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 > 学校 > 任城区 > 济宁市运河实验小学 > 教育教学 > 教学信息

济宁市运河实验小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及教学活动

发布日期:2024-09-20 08:55 信息来源:任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济宁市运河实验小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新学期学校教务处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双减”决策部署,遵照区教研工作计划,结合学校“125”任务主线,将“精细化管理”落实到立德树人任务、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加强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教学质量全环节中。

二、工作目标

1.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抓实常规教学管理,开足、开齐、开好课程。全面落实“双减”工作要求,加强“五项管理”,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通过理论实践相结合、教育教学相结合的双结合措施,进一步推动高效课堂建设,开展强课提质行动。

2.进一步优化培育“五好”德润少年策略,将读好书、写好字、讲好话、好身体、好素质课程化、模式化,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3.强化教师队伍建设。通过教师成长规划、大单元教学研讨、课堂教学练兵、教育主题科研等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4.大力推进劳动教育。优化劳动课程设置和实践研究,建设精品劳动教育研究和实践团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掌握必备的劳动技能、发扬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

5.重视体育工作。围绕提升学生体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上好体育课,开展阳光大课间活动,细化足球教学设计,普及、强化跳绳技能;通过多载体进行健康知识的宣传,切实加强学生健康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6.拓展学校办学特色内涵。通过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家长开放日、学科特色类比赛、主题实践德育课程建设等重大教育教学活动,展示学校教育教学特色,做好学校特色品牌建设。

三、具体工作及措施

(一)落实《课程方案》,强化教学常规管理,优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1.严格落实课程管理要求。按照《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开齐、开足、开好课程;严格课程管理,做到总课表、班级课程表和教师任课表三表统一。在落实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基础上,对学生喜爱且有价值的资源进行挖掘整合,优化劳动教育校本课程。

2.向教学全环节要质量,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对备课、上课、作业、评课、辅导五个方面进行精细化管理,学期初进行业务培训,指导制定课程纲要方法,明确备课要求,开学前完成纲要制定;通过日常巡课和运河好课堂、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汇报课、教育科研研究课等主题活动课,监控上课情况并及时反馈,向40分钟要质量;以个人反思和教研活动主题课反思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课,从评课中发现亮点,查找问题,总结经验;优化作业设计,分层布置作业,保质保量布置和批改;利用课后服务和日常空隙进行多种形式的辅导,对薄弱知识点或学困生进行查缺补漏,缩小分化差距,全面提升质量。

3.聚焦大单元,强化常规教学管理。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切实抓好大单元视域下的常规教学管理。以“八个精心”为依托,加强教学过程的常规性管理,本学期在开学前、期中考试前、期末考试前进行3次教学常规检查及反馈。开学前重点看教研计划、先周备课、课程纲要设计,期中前主要看备课情况、作业落实情况,期末前主要看备课情况、复习计划、作业落实。

4.继续将“五好”工程落实到实处,细化环节,将阅读、书写、讲话深度融合,加强科技节、读书节、体育节、艺术节内容联系,把之前的日常训练转移到课程落实中,各项内容学期初传达计划,定期巡视、总结,以常规扎实促学生素养。

5.做好质量监测,优化教学评价方式。以期中、末两次阶段检测和日常检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紧贴学段要求,覆盖语、数、英、科学、道法、音、体、美全覆盖。及时反馈、分析检测结果,用于改进教学方式。将质量检测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的标准之一,客观真实地评价每位教师的业绩和教学能力,力争在期末抽测中取得优异成绩。

6.建设精品劳动教育研究和“试验田”,开展常态化劳动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掌握必备的劳动能力、发扬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全面提高劳动教育质量,将劳动教育做成学校特色品牌。

7.打造体、美双育特色,结合学段要求,设置体育能力任务清单掌握2项不重复、有梯度的体育技能;通过体育课堂、特色社团掌握1项拓展运动技能。落实全市中小学“美育浸润行动计划”,开展以体育竞赛、绘画、合唱为主题的活动。

(二)落实“教研一体”管理模式,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素养。

1.扎实开展常态校本教研,重视学科专题研讨。进一步加强教研组的建设,加强学习与研讨,引导教师针对大单元备课、“教—学—评”一体化的核心问题展开研究。按计划,分步骤、分模块进行教研,每周教研活动围绕主题,引导教师通过理论学习、集体备课、课堂实践、成果分享等多步骤,提升教学能力。

