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乡县第一中学2024年计划完成情况
2024年度工作总结
一年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现将2024年工作总结如下。
第一部分 工作成效
一、强化党建引领、筑牢信仰之基
加强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紧紧围绕党建工作目标,常态化、规范化开展党建工作,以党纪学习教育为契机,扎实推进《条例》的学习,做到学纪、知纪、明纪、守纪,以德立身,不触红线。以“身边的事例教育身边的人”开展了六次反腐倡廉警示教育活动,签署了“自觉抵制有偿家教承诺书”“不参加升学宴、谢师宴承诺书”。
积极创建清廉学校,弘扬王杰在荣誉上不伸手,在待遇上不伸手,在物质上不伸手的“三不伸手”原则,校园内通过条幅、展板、小故事、倡议书、微党课等等活动营造浓厚的廉洁文化氛围。
成功创建省级一校一品党建品牌;6个党支部全部通过五星党支部评估验收;派驻“第一书记”陈林联合县医院开展健康义诊活动;遴选秦琳老师对口援助新疆英吉沙县英语教学,赴淮海战役纪念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实践课。
二、聚力主责主业,把稳提质之脉
教育的核心在于教书育人,这是学校发展的基础。而教师,则是教育事业的根本,是推动教育发展的源泉。
(一)激发教研活力,促进教师新成长
今年有近50位新入职教师,持续推动“青蓝工程”,系统培养青年教师,以名师结对传、帮、带的模式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本年度举办了名师观摩课,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汇报课等5轮次“高效大课堂”活动,全校公开示范课51节;还举办新教师基本功大赛,在课堂中磨练水平,在评课中促进成长。
积极承办济宁市高中化学优质课、济宁市高中音乐教研会,把“金课”请进学校,为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打造学习的平台。
(二)“请进来、走出去”,提升教师新理念
邀请省教科院黄玉兵作《新时期教研组建设与发展新思考》的专题讲座;教育学者武宏伟以《课堂变革的几个核心问题》为题作专题报告。
组织教师多批次外出学习,在历城二中参加《深化改革背景下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校长研讨会》;教研组长等近80人赴东北师范大学参加业务培训;化学、地理等骨干教师参加启成论坛;魏县一中、林县一中学习先进学校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方法和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之道。
(三)多措并举,挖掘教师新潜力
紧扣“掌握高考趋势,深挖教学潜力,专注课改目标,强化过程管理”的原则,开展三研三备,教师赛课,同做同研高考真题、高效大课堂、新老高三备课组长交流会、培尖创优交流会等系列校本教研活动。
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造就了一批名师、优师。安殿民入选“大道师者·济宁市40年40师”名录;郭磊“济宁市名班主任”;代浩、刘展鹏“济宁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兼职教研员”;殷东标济宁市师德模范;贺君彦“金乡名校长”;孙改香等7人“金乡名师”;孟黎光等4人“金乡名班主任”;孙宏芳等6人执教济宁市优质课。
(四)优化教育管理,促进教学新发展
确立“以素养为育人核心,以成绩为衡量标准”的指导原则,建构“3335”大教学管理模式,三抓聚焦教学,三要聚焦成绩,三找聚焦短板,五导聚焦育人。
今年高三在“特招上线,本科上线,本科录取,学科位次”等四个方面均有较大突破。在三次模拟考试中,本科上线均位于全市第4名,各学科的位次总体推进;高考也是收获颇丰,高考特招上线496人,本科上线1462人,本科录取1273人,让更多的孩子考上大学,使更多的家庭受益,这正是一中人的初心和使命。
学校连续12年荣获市教育局在高中教育教学工作中表彰,同时还荣获市第七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7项。
优秀的教学成绩也荣获国内外大学的青睐,今年以来学校被授予西安交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9所985、211、双一流和省级重点大学的优秀生源基地,并与俄罗斯布师大建立友好合作学校,俄罗斯圣彼得堡707中学来校考察,北京语言大学留学生多人来校访问。
三、坚持五育并举,夯实育人之本
积极践行“五育并举,健康先行”的育人理念,健康的思想、健康的心理、健康的身体,先成人再成才。
(一)思想浸润立德 突出德育实效
弘扬爱国主义,赓续红色血脉。营造以“王杰精神”为主的校内文化氛围,邀请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保障部刘海洋大校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报告;军训成果展示被CCTV-7、CCTV-13报道;清明节组织师生赴湖西革命烈士陵园祭奠英烈。
(二)强化体育锻炼 培育勇毅品格
练就好体魄,养成好心态,塑造好品格。阳光大课间、体育运动会,让孩子们“身上有汗,眼里有光”,释放压力、调整心态。高质量承办山东省2024年高中体育启成论坛,让全省认识一中,助力一中走在全省前列。
积极参加体育赛事,市首届阳光体测联赛一等奖、市中小学生排球和田径联赛双冠军,市25届中小学运动会中刷新3项纪录,斩获13个单项第一,团体总分第一名,又一次擦亮省级学科基地品牌。
(三)增强美育熏陶 激发向善尚美
济宁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成果音乐分享会在我校举行;组织师生参加“青春向党 挺膺担当”文艺汇演;在济宁市第十二届学校艺术节中,6件作品获奖。
学校还举办“书香校园·春满一中”送春联活动;“翰墨扬清风·丹青颂廉韵”主题书画展;湖西画社赴金济河畔和金山公园写生;美育社团名师冯立才通过视频号唱响音乐新篇章。启发和帮助学生发现美、体验美、欣赏美。
(四)守护心理健康 赋能成长之路
