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 > 学校 > 邹城市 > 邹城市第二实验小学 > 教育教学 > 教学信息

邹城市第二实验小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24-09-02 09:42 信息来源:邹城市政府办公室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本学期,邹城市第二实验小学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强课提质”行动,践行新课标精神,落实“双减”政策,强化“五项管理”,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不断规范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营造规范而有序的教学环境,不断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一、围绕“双减”政策,开展教学常规管理

1.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主线,继续围绕“双减”政策,开展教学常规管理,认真落实课程计划,抓好学情质量评估,深化校本研修,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学质量。

2.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建立健全教学档案管理制度,搭建教师成长平台,加强教师团队建设,不断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3.加强教学质量检测,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检测体系,其中,一二年级采用无纸笔“乐考”形式。推进志教融合理念实践和探索,以志愿服务项目为载体,实现课程融合,完善评价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4.规范办理转、休、复学手续,定期核查对比学生学籍,扎实做好学生的转入转出、休学复学工作,及时办理纸质电子手续,时刻做到“籍随人走,人籍一致”。

5.加强教辅征订工作,实行一科一辅。小学1—2年级不使用教辅材料,小学3年级到6年级各学科,原则上每学科只能选择1本同步练习类教辅材料使用。

6.实行每月全面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采取“三查、两看、一分析”管理措施,即查教案、查备课、查批改作业;看课堂教学效果、看学生学习情况;分析质量监测成绩;落实“不打招呼推门听课”管理制度,及时将检查结果反馈给教师,并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规范教学工作。

二、加强科研引领,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1.以科研为先导,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推动教育教学改革。通过组织学术研讨会、教学观摩等活动,激发教师的科研热情,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同时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教学效益,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2.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指标,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业成绩、学习态度、创新能力等方面。开展教师教学评价,将教学效果与教师的绩效考核、评先树优等挂钩,激励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搭建学生综合系统数字化平台,开发智能化评价工具,评价内容全覆盖,评价方法科学化,并把学生成长的取得的成绩记录在山东省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的成长档案中。

3.严格按照课程设置方案,结合实际制定课程计划,加强课程资源建设。严格执行课程设计,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科学分工,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课程资源,上好每一节课,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三、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1.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青蓝携手、专题培训、集体备课、课堂教学演练、教师素养竞赛等活动,持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严禁教师从事有偿家教、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违反职业道德行为。

2.推进“青蓝工程”建设,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制定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选拔一批教学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教师作为骨干教师培养对象,通过培训、研修、教学示范等方式,提高骨干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通过师徒结对的方式,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做好经验丰富老教师和年轻教师的优化组合,从根本上提高年轻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3.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和教学改革成效。组织教师开展课题研究、论文撰写、教学竞赛等活动,鼓励教师定期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和总结,撰写教学反思日记和教学案例分析,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实施教学“四个一”活动,即:每周定期举行一次集体教研活动,以促进教师间的学术交流与碰撞;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共同研讨教学方案,以确保教学质量;每周进行一次教学工作小结,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得失,为下一阶段的教学提供参考;每周安排一次经验交流,分享各自的教学心得与体会。

2.围绕新课标下的育人指向、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意义、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与策略、课堂教学评价量表的设计四个方面对新课标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策略进行分析。

3.严格按照“双减”工作要求,精心设计分层作业,切实做到增效减负,作业形式要讲求多样化,适应不同发展程度的学生。采取作业管理三级联动模式,各科教师、班主任、年级组长、分管领导从作业设计到审核公示,紧扣学科素养,一二年级作业游戏化,三四年级作业情境化,五六年级作业主题化,假期作业项目化。定期举办优秀作业展评活动,每次对检查情况做好过程性记录,并进行量化评估,及时总结。

五、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1.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开设多样化的选修课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同时,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关注和支持,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2.各年级每周安排1节课劳动课,落实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3种类型的相关教学要求。以“学校劳动基地”为阵地做好学生劳动教育,建立科学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劳动态度、劳动技能、劳动成果进行全面评价,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劳动。

3.坚持体音美教师“1+1”配置,各年级音体美课程分别由专职和兼职教师共同任课,实现艺体专职教师全覆盖,让全体学生都能接受专职艺体老师的指导,更好地落实“体育、艺术2+1”,着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六、实行家校社协同育人,构建良好教育生态

1.实行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让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形成全员育人的生态环境。积极开展课后服务工作,根据学生情况,开设课后辅导和社团活动,学生从“菜单”中自行选择,让学习更快乐,教育更温暖。

2.加强家校共育工作,积极与家长沟通交流。通过组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活动,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学生的成长情况。同时加强对家长教育指导和服务支持,引导家长树立正确教育观念,共同为学生健康成长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