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市匡衡路小学2024年工作计划执行完成情况
2024年,邹城市匡衡路小学在市教体局的正确领导下,各项工作扎实推进,成绩斐然。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在全市质量抽测中我校成绩名列全市前五名。学校坚持立德树人,育人特色鲜明,素质教育硕果累累:我校篮球队获得全市小学生篮球比赛第二名的好成绩;跳绳比赛获得市直小学组团体总分第一名;足球比赛获市直小学男子组第五名优异成绩。我校腰鼓队受邀参加全市中小学生运动会开幕式。学校合唱队登上济宁少儿春晚舞台。一年来,学校先后荣获邹城市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济宁市学校国防教育工作先进单位、邹城市事业单位服务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优秀等次等荣誉。现学校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全面从严治党,党建统领高质量发展。
(一)党的全面领导持续加强。学校坚持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修订完善了学校党组织议事规则,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制度,充分发挥学校党支部"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作用,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折不扣得到贯彻执行。
(二)完善党支部学习制度。制定《邹城市匡衡路小学党员干部理论学习计划》,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党支部每月坚持集中学习1次,支部委员坚持每周集中学习1次,书记带头讲党课2次,不断强化班子建设,用党的理论指导推动工作实践。
(三)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党支部坚持每月召开支委会,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党员大会,支部书记、班子成员上党课3次。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1次,开展谈心谈话2次。党支部坚持每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每次做到定主题、定地点、定时间、定发言人。通过规范、丰富的组织生活,充分调动了党员参加党组织活动的积极性。
(四)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一是细化学习方案。结合实际制定印发了学校工作方案,制定学习计划和时间进度表,细化具体举措,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党纪学习教育。二是迅速落实行动。为各位党员发放新修订的《条例》小册子,通过微信平台,多渠道、多途径为退休党员干部推送《条例》全文、权威解读等相关知识。通过支部书记领学、党支部研讨学、党员干部静心潜学等方式,全覆盖开展集中学习研讨6次,让党员把党的纪律规矩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立德树人,“三全育人”特色鲜明。
学校德育工作紧紧围绕“抓常规、提素养”主线,健全机制,扎实开展好全环境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工作。
(一)齐抓共管,全员育人成效显著。
德育处和少先队抓实日常行为规范管理和文明礼仪教育。对学生的着装、言行等方面进行重点检查、积极引导。加强对班级卫生、路队的检查和评比,本年度路队检查共计35次。每周进行一次班级卫生、路队大检查,每周一升旗仪式公布班级量化分数。强化课间纪律管理,德育处及“监督岗”、课间值勤教师齐上阵,保障校园课间活动安全的同时规范课间行为,养成良好习惯。
设立了“文明监督岗”,形成学生“自治”,对校园内的不文明行为进行监督和纠正。“红领巾监督岗”共有192名队员参与学校管理工作,培养了学生们的组织能力与“主人翁”意识。
利用家长开放日、家长会等途径,邀请家长进校园,倾听意见,参与学校管理,家校共育良好格局形成。开展“家长护学岗”活动,充分发挥家长的志愿者作用,有力保障学生进校和放学的安全,促进家校合作。
(二)周密安排,全程教育扎实有效。
学校利用升旗仪式、主题班会、校园广播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主题宣讲活动活动。同时,根据时间节点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结合清明节、端午节、植树节、学雷锋日、航天日、防震减灾日等对学生进行了感恩教育、爱国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上学期共计进行了22个主题教育,切实促进了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三)彰显特色,全环境育人体系完善。
一是打造红领巾宣讲团。学校充分发挥少先队为党培养“红孩子”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不断丰富活动载体。依托红领巾广播站,开展“星火阅读”红色书籍分享16期,学习宣传英雄模范、时代先锋、优秀党员等榜样人物的事迹;开展“红领巾讲解员”实践活动3次,通过招募、选拔、组建了宣讲队伍,制定培训配档表,对宣讲团队员进行普通话、讲解礼仪、孟子思想等进行全方位培训,并邀请博物馆人员对宣讲团队员进行实地的“精准”指导2次,本学期宣讲团成员共参加校外宣讲活动3次,宣讲人数1000多人,打造了一批“理论强、素质高”的宣讲队伍。
二是打造“浩然之声”宣传品牌。为更好宣传我校少先队活动,以品牌激发少先队活力,打造了“浩然之声”少先队红色品牌。聚焦品牌内涵,培养少先队员们的爱心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本学期,共有少先队主题活动26篇,荣登邹城市少先队、青春邹城微信公众号。极大宣传我校少先队活动。
行下春风得秋雨。在“红领巾奖章”二星章评选中,我校大队、中队、21名队员荣获“红领巾奖章”集体、个人二星章称号;1名队员荣获山东省“红领巾奖章”个人四星章荣誉。大队辅导员孙楠楠荣誉山东省“星火阅读”工作先进个人、《少年承远志 星火耀未来》队课荣获“星火阅读”优秀少先队活动课等.共有5名辅导员荣获“邹城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1名辅导员荣获“济宁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荣誉称号。