2.深化青年优师培养工程,助推教师整体发展。开展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结对帮扶计划,在青年骨干教师中选拔培养对象,帮助其制订个人发展规划,明确阶段目标,加强过程管理和目标督察。用“任务驱动”方式,重点扶持,有计划、有目标地指导这些教师在教学、教研、评比中有新的突破与发展,从而以点带面促进教师的整体发展。

3.加强培训力度,浓厚教研氛围。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为教师提供“练兵”与学习的平台,本学期计划邀请区教研员到学校诊断把脉,手把手指导教学。计划带领青年教师走进兄弟学校开展联合片区教研活动;初步拟定计划组织教师走出去学习的教育理念,为学校老师创造提升专业素养学习机会,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从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三)以教育科研为抓手,助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立足当前课程改革的新要求和新学期的中心工作,以课程改革为重点,据需申报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课堂为主阵地,创新课堂教学的课题,助推学校教科研发展。计划进行三次校级层面课题汇报及其材料汇总。

(四)落实“双减”,精益求精、提质增效

提升课后服务数量、品质,在“全覆盖、广参与”的基础上,注重“上水平、强保障”,内挖外引拓宽课后服务渠道,与校本特色课程开发紧密结合,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形式,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和兴趣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五)继续做好学校心理健康工作。做好每月的心理健康上报工作,按照区教研室工作会话开展先关主题活动。认真负责全体教师培训相关事宜

(六)按照时间节点做好山东省教师教育网、济宁市继续教育网、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国家师德师风培训平台的报名,登记学时和后续跟进各项工作。

(七)落实全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和相关语言文字工作的开展,师德师风宣誓、承诺书签订、师德师风演讲、师德师风考核等相关工作。


具体工作安排:

二月份:

1.教师开学前教学准备、学生报到、开学。上好开学第一课,教导处做好督导检查。

2.先周备课,检查教案并反馈。

3.组织进行上学期学业质量摸底检测,针对性复习。

4.召开班主任会、年级组长会、教研组长会、毕业班学业质量会、青年教师成长规划主题会、在研课题会。

5.召开青年教师课标考试动员会并进行校内考试。

6.制定并传达教学计划。

7.组织教师参加区各学科备课研讨会。

8.推门听课。

9.新课标解读主题教研活动。

10.上学期课后服务小结,启动本学期课后服务。

11.教科研会议。

12.收集整理反馈各学科教学计划及课程纲要。

三月份:

1. 班主任会。

2. 毕业班质量提升专题会。

3.组织参加区道法、语、数、英等学科校级基本功比赛。

4.体育节系列活动之一---“校长杯”足球比赛及“第四届体育节”启动仪式。

5.体育节系列活动之二---春季运动会。 

6.课题研究课。

7.教学常规资料检查。

8.大单元主题教研活动。

9.召开艺体大赛动员会。(拟定)

四月份:

1.班主任会。

2.组织参加区田径运动会。

3.迎接区大单元主题教学背景下的常规教学视导评估。

4.读书节系列活动之一整本书阅读---妙笔生花。

5.教科研会议。

五月份:

1.班主任会。

2.三四五年级质量调研。

3.读书节系列活动之二整本书阅读---好书共享。

4.期中家长会。

5.家长开放日活动。

6.考查学科技能抽测。

7.复习教学教研活动。

8.教科研会议。

9.教学常规资料检查。

六月份:

1. 毕业班质量调研。

2. 综合学科抽测及综合学科考查。

4. 教学资料月常规检查。

5. 期末教学质量抽测。 

6. 复习教学教研活动。

7. 教科研汇报、展评。

8. 优秀青年教师表彰大会。

七月份:

1.学校教学常规检查,组织参加区暑期大单元主题常规资料晾晒。 

2.各学科进行学期质量分析及工作总结。

3.以年级组为单位回收循环使用教材及各学科教学参考书教具等。

4.整理汇总业务材料,分类入档。

(注:积极参与区教研中心安排的各项工作,做好上级安排的其它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