子教师首选工作坊内的青年教师。让“种子”教师吃透理论,上示范课。

集备落实:第三步是全面落实,通过各学科每周集体备课的时间来全面落实课堂模式,集体研讨,将六学六环落实到每节课例,落实到每篇教案里。这时侯每个教研组里都有一位“种子”教师,充分发挥“种子”教师和教研组长的带动作用。

“微研究”深入:最后是“微研究”深入。“微研究”具有研究范围小、研究周期短、研究人员少、研究过程简便的特点。我们已经开展的“微研究”有新课标下的命题研究、三线六学六环课堂教学模式的中心环节小组合作学习及评价的微研究等。

二、专项研究,促进模式2.0走深走实

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探索创新教学模式成为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这一年,兖州区白衣堂小学开展了AI赋能教学专题研究,促进模式2.0走深走实。以“人工智能辅助教学实践”为题对全体教师进行了培训。以现场演示方式,讲解了如何利用这些先进的智能平台实现文生图、文生视频以及一键生成PPT等操作。开展了AI赋能教学,现场课例展示活动,老师们通过主动学习、探索和实践,将AI技术融入到教学各个环节,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实现精准化教学和个性化学习。

三、素养提升,实践模式2.0成效显著

脚踏实地,不断探索,终换来师生素养提升。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共组织了十期大教研活动,课堂上学生思维活动空间更宽阔了,有效培养了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能力。老师们的课堂也从稚嫩到成熟,从无从下手到得心应手,涌现出了一批“三线贯通·六学联动·六环递进”课堂教学模式2.0优秀课例,我们将这些课例集结成册,形成课改精品课例集,供老师们学习。

2024年9月23日我校“三线六学六环”课堂教学模式被评为济宁市优秀课堂模式。2025年4月24日,济宁市“数智赋能语文课堂”小学语文学科教研活动在曲阜市明德学校成功举办。济宁市教科院小学语文教研员樊兆德老师以及各县区教研员、市直各学校骨干教师、济宁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及成员共计500 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我校济宁名师韩晓在活动中做了微报告分享,分享了工作室在人工智能赋能课堂教学的经验做法,获得了一致好评。

展望未来,兖州区白衣堂小学将持续深化AI与“三线贯通·六学联动·六环递进”课堂教学模式2.0的融合,不断探索AI在优化课程设计、改良教学方法、革新学习效果评估等方面的应用,让前沿科技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智慧教育新生态,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