三、深耕细作,切实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继续深化课程改革,优化教学管理,加强师资教师队伍建设,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科学落实课程计划,在细节上落实上下功夫,切实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一)抓常规,重落实,认真做好教学常规管理。
严格执行业务常规检查,集中检查和业务抽查相结合,并专门召开会议,进行全面细致的业务反馈,真正做到“以检查促规范,以规范促提升”。持续落实查课制度。每天晨诵和午写时间教导处巡查各班组织情况。同时不定期进行巡查,严查不规范行为,一经发现及时制止并在校区群里通报批评,本年度共计通报160余次。
(二)展风采,促成长,持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全面落实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持续打造“优质高效”课堂,扎实开展“人人一节优质课”活动。语数英音体美信道科九大学科共计进行了60余节优质课。学校领导和每个学科全体老师全部参加听评课,教师专业素质不断提升。
(三)勤教研,共提高,加速教师专业成长。
以讲促研,以讲促教,加速教师专业成长。四月份组织所有语文任课教师参加邹城市小学语文“学习型课堂”展示观摩研讨活动及“新课程实施推进周”活动的线上培训,集中加分散的《新课标》理论知识培训,不同层度地提升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学智慧。
(四)深反思,找不足,质量分析要成效。
科学运用监测结果,及时反馈总结。阶段性考试后,及时召开质量分析会议,分学科进行全方位分析、总结,教师认真自我审视与诊断。教导处在反思的基础上进行汇总,找出期中阶段练习中的优点、不足,认真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在今年教体局组织的六年级的抽测中,我校成绩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成绩喜人。
(五)落实双减政策,搭建学生成长平台。
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学生搭建更多展示的平台,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举行“师生规范书写比赛”,推荐参加上级比赛;组织参加“济宁市中华经典诵读大赛”;开展“向新中国75岁生日献礼—英雄故事征文”比赛。扎实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我校落地生根,做好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继续抓好“节气书签我来做”活动。丰富社团活动项目,形成百花齐放,人人参与、人人喜爱、人人受益的校园教育良好氛围。教育结硕果,我校在邹城市教体局主办的中小学篮球比赛中获得全市第二名好成绩。6月22日在邹城市中小学跳绳比赛中我校所有参赛选手全部进入全市前20名。获得市直小学组团体总分第一名,市直小学组“十人跳长绳”第一名。
四、紧绷安全之弦,打造安全校园。
学校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时刻紧绷安全这根弦。强化层层管理安全责任制,实行校委会分管年级、中层领导分管级部、教师分管班级的三级包保网络,进一步压实责任。校长亲自挂帅,统一指挥,协调各科室、各负责人开展工作。安监办作为安全生产监督部门,常态化抓好工作落实,一月一排查、一月一研判,清理和整顿校园内不安全因素。管理有序、环境整洁、校风良好的安全校园日趋完善。
五、坚守教育初心,加强师德建设。
结合实际,我校利用寒暑假集训、例会时间,线上线下多次组织开展师德专题教育培训。春季开学初组织全体教职工收看“开学第一课”,引导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涵养高尚师德。今年三月份,组织全体教职工签订《师德师风建设承诺书》,四月份组织开展了“躬耕教坛强国有我”教育家精神宣讲活动,开展了师德失范行为排查整治活动;暑假前签订了《在职教师拒绝有偿家教的承诺书》,暑假期间,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开展了师德集中教育活动。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法律法规,法律法规,明师道,铸师德,进一步以师德师风建设带动学校校风学风持续向好,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六、关注师生利益,群团携手合力。
群团组织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创设和谐向上的文化氛围,进一步激发广大教师干事创业的热情。工会联合妇委会、团支部举行庆三八拔河比赛,丰富了学校文化娱乐,提升了全体教职工的凝聚力。常态化开展送温暖活动,为新婚教师送上祝福、安排教职工查体、坚持对生病教师探望等,体现大家庭的温暖。团支部紧抓青年教师的思想建设,增强青年教师爱校爱生的主人翁意识。并结合“青年文明号”争创活动使青年教师更加明确努力方向,在教育岗位上发挥更大作用。因时制宜,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植树浇水等活动,充分展现了青年教师的青春风采和责任担当。为构建和谐校园充分发挥半边天的作用,妇委会积极引领文明新风尚,持续做好文明家庭、巾帼文明岗位明星等的评选工作。
七、用心用情服务,又细又实保障。
学校总务处树立为教学第一线服务的思想,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后勤人员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做到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干,事事有记录,事事有落实。遇事能做的,随时处理,不拖拉,不当甩手先生。学校定期开展财务和校产管理,建立健全财务制度、校产定期检查制度和维护管理制度。定期对校舍及教学设备设施进行排查,及时对校舍及教学设备设施进行维修、维护。后勤人员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主动了解前勤工作的困难和需要并及时解决。创新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率,为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提供坚强的后勤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