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1370800004230559Q/2024-02434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济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组配分类 政府工作报告落实
成文日期 2024-09-05 失效日期
有效性

济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落实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第一、二季度工作进展、取得成效、后续措施

发布日期:2024-09-05 信息来源:济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浏览次数: 字体:[ ]

序号

工作事项

进展情况

牵头单位

1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以上,力争突破6000亿元。

GDP为季度数据,上半年数据尚未公布(725日左右)。一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92亿元、全省第6,增长6.6%、全省第5,高于全省平均0.6个百分点。

1626日,召开全市经济运行调度暨GDP统一核算联席会议,安排部署近期GDP统一核算、经济运行、重点项目建设等重点任务,确保实现上半年双超半任务目标。

271日,市委十四届137次常委会听取全市经济运行情况汇报,并聚焦抓好经济运行调度分析、重点行业监测等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市发展改革委

3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左右。

加强投资形势监测调控,结合各县市区投资基数及投资率,科学制定全市及各县市区每月投资增速目标。组建由县级领导带队的督导服务组,每月数据报送窗口期,赴县市区一线办公,深入挖掘投资潜力。1-5月,全市投资增长5.8%(全省第7、组内第1),连续17个月跑赢全国平均。

市发展改革委

14

聚力突破新能源电池和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动宁德时代新能源电池产业项目一期投产,启动二期建设,全力招引上下游企业,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出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研究制定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计划,包含配套企业、产业链发展、项目招引等内容,支持山推股份扩大新能源产品规模,力争长城新能源工程机械产品下线、金龙零碳交通科技产业园试生产,支持中国重汽扩大新能源商用车投资,在招引新能源乘用车整车生产企业上实现新突破,推动新能源产业规模化、基地化发展。年内新能源汽车领域规上工业企业发展到40家以上,营收突破150亿元。

1)抓好顶层设计统领。优化完善《电化行动 低碳济宁五年行动实施方案》,会同市住建局、市能源局联合印发《济宁市中心城区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规划(2024—2030)》。

2抓好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督导调度,市发改委联合市能源局组成核查组赴各县市区实地核查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推动各县市区保质保量完成充电桩建设任务,起草《全市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半年情况通报》。挖掘各县市区推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成效和典型经验,起草《济宁市以融资助推充电基础设施典型经验做法》。截至5月底,新建公共充电桩3180,全市公共充电桩保有量达到1.23万个。全市智慧充电桩管理服务平台搭建完成,济宁易充微信小程序上线运营截至目前,济宁市智慧充电服务管理平台已接入公用充电桩4290个,占全市公用充电桩(8248个)的52.01%

3)督促市商务局抓好新能源汽车消费。1-5月市县两级发放汽车消费券3173万元,举办汽车展销和新能源汽车巡展活动86场。

 

市发展改革委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6

扎实开展“五经普”工作,持续培育“种子”“幼苗”“准四上”企业,新增“四上”企业2000家。建立重点服务业企业培育库,支持服务业创新中心发展,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1突出企业培育,高度重视服务业企业常态化发展,9个督导组开展帮扶指导,推动国家、省、市服务业各项政策落实、落实落细。建立拟纳统企业库,动态监测222准规上企业和727种子”“幼苗企业经营情况。抓实抓细企业纳统,确保服务业企业应统尽统。1-6月全市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57家,全省第4

2强化运行监测,完善建立406家规上服务业重点企业培育库,推动企业经营提质增效。结合往年省级服务业创新中心申报通知,做好储备工作。推荐任城区公铁水多式联运集聚区、太白湖现代金融集聚区2家集聚区申报2024年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市统计局

市发展改革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市商务局

27

支持科技服务、创意设计等行业加快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

1聚焦两业融合项目建设,中央预算内两业融合项目持续推进,山推工程机械、金大丰机械平台项目目前均按照计划建设进度正常推进,山推工程机械基本建设完成。

2强化两业融合对上争取,推荐经典重工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平台建设项目、恒昌科技高性能装配式建筑用金属结构构件服务制造创新平台项目2个项目申报国家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第二批项目。推荐卓越精工、智联信通2家企业申报省级第五批两业融合试点企业。

