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 > 医疗 > 兖州区 > 酒仙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科普健教 > 健康科普

【健康科普】流行性感冒强势来袭,教您几招来防护!

发布日期:2024-09-18 15:58 信息来源:兖州区政府办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对人类健康危害严重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群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尤其是体弱、免疫力低下的儿童、慢性病患者及老年人是流感的高危人群。


什么是普通感冒?




普通感冒的病原体包括鼻病毒、冠状病毒、副流感病毒及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病毒后,潜伏期一般1-2天。症状为流鼻涕、鼻塞、咽痛、咳嗽打喷嚏、发热(低热居多)且发热持续时长1-2天;偶尔可能会引起轻微肺炎;整个病程大约持续5-7天左右,应该及时对症治疗。

什么是流行性感冒?

临床表现以畏寒、高热(39-40℃)、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乏力为主,婴幼儿发生流感的症状往往不典型,而呼吸道症状较轻。 

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发病率高,可能会出现中耳炎、肺炎、心肌炎、脑膜炎或脑炎。整个病程约持续十天左右,应该对症和抗病毒双重处理。流感的分类

甲型流感

变异频繁,变异程度大,可引起全球爆发流行,易在一般人群中造成暴发流行或大流行,病情较重。

乙型流感

流行范围小于甲型流感,为中等流行或局部地区和群体的小流行,病情相对较轻。

丙型流感

主要以散发形式出现,一般不发生变异;可侵犯婴幼儿,一般不引起流行,病情较轻。

传染源、传播途径

流行性感冒的传染源主要是患者,其次是隐形感染者。患者自发病后3~7日内均可从鼻涕、口涎及痰液等分泌物中排出病毒,传染期约1周,以病初2~3日传染性最强。 

传播途径以飞沫传播为主,其次也可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此外,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引起感染。人群普遍易感,尤其好发于小儿、老年人、有慢性基础疾病者、免疫力低下者。如何预防流感?

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在流行高峰期避免前往人群聚集场所,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病人。

2.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或有流感患者接触史,应居家休息,尽早就医。

3.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

4.规律作息,适当运动,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5.接种疫苗,是目前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接种者可有效减少患流行性感冒的几率,高危人群建议每年优先接种。我国使用的接种疫苗包括全病毒灭活疫苗、裂解疫苗和亚单位疫苗,均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及安全性。

感染后如何正确护理?

1.应以清淡饮食为主,多吃易消化、高维生素的食品,可满足人体营养需求。

2.应注意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同时增加饮水量,保证水量充足,避免发生脱水情况。

3.应多食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西红柿、猕猴桃、橘子等水果,若食欲不振,可榨汁饮用。

4.在治疗期间尽量选择半流质饮食,如面条、米粥、蛋汤等食物,可降低胃肠压力,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

5.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生冷、油腻食品,防止脾胃受损,加重病情。

6.咳嗽患者应注意少盐饮食,盐分过高对口腔及咽喉黏膜可产生刺激作用,加重咳嗽症状。

7.应保证充足的睡眠,尽量居家休息,减少外出接触他人。

8.应遵医嘱服用药物,不可擅自增减药量,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9.要注意保暖,及时增添衣物,以免受凉加重病情。

10.保持环境清洁,室内要加强通风,应与家人分开使用餐具。

11.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毛巾遮住口鼻,避免飞沫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