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不想让孩子早早戴上眼镜?您必须要了解的近视防控知识
什么是近视
在眼睛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称之为近视。
近视发生的因素
1、先天性因素:遗传因素;
2、后天性因素:不良的用眼习惯及用眼环境,户外活动时间不足。
近视的危害
1.视力下降、视物模糊;
2.眼睛容易干涩、疲劳、结膜炎、睑缘炎;
3.精神难以集中,甚至出现头晕等现象;
4.影响学习和工作质量;
5.眼球突出、影响容貌、负面情绪;
6.近视眼会遗传,如果父母都是高度近视,则子女近视的风险也相应会增加;
7.病理性近视:视网膜出血、裂孔、脱离、并发青光眼、视神经缺血、失明等。
为什么要进行每年两次的视力监测
小学及中学是近视高峰阶段,尤其是6岁之前儿童的屈光状态会随着眼球发育而变化,通过定期检查、合理干预发展状态,建立屈光发育档案,能够及早发现孩子的屈光异常及各种眼病,做到早监测、早发现、早预警、早干预。
若仅偶尔出现这样的症状,并且没有其他不适感,我们建议:
1.调整近距离阅读强度,并让眼睛处于休息放松状态。
2.对电子设备的亮度、分辨率、清晰度、对比度等物理参数进行调整。
3.可在医嘱指导下适当使用缓解视疲劳眼药水,改善眼部微循环。
4.保证充足睡眠,劳逸结合,平衡饮食。
若改变了条件和改变了用眼习惯,还是出现视物不清现象,或伴有视野缺损、黑曚等症状,则需及时就医。
户外活动多长时间,对预防近视有效
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可以有效降低近视的发生率。一般建议每天户外阳光下活动不少于2小时,或者每周累积达到14个小时。值得注意的是,户外活动的关键是“户外”,而不是活动内容、方式和强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