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济宁抢收抢烘进行时:连夜调来“铁脚牛”,边烘边进加工厂
(大众新闻记者 王浩奇 实习生 赵冠宇 通讯员 赵亮 张昆 杨思文)轰隆隆——10月10日,连日阴雨后的汶上县郭仓镇郭仓村农田里满是泥泞,13台履带式玉米收获机正“喝着号子”穿梭其中,抢收玉米。地头,汶上县雷沃农业机械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郭波波裤脚沾满泥点,一手拿着对讲机指挥收割,一手擦去额头的汗水。“轮式收割机陷在泥里根本动不了,玉米晚收一天就可能发芽霉变,我们连夜从江苏、河南、安徽三省协调到13台履带式玉米收获机开展抢收。”郭波波说,为在降雨间隙为更多农户收割更多玉米,他每天起早贪黑忙秋收,连午饭都要在地里啃馒头解决。面对因恶劣天气增加的秋收成本,他坚信,通过科学管控和农机升级,能把天气影响降到最低,让种粮大户有更多盼头。
“看到金黄的玉米流进车厢里,心里就踏实了!”在邹城市峄山镇贾洼村的地头,种粮大户贾金龙也在庆幸现代农机的出手相助。“现在地里依然有不少积水,轮式收获机‘干瞪眼’根本下不了田,往年遇上这天气,只能靠人扛肩背抢收,一天也收不了几亩。”贾金龙指着正在田间作业的履带式收获机说,“现在有了它,湿地块也能正常收割,不怕粮食烂在地里了。”
连日来,济宁市多措并举应对持续阴雨天气对秋粮收获造成的不利影响,一方面组织农技专家会商研判,及时制定并下发《济宁市应对“三秋”大范围降雨技术指导意见》《2025年全市小麦秋种技术意见》《2025年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等文件,指导各地积极开展秋收秋种工作。同时,对全市295台履带式玉米收获机统一进行调配,并依托种粮大户、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全市160支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从安徽、江苏等周边地市对接了500余台履带式玉米收获机,组织抢收。全市设立“接机服务站”20个、对接优惠加油站87个,农业、交警、高速公路、公安、交通运输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做好油料补给、道路通行、机具维修等方面的服务保障。
10月9日下午,阴雨中的汶上县南站街道后李尹村,两座烘干塔格外醒目。“24小时满负荷运转,日烘干能力达到了1300吨。”塔下的山东卓荣农业服务有限公司院内,总经理路洋一会引导货车排队卸粮,一会指挥装载机堆放上料,忙得脚不沾地。在他身后,烘干的粮食被直接传送到货车上,运往附近的深加工企业。
“作为济宁日烘干能力最大的烘干点,关键时刻绝不掉链子!我们公司提供粮食烘干、仓储、贸易等一条龙农业服务,目前每天收粮50—60车,烘干范围覆盖济宁及其周边地区,最远收过安徽、河南的粮食。”路洋告诉记者,当前收购的玉米含水量达到28%—35%,一般烘干到14%可以入库储存,但为提高烘干效率,他们将烘干标准临时调整为15%—17%,烘干后的粮食不再存储,直接进深加工企业。另外,针对阴雨天气造成的玉米发芽、霉变等状况,公司近期投资30万元新上了色选设备,分类收购,保障烘干质量。
阴雨天气持续,粮食晾晒同样迫在眉睫。济宁市修订下发了《济宁市农机抢收抢烘应急预案》,公布烘干机所在位置、烘干能力和服务热线,全市547台烘干机满负荷运转,保障全市烘干能力,日烘干玉米能力达到4.86万吨,2周时间可以烘干130余万亩,占全市玉米收获量的三分之一,最大程度地降低恶劣天气对秋收秋种带来的影响。
不仅如此,当地成立了帮包督导指导组,对所有县市区“三秋”生产开展帮扶指导,市县乡村四级2600余名农技人员全部下沉一线,全过程、全要素提供技术服务。同时,全市所有排灌站应开尽开,对于未收获的地块,通过开挖地头沟放水、小型潜水泵田间抽水、小型挖掘机田间开挖排水沟等方式,及时排出积水;对于已收获的地块,利用小型挖掘机开挖田间“十字沟”、沥水沟,进行涳水、沥水,并及时从田间排出,为整地、适期抢种创造条件。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