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51

着力扩大有效投资。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和投入首位意识,实施1000个省市县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000亿元以上。强化重大项目领导包保和“一对一”服务机制,重点突破10个过百亿、20个过50亿、20个过30亿项目,加快推进38个重大交通项目、74项现代水网工程,再谋划储备一批支撑性、战略性项目。健全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强化政府投资撬动效应,鼓励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重大工程建设。

整体工作进展情况:根据省发改委省级重点项目进展情况的公示,截至目前,①129个省级重点实施类项目在全省率先开工,开工率100%、居全省第1位,1-5月份完成投资296.6亿元,年度投资计划完成率48.5%、居全省第3位。根据现场核查情况,②218个市级绿色低碳实施类项目已开工215个,按期开工率100%1-5月份完成投资343.68亿元,年度投资计划完成率49.51%,快于时序进度7.8个百分点。

 

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

市交通运输局市城乡水务局

54

着力释放消费潜能。坚持以高品质供给引领创造新需求,充分激发改善性、升级性消费意愿。全力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实施“电化行动·低碳济宁”五年行动,制定全市统一的智慧充电桩规划建设标准,出台新能源汽车充电、停车等优惠政策,新建小区停车位全部配建或预留充电设施,探索老旧小区充电桩“统建统管”模式,加大农村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充电桩达到1.6万台、快充桩比例超过40%,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增长25%以上。

12023914日我委印发了《关于修改<关于规范全市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的通知》文件,文中规定悬挂公安部门核发的新能源绿牌照车辆,停车2小时以内(含)/天免收机动车停放服务费,超过2小时的,按2小时以后时间开始计时收费。并将此项优惠政策及时进行了挂网公示。会同市市场监管局印发告诫函,要求实行政府定价的公共停车场要严格落实新能源车停车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运营的停车场特别是重点商贸企业、商业综合体配套停车场对新能源汽车给与停车费减免优惠。

2召集市住建局、市公安局、市城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行政审批局等单位召开济宁市停车服务收费政策解读会,对停车收费政策进行宣传解读,强化部门信息互通,形成监管合力;市县联动组成4个工作组,对中心城区67家停车场进行了全覆盖实地检查,重点检查新能源车辆优惠政策公示情况、优惠减免执行情况,对检查出的问题进行现场指导,要求立即整改。

市发展改革委市能源局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市商务局

59

着力挖潜服务性消费,实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三年突破行动,大力发展医疗健康、家政服务、银发经济等产业,加强专业化队伍建设,满足群众多元需求。

1聚焦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构建完善全市服务业发展“1+14+14”政策体系,推动全市服务业提质增效。

2强化三产运行监测,召开推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部门联席会议,明确服务业14个细分行业牵头责任单位,压实部门和县市区责任,推进我市服务业发展提质增效。一季度,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速6.5%,增速全省第一。

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

市卫生健康委市文化和旅游局

市民政局

69

市县要成立实体化运作的指挥部,发改、工信、大数据等部门拿出精干力量集中办公,尽快研究出台全市数字经济攻坚突破实施方案,推出一揽子高含金量的数字经济发展政策,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打造在全省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数字产业集聚区。

由于市数字强市建设指挥部牵头单位由市发改委调整至市数据局,故请通知大数据局填报进展情况。

市发展改革委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市大数据局

86

加快雄商高铁、济枣高铁建设,构建“三纵一横”高铁路网,推动济济高铁纳入国家相关铁路规划,争创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529—67日,赴国家发改委区域司、基础设施司沟通汇报济南至济宁至商丘铁路纳入《淮海经济区高质量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情况。612日与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沟通对接济南至济宁至商丘铁路基本情况。619日、26日,赴省发改委汇报济南至济宁至商丘铁路纳入国家级规划进展情况。目前项目已纳入《淮海经济区高质量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国家发改委区域司正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

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局

91

着力提升城市内涵品质。持续推进29个片区更新,改造老旧小区214个,加快公交站亭智能化提升。加快城中村改造、“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实施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提升物业管理水平。

1)争取我市成功纳入首批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名单,争取我市3批共9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通过省级审核。

2市发改委抢抓国家资金政策机遇,围绕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等国家政策资金支持投向领域,指导各县市区积极谋划储备项目,全力申报争取国家政策资金支持我市相关项目建设。截至目前,争取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1.11亿元,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项目8个;争取13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发行专项债券,安排资金11.59亿元,为我市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建设提供有力资金保障。

