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 > 学校 > 市属 > 济宁市第一中学 > 规划统计 > 规划计划

济宁一中实验学科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素养提升工程专项计划

发布日期:2024-09-09 15:34 信息来源:济宁市教育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一、 指导思想

为了丰富我校实验课程资源,进一步促进数理化生地等学科,实验课或实践类课程走深走实,并有效提升实验学科教师及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实验教学综合素养,实现新时期实验教学及实验室工作的转型升级,进一步推动我校学科课程建设进程,特制定本计划。

二、实施办法

主要面向实验学科教师开展多主题多种形式的实验教学实践或研究活动。把关于实验教学方面的经常性的教研活动或赛事活动作为一个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交流平台;作为一个树立典型、培育典型的过程,以赛促管,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一)实验微课暨实验教学技能大赛(以实验微课视频课的形式提交作品)(11月下旬)

提交材料包括:实验教学设计(文稿)含实验项目的实验目的、实验仪器设备、实验原理、实验内容、实验步骤等内容;实验微课视频(不超过15分钟,MP4格式,不大于200M)。

(二)实验教学说课大赛

实验教学说课提交材料包括:教师教授实验课程视频(不超过15分钟,MP4格式,不大于200M);说课PPT及文稿(包括说课题目、教师姓名、任教年级、试用教材、实验器材、实验改进要点、实验原理、实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过程和实验教学效果评价等)。实验教学内容应符合相应学科国家课程标准,并标注教材版本。

全部参赛作品经评委会集中评审后,会按照不同类别遴选出若干个特别优秀的实验教学说课案例进入现场展示阶段。名单和现场展示阶段活动安排另行通知。

(三)关于实验教学或实践类课程微课题研究、微项目试验、实验教学论文撰写等综合性成果评选

参评论文或研究报告可以从怎样优化实验课、提升实验课效果、指导学生设计和开展研究性课题等方向选题,论文或研究报告要有实际课程案例做支撑。课程案例以教学设计文本的形式附后或单独提交。

(四)“实验教学优质课”优秀课例展评活动

报名参赛教师,根据赛程安排,必须上一堂公开示范性观摩课。实验公开课的类别有 “基础实验”和“探究性实验”两种。

1.基础实验课分为讲解、操作、现场指导和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等环节。

(1)讲解:考察教师讲解过程目的意义是否明确、原理方法是否清晰、过程步骤是否清楚、注意事项是否明了;

(2)操作:考察教师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及实验中的具体操作,例如选择器材、安装器材、具体的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能够顺利得出应有的实验结论或数据、实验结束后的材料整理等环节;

(3)现场指导:考察教师能否发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解释异常实验现象出现的原因,解答学生对于实验的疑惑等;

(4)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考察教师能否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有效利用和分析;能否借助多媒体技术对实验数据进行高效处理演算并得到应有结论。

2.探究性实验侧重考察教师能否针对“基础实验”进行实验器材的改良、实验原理及实验步骤的改进,多角度分析实验结果等,或者是设计和教材知识相关、能够基于学生学科素养提升的拓展型实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提升学生科学探究等学科素养。

参赛教师除了上好实验公开课以外,必须提交课堂相应支撑性材料,包括:实验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PPT、磨课期间听评课记录及教学反思。

三、注意事项

(一)参评范围与要求

主要面向物理、化学、生物及其他涉及实验教学的学科(如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心理、创客等课程)。

信息化教学说课大赛面向的是所有学科。

参评教师必须是相应学科教师或实验员,教龄在3年以上(含3年)。

(二)奖项设定

实验课微课、实验教学说课案例、实验公开课优秀课例、实验教学优秀论文分设一等奖、二等奖、优秀奖。其中,特别优秀的实验说课案例和信息化教学说课案例,入选现场展示活动阶段。届时会根据现场展示活动的评审情况,分设典型案例奖和优秀案例奖。

(三)作品提交方式

除现场展示课活动项目之外,其余赛事作品均可打包后,以“学科+姓名+课题名称”命名,发至邮箱jnyzkcjs2019@163.com

实验学科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素养提升工程,是在我校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意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推进实验教学规范实施与创新发展的关键一步;也是进一步强化实验教学、促进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提升实验管理人员及学科教师业务素养的重要举措。更是我校在实验教学方面实施强科培优行动,推进学科课程建设进程,力促学校特色化内涵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

各学科教研室尤其是实验学科教研室,应切实提高认识,积极参与、主动作为,按照每一项活动的时间节点及相关要求,做好本学科内宣传动员及组织申报工作。在历次实验教学研究交流活动或赛事活动中,强化学科主体意识,注重协调配合,积极主动地深度参与其中,通过以赛促管、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方式,繁荣我校实验教学研究氛围,丰富我校实验课程资源,促进我校实验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形成,推动我校实验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