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审计局关于2024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根据审计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市审计局聚焦“打造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目标定位,锚定全市“一个万亿、五个倍增”发展目标,立足经济监督定位,聚焦重大政策落实、重大风险、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依法对2024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含市直和高新区、太白湖新区、经开区),积极发挥审计“治已病、防未病”的作用,以“经济体检”助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本次审计延伸了部分县市区,同步开展了5个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审计。
审计结果表明,各级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安排,紧扣全市中心工作和发展大局,加大财政收支管理,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加强财政风险防控,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总体较好。
——坚持稳中求进,保障经济平稳运行。加大对上争取力度,统筹安排各类资金,确保财政政策持续发力,2024年全市共获得上级各类转移支付资金277.2亿元,比上年同口径增长3.1%;争取新增专项债券资金245.7亿元,较上年增加85.8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全市重点项目建设。
——优化支出结构,大力增进民生福祉。压减非必要支出,释放民生资金空间,持续优化支出结构,2024年全市民生相关领域支出660.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2.6%,比上年增加2.4个百分点,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
——财金协同联动,激活国有金融资本。全面完成市级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改革,切实履行好市级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职责,做大做强国有金融资本平台,推动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协同联动,实现倍增效应。
——强化预算管理,筑牢财经风险底线。持续推动财力下沉,全年下达各类转移支付资金217.4亿元。完善财会监督体系,扎实开展地方财经纪律重点问题专项整治行动、预算执行监督专项行动等,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约束。
——加强贯通协同,审计整改成效明显。不断加强对审计工作的总体谋划和统筹协调,持续压紧压实整改责任,深化审计与人大、纪检监察、巡视等其他监督的贯通协同,去年市审计局共查出违规问题金额2847万元,移送案件线索14件,查出的问题已基本整改到位,促进财政增收节支17341万元。
一、市级财政管理审计情况
预算执行结果表明,2024年,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570.19亿元,支出总量537.49亿元,结转结余32.70亿元;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总量521.23亿元,支出总量481.70亿元,结转结余39.53亿元;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总量17.12亿元,支出总量17.09亿元,结转结余0.03亿元;市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总量172.46亿元,支出总量164.79亿元,年末滚存结余129.98亿元。
重点审计了预算编制、专项资金拨付、预算绩效管理等方面,发现的主要问题为:
1.预算编制精准度需进一步加强。(1)部分预算资金未细化到预算项目。(2)部分项目预算调剂比例较高。
2.部分专项资金未有效发挥效益。(1)部分专项资金指标超期下达。由于上级资金政策标准未及时明确、资金主管部门出具分配意见较晚等原因,部分上级专项资金未在规定时间内下达。(2)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奖等奖补资金未及时拨付使用,未发挥资金效益。
3.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质效需提升。个别部门单位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仍需加强,绩效自评质量不高,绩效指标细化量化程度不够。
4.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上缴不到位。个别市级国有企业欠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23918.16万元。
二、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情况
按照审计全覆盖和“两统筹”要求,结合领导干部经济责任、重点专项资金开展审计,对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市城乡水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市场监管局等5家单位及相关二级单位2024年度预算执行、绩效管理等情况进行了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为:
1.预算编制不完整。2个部门共362.57万元结转资金未编入2024年度部门年初预算。
2.预算约束力不强。(1)1个部门超标准支出3.13万元。(2)1个部门科目列支不规范3.18万元。(3)1个部门项目经费列支基本支出0.81万元。(4)1个部门多个项目预算调整调剂573.64万元。
3.日常工作管理不到位。(1)1个部门集体决策事项不全。(2)1个部门对项目资金447.30万元的管理使用监管有待加强。
4.政府采购程序不规范。个别部门未严格执行政府采购程序。
5.预算绩效管理不规范。(1)1个部门绩效管理制度不健全。(2)2个部门部分项目未完成绩效目标。
三、重大政策落实和重大风险审计情况
重点审计了“两重”建设和“两新”工作、普惠托育政策落实,政府引导基金管理,产业园区专项债券管理使用等方面。
1.“两重”建设和“两新”工作推进落实审计情况。2024年,我市获得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24.26亿元,其中用于6个“两重”建设项目7.97亿元,用于55个“两新”设备更新项目8.28亿元,用于消费品以旧换新和老旧设备更新工作8.01亿元。发现的主要问题为:(1)2个县市区未及时下达国债资金至有关部门,影响资金及时发挥效益。(2)市级业务主管部门制定的“以旧换新”实施细则包含“交旧”条款。