市发展改革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市城市管理局

98

持续强化县域支撑。全面落实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实施“经济强县领跑、特色强县示范、薄弱县赶超”计划,推动县(市、区)争先进位。市县都要加强政策研究,组织专班跟进做好项目包装策划,全年争取国家、省重大政策项目400项以上、资金突破400亿元。

(1)高标准编制《济宁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攻坚行动计划》,514日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等待市委常委会审议。(2513日,省政府公布2023年度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差异化评价结果,我市兖州、邹城、金乡入选高质量发展先进县,获评县市区数量居全省第一位。

(2)20241-5月全市累计争取竞争性资金174.31亿。其中,竞争性无偿资金65.53亿(不包括普惠性资金);有偿资金108.78亿(包括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省级以上政策性银行贷款等);争取国家和省级政策项目171个,其中争取到全省唯一、第一、前三位且层次高、影响大的政策、项目、资金亮点成效48项。

(3)高标准编制《济宁市贯彻落实〈山东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升攻坚行动计划(草案)》,征求28个部门、单位意见建议,准备合法性审查材料。一季度全市累计争取竞争性资金117.76亿。其中,竞争性无偿资金57.89亿(不包括普惠性资金),有偿资金59.87亿(包括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省级以上政策性银行贷款等);争取国家和省级政策项目97个,其中争取到全省唯一、第一、前三位且层次高、影响大的政策、项目、资金亮点成效31项。

市发展改革委

99

深入实施百亿产业、百亿园区、百亿强企“三百”工程,每个县集中打造1-2个产值过百亿优势产业集群,培育30个产值过50亿中小微企业特色专业园区、过百亿县域特色专业园区。新培育省级“雁阵形”产业集群2个、先进制造业集群1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2个。

参照省2023年申报标准,提前深入挖掘全市符合条件的优质集群,并对储备集群有针对性地进行提升包装,策划一批高质量产业集群。71日,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公布支柱型雁阵集群和头雁企业名单的通知》,我市工程机械、金乡大蒜、兖州绿色纸业等3个集群入选省支柱型雁阵集群,数量全省第4

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市商务局

101

深化以县城为载体的城镇化,加快汶上省级县城城镇化试点和9个省级小城镇创新提升试点建设,推动特色小镇打造微型产业集聚区,实施省级新型城镇化项目105个,以点带面推动全市域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1)县城城镇化建设:完成汶上省级县城城镇化试点年度自评,上报省发改委,13项定量指标均平稳增长、稳定运行。2024年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已施工完成11个小区、年度任务完成率达91.7%9条市政道路准备进场施工。

2)特色小镇:指导8个省级特色小镇开展年度自评,加强对重点指标的监测,做好现场评估迎评准备工作。

3)省级新型城镇化项目:1月份完成2023年、2024196个重点项目入库工作,建立项目清单式管理制度,健全每月调度、按季核查推进机制。加强督导服务,推动项目建设提速增效。6月,按照省发改委要求完成城镇化重点项目分类调整工作。71—5日,组织各县市区按时将项目建设情况、投资完成情况等入库更新,做好市级审核上报工作,扎实推进我市项目建设。上半年,105个省新型城镇化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42.08亿元,投资完成率68.01%,超时序进度。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市发展改革委

115

抓好生猪、禽蛋、果蔬、油料、水产品等稳产提质,提升粮食收储调控能力,确保“米袋子”“菜篮子”供给安全、价格稳定。

1)做好粮食市场监测预警,每周调度全市地方储备粮轮换情况和秋粮收购进度,目前全市粮食市场运行平稳。

2)组织开展全市春季粮油安全大普查,对储粮管理、储粮安全、粮食数量、感官品质、宜存状态、账实情况等进行全面检查,目前工作正在推进中。

3)认真组织开展政策性粮油出库检查、政策性粮油库存检查工作,确保数量真实、质量良好。

市发展改革委

市农业农村局

市商务局

市畜牧兽医事业发展中心

129

狠抓政策落地见效。抓住用好政策“窗口期”,完善研究、分解、落实、问效闭环机制,营造大抓政策落地浓厚氛围。聚焦国家政策“工具箱”和省政策清单,做好项目策划包装,争取政府专项债券、中央和省预算内资金、国债等竞争性资金400亿元以上。优化提升“惠企通”平台,确保政策精准实施、免申即享,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红利。

