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70800004433559K/2024-03820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济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 组配分类 |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
成文日期 | 2024-12-06 | 失效日期 | |
有效性 |
济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1430059号提案的答复《关于加快推进数字工业5G互联网建设的建议》
尊敬的陈锋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数字工业5G互联网建设的建议》的提案已收悉,您提出的意见建议,我局高度重视,已会同相关部门、单位进行了专题研究。现将办理意见和落实情况答复如下:
5G工业互联网是实现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力量,是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基础,对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拓展我市经济社会未来发展空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完善5G布局及应用,促进工业互联网持续发展
(一)以顶层设计为统领,加速建设5G基站。我市已将5G基站建设作为加快5G工业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内容。2023年,我市已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15013个,实现了济宁市全域重点、热点地区5G网络全覆盖,为网络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布局营造了良好发展环境。2023年12月29日,我市印发《济宁市关于进一步深化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促进“双千兆”网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持续加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支持。2024年,市政府工作报告将5G基站建设列入市政府年度重点工作、重点推动,计划年内新建开通5G基站1500个以上。截至8月底,年内已建成开通5G基站1485个,有力地促进了工业互联网持续快速发展。
(二)统筹兼顾组网应用,运营商搭建平台。积极引导联通、电信、移动三大运营商以解决企业需求、提高生产效率为导向,依托优秀的组网能力,高质量建设覆盖济宁地区的5G网(SA/NSA),目前已实现热点地区5G网络全覆盖的预定目标。在平台应用方面,移动公司开发的“5G+综合工业互联网”平台已助力我市多个行业企业在优化调度、异地协同、远程服务等多方面实现了高效、便捷、协同的工作模式。下一步,我市将依托三大通信运营商加大投资力度,积极对接工业互联网企业,加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关键应用场景的5G建设,丰富平台应用,为我市“5G工业互联网”发展持续提供动力。
二、5G+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
目前,我市工业互联网蓬勃发展,现有国家级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4个,工信部2023年5G工厂8家,济宁高新区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数字化转型提升试点项目”(全国22个),第六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全国一等奖1个(全省唯一);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24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园区3个,标识解析二级节点2个。持续开展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和平台培育工作,累计评选43家市级工业互联网示范标杆企业,共实施财政奖补725万元;持续推动工业设备上云上平台,连续三年实施相关奖补900余万元,标杆带动效果显著。
积极引入国家级“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大培育力度,重点支持本地骨干龙头企业建设企业级、行业级特色工业互联网平台,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今年以来,推动2家企业与浪潮集团签订合作协议,争取5家上榜企业入选2024年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入选数量全省第4位,圣阳电源成功入选省级工业互联网重点储备平台。
三、开展工业互联网进园区“百城千园”活动,全力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
2024年7月,我市成功获批“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获得试点配套资金1亿元,拟对全市756家中小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试点。继续深化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现已培育国家级智能制造新模式试点示范和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各1家,成功创建省级智能车间智能工厂33家,省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和制造业“双创”平台5家,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1家,市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66家,开展对标企业534家,启动贯标企业48家,组织20余家企业申报了国家和省级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相关试点。实施工业互联网培育工程,积极打造济宁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5G+工业互联网应用试点示范企业。
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落实《山东通信业2024年“信号升格、赋能升级、科创升档”行动方案》,积极推动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迈上新台阶、数字融合应用赋能开创新局面、科技研发创新引领新发展,高效助力新型工业化发展,全力打造数字经济“新引擎”,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一是推动“双千兆”赋能新型工业化。落实“百城千园行”活动和“云行齐鲁·工赋山东”行动要求,支持“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建设,加快企业“智改数转网联”。重点围绕“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推动电信企业助力打造一批5G全连接工厂。在能源领域,加速形成一批5G RedCap规模应用案例。开展“网联齐鲁 5G赋能山东新型工业化”系列活动,搭建企业交流合作平台。积极承接“绽放杯”“光华杯”等赛事,充分发挥大赛精典案例示范作用,加大标杆示范推广力度。
二是支持5G应用“扬帆之城”创建。优化5G资费套餐,积极引导存量用户向5G网络业务迁移,切实提升5G流量。做好“5G+智慧医疗”“5G+智慧文旅”“5G+智慧教育”等试点项目管理和推荐,充分发挥项目示范带动作用,提升重点行业5G应用渗透率。加强沟通协调,推动市县两级政府出台支持5G应用规模化发展、构建5G应用生态的政策措施。
三是促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扎实推进“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试点工作,探索形成我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方法路径、市场机制和典型模式,梳理一批细分行业,培育一批优质服务商,开发集成一批小型化、快速化、轻量化、精准化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和产品,通过示范带动、看样学样、复制推广,引导和推动一批中小企业加快转型,全面提升我市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促进我市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同时,围绕中小企业需求,充分发挥5G、千兆光网、算力网络、移动物联网、安全云服务等整体服务能力优势,提供融合化、标准化的“云+网+应用”融合服务解决方案,降低企业网络接入、网络安全、云应用等综合运营成本,助力中小企业打造快速、安全、好用的企业专网。开展优质中小企业量质提升专项服务,支持中小企业加强创新探索,实现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
四是实施智能制造引领工程。培育建设5个智能车间、智能工厂,1-2家智能制造标杆企业,1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推动5家企业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升级版贯标,完善数字化转型相关数据库。面向重点行业开展数字化诊断服务,创新平台赋能、项目打包贷等模式,加快企业数字化改造提升。
五是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探索推进我市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加速标识解析服务行业规模化应用,推动主动标识载体规模化部署。争创1家省级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平台,培育细分行业、特定领域和产业集群平台,加快各种层次平台互联互通和应用推广。
六是实施新模式新业态培育工程。围绕平台化设计、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等新模式,培育2-3个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新模式项目,推动企业生产方式、企业形态、商业模式变革。大力推进5G在工业互联网、农业、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慧文旅等领域融合应用,打造一批5G应用标杆,全市5G应用项目突破20个;鼓励运用5G技术加快相关行业信息化、智能化改造。
衷心感谢您对我市“5G工业互联网”建设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继续对我市5G工业互联网发展提出更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并对我们的工作给予监督和指导。
济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4年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