纵深推进“全员育人导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分析心理变化和解决成长中的困惑。举办“百日高考冲刺誓师大会”,“挫折教育”、“高考心理调适”、“珍爱生命 关爱自己”、“调整压力·赢取未来”等大型心理健康讲座5场。
(五)倡导活动育人,立体培根铸魂。
积极举办和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构建全环境育人体系。
为拓展学生视野,邀请外交部翻译专家陈明明教授面向学生作《如何像大使一样用英语演讲》的讲座;驻济日本友人荒木田和西洋史,俄语外教开展生动的师生互动课程。教科室曹国兴“行文有法,文无定法”的高考议论文,张建亭主任“英语写作升格语言表达”等的写作技巧讲座。
探索多元化升学路径,为综合素质评价招生、高校自主招生、国家专项招生奠定坚实的基础,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竞赛白名单的活动。奥赛获奖国家级3人,省级6人;第24届华人作文大赛省级22人;创新作文大赛省级21人;科普科幻作文大赛获全国级22人;第21届“外研社杯”全国中学生外语素养大赛省级2人;山东省翻译协会和山东省教育厅联合举办“相约上合杯”俄语演讲大赛2人获奖。
为了提升同学们的语言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组织学生参与县教体局“爱我中国,强国有我”演讲比赛;举办了庆国庆“强国复兴有我,争做时代新人”演讲比赛。此外,还成功举办了两期学校辩论赛,并在清明节组织羊山祭扫英烈活动,春节期间组织了金山公园环卫志愿服务等劳动育人活动,旨在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四、管理提质扩容,追求实干之风
在县教体局的支持下,今年启用湖西校区,实施“一个法人、两个校区”的管理模式。两个校区实现党建业务、师资管理、教学资源一体统筹、共建共享,分校区不分家。
两校区管理均致力于精细化、全覆盖、无缝隙。通过中层干部例会要求“强化六大意识,修炼六大素养”;完善24小时值班制度;强化班主任每周两次例会制度,做有温度的教育。
两个校区的餐厅均已成功转型为自营模式,运作平稳且顺利。让孩子们吃得饱、吃得好,吃出营养,吃出健康。严把食品准入关,守住食品安全底线,承办了济宁市校园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现场会,荣获“济宁市食品安全工作先进集体”。
五、落实底线思维,织密安全之网
筑牢安全屏障,健全安保措施。在副县长公安局长、法治副校长李巍的统筹规划和领导下,加强县特巡警在校门执勤;全面落实校园4个100%,创设安全的学习环境。
举办2024年法治报告会;组织学生参与“同唱安全歌”视频展播;学校保卫科被市公安局授予“全市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成绩突出集体”。
通过班会和集会,开展交通安全、法治、防溺水、戒毒、防诈骗、防震减灾以及卫生健康教育,并组织消防疏散演练活动,营造一个整洁、有序、高效、和谐且安全的育人环境。
第二部分 存在问题
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够系统
培尖促优工作还不够系统,今年没有清北,浪费了北大农村专项降分的优惠条件,考入985院校、211院校的学生还不够多;重本率和本科录取率同先进学校相比还有差距。
学校党委将进一步把高三、清北班建设列为重要工作,常分析、常研判、常督促;强化清北班课程体系建设,增速提质重能力培养,群策群力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二、新入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不够明显
学校扩招,新入职教师近50人,且教师教学经验欠缺,教学能力又亟待提升,教学水平也参差不齐。
下一步,学校继续组织系列培训,涵盖了教学理念、课堂管理、学生心理辅导等多个方面;纵深推动“青蓝工程”帮助新教师快速成长。此外,学校还定期举办教学技能大赛和公开课活动,鼓励新教师展示自己的教学成果,同时通过评议和点评,促进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安全方面摸排不够精细
学校还存在安全漏洞,安全隐患排查未能形成常态巡查制度,心理排查过多依赖班主任开展工作,未能真正形成转介制度。
下一步要充分发挥教师“一岗三责”作用,定期巡查校园,排查隐患,织牢织密学生生活安全网。加大感恩和励志主题的德育教育,锻炼心态,磨砺意志,提升学生的抗压和承受能力。
第三部分 工作计划
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阵地,高标准、严要求做好各项工作。
一、强化目标引领,实现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面对教育新形势,强化三个目标引领,新内涵“一二三工程”的高考目标;打造全市一流、全省知名、特色鲜明的齐鲁品牌学校的发展目标;创建山东省特色高中学校的创新目标。
二、做好团队建设,实现师资队伍高质量发展
学校抓好四支队伍:优秀的班主任团队(要人数)、卓越的备课组长团队(要分数)、精良的优秀生团队(要清北)、扎实的年级管理团队(要质量)。强化团队合作意识,营造团结奋进、积极进取、风正气顺的教学生态。
三、依托学科基地,实现特色教育高质量发展
持续做强做优特色学科,促进办学品质和育人水平高位再提升,依托体育学科基地和市级特色高中创建省级特色高中,实施“特色学科+特色高中”的办学模式,现有市级特色学科2个,聚力扩大特色学科覆盖面。
学校将在县教体局指导下,继续在县域高中新实践中抗牢“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争做领头雁,站稳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第一方阵”,努力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上展现新作为,在涵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上彰显新气象,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金乡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