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兖州区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工作思路
认真学习贯彻新课标精神,以加强校本教研,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为抓手,以改进和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进一步端正教风,培养良好的学风班风,形成良好的校风,实现轻负担高质量,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地发展,使全校的新课程实施再上一个新台阶,充分发辉在全市的示范作用。
二、重点工作
1、进一步加强新课改精神的学习,全面提高全校教师的业务素质和课堂教学水平。
2、探索校本教研新模式,充分利用现代化交流平台,探索网络教研新模式,加强教师间的协作与交流;实施以教研组为主的“集体备课--上课--评课--再上课”的专题式课堂教学研究,“以人为本,打造生命课堂”,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改进和加强对教学常规的过程管理,提高教师专研教材的意识和备课的实用性。
4、落实全面、全程质量监控措施,健全和完善教学考评奖惩制度,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
三、具体措施
(一)重视业务学习,提高业务素质
1、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和指导,提升专业素质。
继续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读一本教育专著,订阅一本业务刊物,并做好业务摘记;学校积极创造条件,采用“走出去,请讲来”的方法加强业务指学,教研组每月至少组织一次业务学习;全面推行写教学反思活动、鼓励教师积极撰写教学案例、教学叙事和学科论文,保证每学年能够有一篇获奖或发表。
2、加强专题研究,提升教学实践能力
做好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建设,课题论文及案例汇编,做好课改课题的申报工作,以课题为龙头,根据学校建立的校本研究课题,要求教师深入参与课题研究,着力关注教学中的具体问题,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为日的,扎扎实 实开展课题研究。用课题研究服务课改实验,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探索校本教研新模式,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加强对校本教研活动的研究、不断发现问题,理清思路,落实新措施,解决校本教研活动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改讲和完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和工作方法,把校本培训融入校本教研,把集体备课、课例展示、诊断反省、课题研究等教研模式与校本培训结合起来,以校本培训促进校本教研,以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形成借课改优势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新局面。
1、继续抓好听课评课制度,确保其实效性
备课抓常规。教务处将不定期 抽查,抽查结果及时反馈给老师。备课要做到“三个有”,即“胸中有教材,心中有教法,眼中有学生”。书写教案要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难点分析准确教学方法得当,教学案例贴近实际。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内都能在校内上一堂公开课,倡导从“备课--上课--评课--再一课”的系列活动,让每位教师参与全过程,在活动中促进提高。
2、活动形式力求丰富多彩,确保其全面性、实效性。
避免校本教研就是听课评课的认识误区,充实教研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因地制宜的开展业务学习,专题讨论,看评课录像等机动灵活的形式,真正让教研活动为课堂教学服务。
3、探索网络教研新模式,提高活动效率。
充分利用现代化办公平台,开创网络教研新模式,进一步增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形成浓厚的教学研讨氛围。
是建立学校教师钉钉群、微信群,开展网上交流和研讨:
是鼓励教师建立教学博客,开展工作室,发表自己的教学感悟或随笔。
(三)大力推进图书馆与实验室工作
本学期要加大对图书馆进行管理力度,完成图书重新分类、规划,力争使教师阅览室、学生科技阅览室、报刊阅览、社科图书室、科技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全部投入使用,全面开放各个阅览室、图书室,本着服务师生的原则,改变开放时间,保证所有休息时间阅览室、图书室都开放。
完成理化生实验室和探究实验室、通用技术实验室技活动室、历史室、地理室的建设,并投入使用,对各实验室仪器进行重新归类、造册和补充。100%开齐各科必做实验,配合任课教师准备好课堂演示实验,使实验室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对各科实验要做好规划,各类实验课要做好记录。
(四)优化教学管理,全而提高教学质量。
1、落实教学常规,加大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等教学常规的监督检查力度,采用教研组每周一查,教务处每月一查等方式,确保制度的有效落实。学校领导要带头深入课堂,学校领导每学期听课不得少于15节,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得少于20节,听课记录、评课记录等要整理归档,教务处期末检查评比,并公布检查结果。
2、全面贯彻落实教学工作的“十字”方针,即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学要“活”,手段要“新”,活动要“勤”, 考核要“严”, 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质量要“高”。
3、加强技能学科和弱势学科教学,重点关注体育、信息技术等学科的教学管理,加强课堂指导,促进学科质量全面提升。
4、重视过程检测,及时改进教学。要求教师做好过程性检测,每上完个单元,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作单元过关测试并在备课笔记中做好学生成绩登记,以利于及时查漏补缺。教务处重点抓好期中、期末阶段性检测,对全校的教学质量进行全面监控:
5、要求教师及时做好教学工作的总结,重视反思,重视积累教育教学经验,重视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