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1370800750852907J/2025-0000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济宁市城市管理局 组配分类 政府工作报告落实
成文日期 2025-01-03 失效日期
有效性

济宁市城市管理局落实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第四季度工作落实情况

发布日期:2025-01-03 信息来源:济宁市城市管理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备注:A代表省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B代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重点工作;C代表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AB、AC、BC代表其中二者均涉及事项;ABC代表三者均涉及事项。)

序号

任务来源

工作事项

进展情况

困难问题

进展状态

牵头单位

55

(环卫科)

BC

今年全市党政机关新采购公务用车一律为新能源汽车,率先提升主城区环卫等领域新能源汽车应用比例。

发挥市级带头作用,制定《市属及各区环卫车辆新能源替代工作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将环卫新能源车辆更新替代工作纳入市发改委“济宁市绿色低碳三年行动”重点工作大盘子,统一督导调度,全力推进环卫新能源车辆更新替代工作,截至目前,主城区新增或更新环卫新能源车辆20辆(年度计划22辆),完成全年新增或更新计划91%。其中,市直更新新能源融雪剂撒布车9辆;山东公用环卫集团更新18吨新能源机扫车2辆;任城区更新及新增2吨轻型新能源垃圾收运车5辆;兖州区更新18吨道路保洁机扫车2辆、新增轻型餐厨垃圾收集车1辆;高新区新增2.5吨新能源垃圾清运车1辆。

正常推进

市机关事务中心

市城市管理局

87

(人事科)

BC

加快都市区一体融合。以《都市区发展规划及行动计划》为引领,实体化运作都市区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持续优化“大城建”运行机制,实现“统一标准、统一调度、统一安排、统一管理”,推进交通、公共服务、产业、要素保障等一体化发展,全力争取济宁都市区建设上升为省级战略。

(1)制定督导检查都市区内各县(市、区)城市管理工作计划,组建督导专班,常态化对都市区内各县(市、区)市容市貌、园林绿化、市政设施管养、环境卫生等情况开展督导检查,形成情况通报,发现解决问题1200余件。

(2)目标计划的101处口袋公园已全部完工,并额外建设4处,共完工105处。完成火炬路跨线桥、凯赛大桥花箱摆放,完成任城区北二环、太白湖新区华强大道、兖州区豫州支路等9条新建道路绿化工程,完成火炬路、红星路等17处道路交叉口和导流岛景观提升,共栽植月季、荷花和花灌木等70万株,城市景观层次更加丰富多彩。完成南池公园、森林公园等公园绿地补植,完成新中医院周边、洸河路等重要节点花境打造。持续优化呈祥大道、崇文大道等城市连接线、重要出入口,以及日兰高速济宁高速口等11处高速高铁口,城市门户景观更加精致靓丽。

(3)6月上旬,全面完成市直管11条道路197处公交站亭更新改造。同时,牵头完成任城区、高新区、太白湖新区418处站亭改造。

已完成

都市区一体化建设指挥部

市城市管理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91

(市政科)

ABC

着力提升城市内涵品质。持续推进29个片区更新,改造老旧小区214个,加快公交站亭智能化提升。加快城中村改造、“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实施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提升物业管理水平。

牵头完成主城区615处公交站亭更新改造,其中市直管道路197处,任城区156处,高新区128处,太白湖新区134处。


已完成

市发展改革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市城市管理局

92

(园林科)

ABC

推动洸河路、高新大道等骨干道路花境塑造,新改建“口袋公园”101处,提升高速路口、立交道口形象品质。

(1)制定济宁市园林绿化工作实施方案,召开工作座谈会,对方案进行完善。制定月度计划,进行口袋公园和骨干道路花境塑造项目建设。年初计划建设101处口袋公园已全部完工,并超额完成4处,共计已完工105处口袋公园。洸河路完成花境补植;完成太白湖新区重要道路节点节日摆花、花境栽植,包括省运会指挥中心南侧48个花箱、新城发展大厦10个花箱的草花更换工作,火炬路、运河路、奥体路、京杭路火炬路导流岛、京杭路运河路中心花境、运河路北首中心花境和十字路口等道路节点花境的草花栽植和养护工作,栽植牵牛、繁星石竹、角堇、孔雀草、鸡冠花等苗木花卉13余种、34.5万余盆(株),花境提升3400多平方米。