1聚焦省前两批政策清单:组织工信、商务、财政等主要部门分管负责同志和科室业务骨干集中收看省政策解读会,学习省具体政策申报要求、操作办法等。会同25个市直部门单位,对出台的82项政策,逐条制定操作细则,编印解读手册,联合各县市区召开培训会400余场次,把办事指南精准推送到企业。同步推送至惠企通平台、制造强市指挥部、四进工作队、政策研究专班、对上争取专班等,加大政策研究和宣传。会同政府督查室,对政策清单纳入三个本子实行月通报,目前已形成5期。

2高质量谋划储备2024年专项债项目1516个、债券资金需求3963亿元。按照省限制申报债券需求额度上限的要求,精心筛选储备项目、科学测算债券需求,第一批共上报2024年专项债项目466个、总投资3100.84亿元、债券需求677.01亿元。经积极争取省限额对我市倾斜,36日,省向国家推送我市第一批专项债项目323个、总投资2521.29亿元、债券需求511.42亿元。423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反馈了2024第一批通过发改委审核的债券项目清单,我市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核项目256个、债券资金需求399.62亿元,过审项目个数较去年首批增长49.7%75日,国家和省启动2024年第二批专项债项目申报,是发改委组织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全面梳理筛选项目,目前正在收集汇总申报项目。

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

市大数据局

133

强化“双随机+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全面推行以“信用报告”代替无违法违规证明,实行行政处罚决定、信用修复告知“两书同达”。

1按照省发展改革委工作部署要求,全面推行公共信用报告代替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通过网站专栏、专题会议、政策汇编等方式宣传推广,推动实现公共信用报告线上+线下信用济宁网站、市为民服务中心自助机)双查询。

2印发《济宁市健全行政处罚公示信息信用修复机制助力营商环境优化的工作方案》,构建完善两书同达机制;推进信用修复全程网办,帮助经营主体及时修复失信信息,2024年以来已帮助企业完成信用修复申请922条。

市发展改革委

市司法局

市市场监管局

134

制定服务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配套政策,争取国家要素市场化综合改革试点落地。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全面清理妨碍统一市场的政策措施,有效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

1制定服务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配套政策,落实定期调度工作机制。20231126日,以市政府办公室印发《济宁市服务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近期工作举措》。定期对《贯彻落实山东省服务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近期工作举措工作台账》内容进行调度,压实部门责任,全面掌握各项重点工作推进情况,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地。

2开展委内政策文件清理。318日按照市公平竞争审查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开展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清理工作的通知》要求,清理委内各科室20231231日前制定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其他政策措施。

市发展改革委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市市场监管局

147

加大油电气运保障,解决好企业用工问题,让好项目不缺资源、好企业不缺空间。

全力做好迎峰度夏能源电力保供工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以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印发实施《2024年迎峰度夏能源电力保供工作方案》(济政办发明电〔20242号),确定了10项重点任务,确保实现市内煤、电、气安全稳定供应的总体目标。618日,市人大主任王宏伟同志召开全市迎峰度夏能源电力保供任务部署会,对全市能源电力保供重点工作进行再安排,确保全市能源电力保供平稳有序。二是压实保供责任。为应对今年迎峰度夏电力供应严峻形势,深入挖掘我市各类能源顶峰发电能力,联合市能源局出台了《济宁市2024年迎峰度夏顶峰发电方案》(济发改运行〔2024134号),明确增加上网出力2.2万千瓦,目前已通过全省顶峰出力测试。三是全力提高电煤库存。积极引导发电企业增加电煤库存,确保各统调电厂可用电煤库存天数不低于20天。截至630日,全市18家发电企业,除济三电场为煤电一体化企业无储存要求外,其余17家企业电煤库存182.94万吨,按前30天平均日耗煤量计算可用天数30.41天。其中8家统调电厂平均可用天数31.65天,9家地方电厂平均可用天数23.74天,均达到省库存要求。

