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 > 学校 > 市属 > 济宁教育学院 > 规划统计 > 规划计划

济宁教育学院建设发展规划

发布日期:2024-09-09 18:13 信息来源:济宁市教育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为高质量完成市委提出的建设全省教育高地新要求,实现与我市教育发展需求相适应、与学院实际情况相符合的发展目标,在市教育局党组的关心和指导下,学院党委班子对教育学院的发展定位问题开展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制定了如下建设发展规划。

一、背景与现状

学院目前坐落在金乡县,前身为山东省金乡师范学校,创建于1950年,原名“平原省湖西区联立金乡师范学校”,校址在金乡县城星湖公园北边的文庙(现已无存)。1953年平原省撤销,金乡县划归山东省,学校更名为“山东省金乡师范学校”。1956年,金乡、鱼台两县合并,学校迁址原鱼台县政府驻地鱼城镇。1959年12月,金乡师范学校新校址在金乡县城东关落成,学校即从鱼城镇迁入新址(即现址)。

1999年,学校以超出满分15分的全省最好成绩顺利通过验收,创建成为省级规范化师范学校。2000年,学校在全省师范学校布局调整中保留下来,开始承担“三二连读”专科程度小学教师的培养任务。2002年底设立“济宁市教师培训中心”,开始全面承担济宁市中小学教师的培训任务和在职函授、助学自考工作。

2008年11月份,根据省教育厅《关于调整中等师范学校布局结构的意见》(鲁教师字〔2006〕11号)和济宁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曲阜师范学校和金乡师范学校的通知》(济政字〔2008〕113号)文件精神,金乡师范学校正式改建为济宁教育学院,性质为国办成人高等教育学校,宗旨和业务范围为“培养专科学历小学师资,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初中起点五年制专科学历教育;相关教学研究;相关继续教育培训。(相关社会服务)”

面对办学职能的重大转变,为了适应新的角色要求,学院提出“内挖潜力、外树形象、提档升级、重新启航”的建设目标,努力完成教育教学、教师培训任务,大力提升办学层次水平。在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近年来取得了优异的办学业绩,赢得了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先后被授予山东省文明单位、省级花园式单位、省级卫生先进单位、山东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济宁市教书育人先进单位、电化教育示范校、济宁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获济宁市五一劳动奖状。

二、面临的主要困境

由于优化调整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点等政策变化,按照省教育厅相关规定,我院不再继续承担举办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专业的任务。教育学院与济宁学院联合办学的五年一贯制小学教育大专班、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大专班相继停止招生。

按照《成人高等学校设置的暂行规定》(〔88〕教计字040号)(2021年废止)文件,济宁教育学院办学性质仍为成人高校,学校标识码:4237050663(见教育部《全国成人高等学校名单》,截至2022年5月31日),目前只有编制,没有成人高等教育在校学生,无法发挥应有的教育职能,学院办学定位和下一步的建设发展面临困境。

三、发展定位

(一)建设新济宁教育学院,创建全国教师培训基地

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全国教师培训基地”的目标任务,由市政府出台政策措施,划拨教育用地,进行政府融资,以济宁教育学院为主体,建立工作机制,成立工作专班,整合相关资源,在济宁市主城区或曲阜市区创建新济宁教育学院,以教师教育为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独立作为市教育局直属事业单位,承担全市教师、校长培训任务,并充分利用济宁市得天独厚的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全力打造全国教师培训基地。

(二)剥离中职教育功能,整合发展职业教育集团

拆解济宁教育学院“一体两翼”结构,将学院中等职业教育功能剥离出来,济宁市艺术教育学校单独挂牌,独立办学,或与济宁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整合,或与市内相关中职教育资源合并,专注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向,打造专业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现代化职业学校集团,向高等职业教育进军。

四、实现路径

(一)资源整合

向市教育局申请,整合济宁市艺术教育学校、济宁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和市内相关学校、机构等优质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为全市学前教育事业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二)校区建设

在前期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尽快在济宁市主城区或者曲阜市区规划选址,建设一处交通便利、功能齐全、分区合理、设施完善、一期工程不少于500亩、可容纳在校生5000人的新济宁教育学院。

(三)教师培训

建设新济宁教育学院的同时,一体规划、一体建设济宁市教师发展中心,隶属济宁市教育局主管。建成后,可对接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省教师教育中心及省市高校,充分发挥我市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优势,承接全国、全省教师传统文化教育、德育教育培训任务,并继续做好全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及教育干部培训任务。

(四)专业建设

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充实教师队伍;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和进修,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建立教师激励机制,对在教学、科研等方面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继续加强教学设施改善,加大对教学设施的投入,更新实验实训设备,建设现代化的实训设施;推进信息化建设,打造全智能校园,提高教学管理和服务水平。

五、保障机制

(一)组织保障

为了更加高效、有序地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我院专门成立了发展规划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以全面、系统、科学的方式负责统筹协调各项工作的推进。精心制定整体的工作计划和目标,合理调配资源,协调各方力量,解决工作推进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确保每一项工作都能按照预定的计划和要求顺利进行。

(二)经费保障

积极争取市政府财政支持,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发展规划的顺利实施。多管齐下,通过多种不同的渠道去广泛筹集资金,包括与企业合作引入投资、发动社会各界的力量、争取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等。通过全方位的努力,充分地整合各类资源,为发展规划的顺利实施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有效地避免因资金短缺而导致发展规划停滞不前或者无法达到预期目标的情况发生。

(三)制度保障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对发展规划实施过程的监督和评估,以此来对发展规划实施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和步骤进行有效的规范和约束。通过严谨细致的监督,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偏差,并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估手段,对实施的效果和质量进行准确的判断和衡量,从而保障发展规划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稳步推进。

以上规划和路径设想,符合济宁市教育局《关于加快推进职教创新发展高地建设的通知》的文件精神、《济宁教育学院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和《三年行动计划》的主要目标。鉴于学院现有建筑老旧、基础设施落后的现实情况,在全面落实上述规划前,争取市教育局在土地、资金、人员和政策上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在校舍得到全面改造、彻底排除安全隐患前,利用原济宁四中或职一校址办学,重新核定编制,尽快完成干部队伍充实调整,早日打破发展瓶颈,全面落实创建目标,提升办学层次,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我市师资培训工作和中等职业教育贡献学院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