(2)围绕“花开满城”行动,制定计划,拟采取跨线桥美化、立体绿化等措施,调整优化植物配置,提升门户景观、十字路口等重要节点形象品质。

①已完成各公园绿地市花补植:包括月园、南池公园、任兴路、华硕东绿地、学门口街绿地、州后街绿地等区域月季种植,累计补植高杆月季238株,新增金凤凰月季、多美丝月季5000余株;南池公园种植荷花12盆。并在职业技术学院西墙栽植藤本月季,营造月季花墙。

②凯赛大桥、火炬路跨线桥花箱:火炬路跨线桥安装花箱3000米、凯赛大桥全段摆放花箱398个,安装双层花槽,种植矮化牵牛、彩叶草等时令草花。

③道路附属绿化和平交道口改造:完成任城区北二环、太白湖新区华强大道、兖州区豫州支路等9条新建道路绿化工程,完成火炬路、红星路等17处道路交叉口和导流岛景观提升,共栽植月季、荷花、彩叶树和花灌木等70万株。

④门户环境整治:持续优化呈祥大道、崇文大道等城市连接线、重要出入口,以及日兰高速济宁高速口、济微高速高新出入口等11处高速高铁口,城市门户景观更加精致靓丽。加强门户景观枯枝杂草清理和绿化补植与修剪,加强日常绿化修剪及卫生捡拾,确保城市门户绿化形象。

已完成

市城市管理局

市交通运输局

94

(环卫科、市政科)

ABC

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持续开展城市积水点整治,完成车站东路、红星东路等5条道路雨水管网改造,加快城市燃气管网更新,因地制宜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1)生活垃圾分类:①优化体制机制。编制《济宁市生活垃圾分类专项规划》,出台《济宁市生活垃圾分类攻坚行动计划(2024-2025年)》等文件,起草《济宁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形成了草案,准备报政府常务会议审议。②完善分类设施。规范垃圾分类投放方式,健全收集、运输、处理设施配置,垃圾分类设施设置比例稳步提升,城市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覆盖率达到95%以上;可回收物智能箱体逐步推广,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7.3%。配置各类垃圾分类运输车辆1269台,四分类收运体系逐步健全。建成运行垃圾焚烧发电厂10座,建成运行餐厨垃圾处理厂5座,危废垃圾处理厂4座,中小规模可回收物再生资源利用企业59家,基本实现垃圾四分类处理。③健全部门联动机制。组织市委社工部、市教育局等15个部门召开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联席会议;联合市商务局印发了《关于加强可回收物回收体系建设的通知》《关于印发济宁市促进低值可回收物回收若干措施的通知》,推进“两网融合”;联合市教育局印发《关于做好中小学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关于落实生活垃圾分类开学季宣传活动的通知》,推动学生垃圾分类习惯养成。④强化分类宣传。出台《2024年济宁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工作实施方案》,全方位开展进单位、进学校、进街道、进社区、进家庭宣贯活动。组建“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志愿者服务队伍240支、志愿者2.9万人,开展主题宣传活动3.7万余场次。举办全市生活垃圾处置设施监管暨建筑垃圾治理培训班,邀请省城建设计院副院长孙大朋进行授课。

(2)城市积水点整治:牵头完成主城区16个城市防汛排涝项目建设,改造车站东路、红星东路、任城大道、金宇路、建设路5条道路管网,新建老石佛泵站等3座泵站,整治2029个管网问题。

(1)正常推进

(2)已办结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市城市管理局

97

(市容科、市政科、园林科)

ABC

坚持“用脚步丈量城市”,完善城市管理运行机制,常态化开展专项整治,推动城市管理更加精细、运行更有效率。推进智慧城市、韧性城市建设,系统治理交通拥堵、停车难等“城市病”,筹办园林博览会,完善城市公园和绿道体系,新创建一批国家园林城市,让城市更加宜居、更有温度、更具魅力。