市发展改革委

市能源局

市交通运输局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国网济宁供电公司

148

启动第三轮“四减四增”行动,统筹抓好污染防治、低碳转型、生态修复,厚植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

1根据国家、省通知要求,市发改委组织县(市、区)开展2024年资源环境领域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申报工作,争取污染治理专项中央预算内支持项目2个,资金7300万元,项目个数及资金量均居全省第三。争取节能减碳专项(第二批)2024年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项目1个,资金2910万元,项目个数、资金量均居全省第一。争取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专项中央预算内支持项目2个,资金12268万元,项目个数及资金量均居全省第一。

2梳理调度我市循环化改造园区项目5月份工作进展,更新《2024年园区循环化改造实施情况月调度表》,我市15个循环化改造园区项目已完成投资900.2亿元,已报送至省发改委。

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155

积极稳妥推进“双碳”工作。落实碳排放“双控”政策,制定重点行业“碳达峰”方案,大力推行清洁能源,发展壮大绿色产业,全力推动济宁高新区、嘉祥化工产业园等9家园区创建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创建省级以上绿色工厂8家,新入选省级以上绿色制造名单15家,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

为稳步推进双碳战略,结合我市工作实际,市发改委研究起草了《济宁市碳达峰碳中和2024年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工作要点》经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后,已正式印发实施。建立定期调度工作机制,定期调度工作开展情况,督促县市区切实落实责任。

市发展改革委

市能源局

市商务局

市生态环境局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159

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1结合产业链布局,联合县市区指挥部对拟调入、调出攀登企业实现一对一走访,确定攀登企业数量151实现核心产业链补链强链。

26家链主企业就产业发展、实施项目、存在困难,行业预判等方面交流学习,谋划产业链发展方向,并积极对接市科技局、市产业研究院,梳理完成产业链三单一图,推动企业与高校院所产学研合作。

3梳理确定专班挂图作战项目16个,积极推动项目建设,摸底专班攀登企业54个问题诉求,并将相关问题推送至要素保障组,实行台账入库、分级办理、限期解决,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问题。

市发展改革委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183

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探索多层次多领域促进共同富裕有效路径。

积极对接市国调队,配合做好记账核实工作,紧抓季度数据填报窗口期,确保居民收入数据详实。2024年一季度,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1.7970,较去年同期下降1.39%。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69元,增量587元,增速6.1%。按照2023年省对市考核办法,居民收入两项指标均取得满分。

市发展改革委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188

全力建设全省医疗高地。锚定综合医疗实力进入全省前三,全面提升市公共卫生“六大中心”内涵,高标准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支持市第一人民医院、济医附院、戴庄医院做大做强,县级综合医院全部达到“优秀”等次。

1顺利通过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第三轮回头看专题调研。会同市卫生健康委、市中医院,继续推进西苑医院济宁医院新院区项目建设运营,落实支持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发展的政策措施。

2争取济宁市公共卫生中医医疗中心(市中医院新院区)项目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2亿元。

3指导支持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总院区改造提升工程等17个专项债券项目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核,总投资143.98亿元,本年度专项债需求29.66亿元。其中,4个项目已发债5.33亿元。

市发展改革委

市卫生健康委

195

持续擦亮托育品牌。启动普惠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开展增量、降费、提质“三大行动”,新增托位7000个,千人托位数达到5.6个,多措并举提高托位使用率。全力推进社区托育、幼儿园托幼一体发展,大力支持用人单位办托,建设50家以上的单位托育机构,评选50家爱心办托用人单位,推动实现智慧托育全覆盖。

1贯彻落实国家、省有关支持政策和赋能试点改革举措,大力实施婴幼儿托育扩容提质工程,扎实做好项目储备及资金争取工作,持续推动各项托育服务设施项目争取中央、省预算内投资以及地方政府专项债等资金支持。

2指导支持济宁市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及其他托育服务设施建设项目等7个专项债券项目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核,总投资20.56亿元,本年度专项债需求4.69亿元。其中,3个项目已发债2亿元。

 

市发展改革委

市教育局

市卫生健康委

197

建设全国生育支持政策实验基地,争创国家儿童友好城市试点。

2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下文,成功争取我市入选全国第三批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名单。(全国39个,山东5个)

市发展改革委

市卫生健康委

市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