2.普惠托育政策落实审计情况。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是“十四五”规划期间的重要民生工程,主要为缓解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供需矛盾而实施,是国家优化生育支持体系的核心举措,当前我市普惠托育建设已投入各级财政资金4.52亿元,已建成托育机构902所,提供托位44004个。发现的主要问题为:(1)托育前期工作有待加强。一是业务主管部门未有效明确中央托育机构减负资金补助标准比例;二是部分县市区建设托位超出国家目标数。(2)托育服务管理体制仍需完善,存在托育机构规划布局不合理,托育培训机制不健全等问题。(3)托育资金使用效益有待加强,因未及时提出分配意见,涉及资金693.20万元,审计指出后已整改。(4)线上托育管理智慧平台建设进度缓慢。
3.政府投资基金审计情况。我市政府投资基金由济宁市惠达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惠达公司)代为管理,旨在通过股权投资等市场化运作,利用有限的财政资金,撬动和吸附更多的金融及社会资本投入实体经济。2016年至2024年,市级出资3.17亿元成立14支子基金,投向34个高端装备、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等制造业项目,吸引社会资本12.07亿元。发现的主要问题为:2019至2020年,部分投资项目运营监督有待加强,对投资资金动态监控管理和账户管理不到位。
4.产业园区专项债券管理使用审计情况。2020年至2024年,我市获得产业园区专项债券共计169.58亿元。发现的主要问题为:(1)市级(含3个功能区)、4个县市区共21个项目存在未及时开工、建设缓慢的情况。(2)市级(含1个功能区)及4个县市区8个债券项目运营收益未达预期。
四、重点专项资金审计情况
重点审计了科技、水利、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
1.科技专项资金。重点审计了18项科技专项资金。发现的主要问题为:(1)省级海外工程师支持计划资助、引智项目市级配套经费2项专项资金共135万元未发挥效益。(2)业务主管部门未建立市级创新领军人才扶持经费、海外高层次人才站的监测监管机制。
2.水利专项资金。重点审计了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资金、中央水库移民扶持资金等专项资金。发现的主要问题为:业务主管部门分配省级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资金时,分配额与任务内容、任务数量等不匹配。
3.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重点审计了2022年至2024年主城区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征管情况。发现的主要问题为:(1)主城区有102个建设项目未及时缴纳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2)征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不及时,184个建设项目缴费时间晚于项目单位承诺缴费时间。(3)比对施工许可证发放信息不充分,漏征2家公司的建设项目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
五、重大投资项目审计情况
围绕建设现代化强市,聚焦重大投资建设效益,开展重点投资项目审计。
1.部分重点建设项目建设推进缓慢。一是4个项目进展缓慢,建设资金未有效利用;二是复兴河航道扩建工程、北大溜航道扩建工程等项目仍在开工筹建阶段。
2.政府投资项目决算审计方面。2024年度,对共青团路北延高铁连接线、内环高架附属工程、健康护理学院一期等6个重大投资项目进行了决算审计,节约财政资金13649.66万元。
六、国有资产管理审计情况
重点审计了国有企业、行政事业、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使用情况。
1.国有企业资产审计情况。重点抽查了6家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对外股权投资、出借资金等情况,发现的主要问题为:(1)1家国有企业未有效盘活存量资产,管理的经营性房产有52635.1平方米未及时出租利用。(2)1家国有企业欠收2处房产房租141.83万元。(3)1家企业对外股权投资存在损失风险。(4)出借资金部分本息未收回。一是2019年,1家集团公司向其控股公司出借资金,截至审计日,尚有902.74万元借款未收回;二是2023年9月至2024年1月期间,1家集团下属公司向1家国有控股企业出借资金2840万元,截至审计日,应收未收借款利息80.62万元。(5)3家国有企业股权投资效益低,对外投资的项目和基金收益未达预期。
2.行政事业性资产审计情况。在市级预算执行和部门预算执行及所属单位财务收支等审计中,重点关注了资产管理情况。发现的主要问题为:(1)部分单位资产管理不规范。一是9家行政事业单位,有68处办公楼、公寓未办理不动产权证;二是14家市属行政事业单位宿舍楼归属权已变更或办公用房已拆迁,账务未核减,涉及138264平方米、9299万元。(2)1家单位欠收房租135.48万元。
3.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情况。通过比对2019年以来高标准农田建设矢量图斑、“三区三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矢量图斑、2023年土地变更调查矢量图斑等数据,并延伸审计了太白湖新区、泗水县等县市区,发现的主要问题为:(1)耕地保护责任履行不到位。一是4个县市区涉嫌违规占用永久基本农田336.28亩,用于光伏项目、坑塘、林果树、建筑垃圾堆放;二是1个功能区未及时补划因采矿塌陷的永久基本农田205.95亩;三是3个县市区违规将76.75亩坡度大于25度的耕地划入永久基本农田统计范围。(2)1个县在“南四湖等生物多样性生态保护红线”内有建设垂钓平台等开发性活动,涉及面积29.65亩。(3)非法改变林地用途。7个县市区非法占用林地267.65亩。(4)企业取水情况监管不到位。水务部门对企业取水情况监管不到位,存在水资源浪费的情况。如15家企业取水计量设施存在故障超30天,其中有8家超200天。
市审计局依法向被审计单位出具了审计报告,提出了整改意见,相关责任部门按规定进行了整改;对政策制度不完善的问题,已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依据《山东省审计监督条例》,对部分问题已移送有关部门处理。具体整改落实情况,将受市政府委托,专题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
济宁市审计局关于2023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docx
济宁市审计局关于2023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pdf
图文解读|济宁市审计局关于2024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