(1)推动城市管理更加精细、运行更有效率:①持续推动城管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走深走实,开展网格化管理督查,组织召开季度点评会议,督促相关责任单位针对存在问题抓好整改落实。②针对市容顽疾动态性强、易反弹的特点,常态化组织开展非机动车、户外广告等专项整治行动。③积极推行便民潮汐摊区定点定时管理新模式,制定《便民潮汐临时经营点设置导则》《流动商贩管理规范》,设计制作便民潮汐摊区“公示牌”,指导各县(市、区)因地制宜陆续设置便民潮汐摊区121处,可容纳摊位5300余个。④开展校园周边市容环境秩序整治行动,多次召开会议安排部署,做好城管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和各类教育考试保障。⑤出色完成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观摩、第十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2024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路域环境整治提升和活动保障工作。⑥做好环保督察,做好建筑垃圾运输资质审核备案,对接市住建局接入视频监控。加强对餐饮门店净化设施的监督检查,做好国务院大督查视察活动路域环境整治及保障工作。

(2)智慧城市、韧性城市建设:完成建设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密码应用方案、预算编制,印发《济宁市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工作方案》,强力推进感知网补充建设;目前,桥梁行业已完成桥梁在线监测系统及感知网补充建设,燃气、热力、供水、排水、综合管网行业累计安装各类传感器2.86万个。

(3)完善城市公园和绿道体系:制定全市2024年度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改造计划、老城区园林绿化建设和改造计划、绿道建设和改造计划、城市绿地开放共享计划,建立各项工作台账,积极推进相关工作。截至目前,截至目前,济宁市现有绿道790.55公里(其中步行骑行综合道529.43公里,步行道261.12公里),在中心城区形成了沿廖河、沿泗河、环太白湖、环少康湖等4个慢行系统。积极推进国家级园林城市建设、省级公园城市试点建设,结合园林城市复查迎查工作完成《济宁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21-2035年)》《济宁市公园体系规划(2021-2035年)》《济宁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2023-2035年)》三部规划编制,指导微山县积极申报国家级园林城市,对申报资料收集、观摩点准备进行技术指导。

(2)建设时间较为紧张;行业管理系统数据差距较大。

(1)2)正常推进

(3)已完成

市公安局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市城市管理局

市大数据局

210

(市政科)

ABC

完善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加强应急物资储备,扎实做好防汛抗旱、森林防火、消防救援等各项工作。

今年以来,主城区累计降水量923.7毫米,较历年同期675.2毫米偏多36.8%,较去年同期651.9毫米偏多41.7%,防汛任务艰巨。市城市管理局充分发挥城市防汛主管部门统筹组织、协调调度作用,坚持“汛前抓项目建设、防范预防,汛期抓快速反应、应急处置,汛后抓深度复盘、谋划提升”的工作机制,全力以赴抓好每轮降雨全过程应对,成功应对8轮较强降雨过程,有力保障了城市平稳运行。一是提前主动谋划。提前对重点工作安排部署,开展47次应急演。二是做好综合保障。确保全市防汛物资储备完善,组建108支应急抢险队伍。三是加快项目建设。完成主城区16个城市防汛项目建设,整治积水点9处,清淤雨水管网44.7公里,清掏雨水井4.5万个,安装防坠网8890个,整治管网错接混接等问题2029个。四是严格风险管控。持续开展隐患排查,确保汛期安全。五是加强督导检查。成立7个工作专班,排查风险点,消除安全隐患。印发通报8期,累计整改问题169个。六是广泛宣传引导。提醒市民做好应对防范工作。七是强化应急处置。坚持“雨前全力抓部署、雨中全力抓处置、雨后全力抓复盘”,做到“六个提前”,畅通“叫应”机制。主城区积水点显著减少,常发性积水点由去年的20多个减少至9个,不少网民在今日头条、抖音等新媒体点赞主城区防汛排涝新变化,人民日报客户端报道我市城市防洪排涝工作经验做法。

河道排水能力不足;污水冒溢时有发生;社会公众防灾意识不强。

已完成

市应急局

市城市管理局市城乡水务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市消防救援支队

214

(市容科)

ABC

毫不放松抓好平安建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更大力度推进“多网融合”,夯实社会治理基层基础。

调整优化城管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路长、网格长、网格员工作职责,继续组织城管系统网格人员下沉一线,到包保路段徒步巡查,抓好市容市貌问题排查、处置、上传,发挥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科技化、智能化作用,落实立案、派遣、处置、结案闭环工作机制,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强化督导检查,督促网格包保人员压实责任、履职尽责,持续提升街面市容环境面貌。组织召开季度城管网格工作点评会议,督促相关责任单位针对存在问题抓好整改落实。

正常推进

市委政法委

市公安局

市司法局

市城市管理局

市信访局

市社会治理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