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度市供销社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总体情况

发布日期:2025-10-31 信息来源:济宁市供销合作社 浏览次数: 字体:[ ]

2025年以来,市供销社收到人大代表建议0件、政协提案2件,均已办理回复。代表委员满意率100%,吸收采纳率100%。

政协提案意见建议吸收采纳情况如下:

一、关于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农业强市的建议

一是关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开展“雁归兴社”计划、乡村人才合伙人培养提升行动,鼓励原供销系统经营人才返社创业,吸引优秀高校毕业生、农村能人加入供销系统。整合系统内外人才资源,打造100余人“留在乡村”供销人才队伍,发挥乡村振兴“领头雁”作用,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加强系统人才培训,充分利用系统为农服务中心、基层供销社等培训载体,与省农科院联合打造农业技能提升培训基地,在“三夏”“三秋”等农业生产关键时间节点,系统年可培训新型经营主体、农民致富带头人、社员等3万余人次,加快培育一批供销“新农人”,实现供销系统农业技术人员培训全覆盖,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二是关于“加大政策扶持力度”。1.大力争取市政府支持。连续出台《关于支持供销合作社深化土地托管服务增强为农服务能力的实施意见》《关于推动供销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等促进供销社综合改革文件,“发挥为农服务中心等经营主体作用,拓展‘济时雨’农业社会化服务覆盖面”写入2025年市委常委会重点工作、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市政府工作报告。2.做实做强合作发展基金。市供销社及11个县级社均设立合作发展基金,累计归集资金950余万元、使用630余万元,在支持基层组织建设、企业纾难解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3.强化银企对接合作。以服务供销社主责主业为根本,持续深化“供银担企”联合合作,同向发力,搭建供需平台、优化金融服务、丰富金融供给,2024年以来争取银行授信及贷款7000余万元,缓解系统融资需求。

三是关于“培育标准化服务主体”。为持续增强全市供销系统为农服务能力、密切与农民的利益联结,市供销社把系统为农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转到培育骨干力量上来,持续推动山东圣地供销农业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山东匡衡湖智慧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等一批社有企业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引领当地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龙头企业。为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在农业经济领域做更多的实事硬事,全市供销系统积极对上争取,统筹涉农资源,累计建设了101处综合性为农服务中心,整合大中型农业机械6000余台套,植保无人机700余架,拥有仓储能力30万吨、冷藏能力20万吨,日烘干能力8000余吨,为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提供农资供应、配方施肥、农机服务、烘干仓储、统防统治、粮食销售、农民培训等服务,打造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在持续提升单环节托管、多环节托管及全程托管服务能力的同时,不断探索与农民更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发展土地股份合作,大力推广“土地股份合作+全程托管服务”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和供销社指导作用,由村集体、供销社、农户等参与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平均收益折价入股,村集体以农田水电设施、办公场所使用权折价及增溢土地入股,通过系统开展土地托管服务,每亩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20%—30%,节约水、电等投入100元左右,提高粮食产能15%左右,每亩整体可增收节支300元左右。

四是关于“拓展多元化服务主体”。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交流合作,引进先进种植技术、作物品种、管理模式等,以科技引领推进土地托管服务提档升级。与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积极引进院所良种资源、繁育技术,聘请农业专家团队对托管服务地块开展技术指导,加强科技支撑,助力农业增产增效。加大对上争取和对下指导力度,省供发集团与鱼台县人民政府签订万亩土地托管服务合同,整合资金、技术、人才、渠道等要素资源,推进全域土地托管服务,探索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和比较优势的服务新模式。深入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要求,着力推动我市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提档升级,与市农业农村局联合打造“济时雨”农业社会化服务品牌,累计打造服务质量优、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基层供销社、为农服务中心、农业服务企业等228家(首批112家、第二批116家),通过发挥品牌组织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完善全程化、集成化、一站式农业社会化服务,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推进我市农业现代化发展。

二、关于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一是关于“强化协同配合,进一步完善服务机制”。深入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要求,着力推动我市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提档升级,与市农业农村局联合打造“济时雨”农业社会化服务品牌,累计打造服务质量优、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基层供销社、为农服务中心、农业服务企业等228家(首批112家、第二批116家),通过发挥品牌组织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完善全程化、集成化、一站式农业社会化服务。组建济宁市供销系统农业社会化服务联盟,下设农机联盟、飞防联盟、烘干联盟、农资联盟四个子联盟,依托供销社组织、经营、服务整体优势,推动联盟抢抓机遇、深化合作、抱团发力,搭建起政府、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之间的桥梁,不断助力全市农业社会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交流合作,与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济宁职业技术学院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引进院所良种资源、繁育技术、管理模式等,聘请农业专家团队对托管地块开展技术指导,为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二是关于“加大金融支持,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1.大力争取市政府支持。出台《关于金融支持为农服务中心规范提升的八条措施》(济政办字〔2023〕53号),有效破解为农服务中心融资面临的信息不对称、抵押担保难、金融服务不匹配、融资渠道单一等问题。2.做实做强合作发展基金。市供销社及11个县级社均设立合作发展基金,累计归集资金950余万元、使用630余万元,在支持基层组织建设、企业纾难解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3.强化银企对接合作。以服务供销社主责主业为根本,持续深化“供银担企”联合合作,同向发力,搭建供需平台、优化金融服务、丰富金融供给,2024年以来争取银行授信及贷款7000余万元,缓解系统融资需求。

三是关于“加强利益联结,进一步发挥组织作用”。全市供销系统围绕农业生产实际需求,创新开展以粮食作物为主要内容的单环节、多环节、全程土地托管服务模式,通过“三化五统十服务”运作模式,为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户提供农资供应、配方施肥、农机服务、烘干仓储、统防统治、粮食销售等系列化服务,年可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900余万亩次。与传统的种地方式相比,土地托管是通过专业化服务组织来种地、引领农民以先进的农业机械和科技手段来种地,从而深化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变了碎片化的农业生产方式,促进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在持续提升单环节托管、多环节托管及全程托管服务能力的同时,不断探索与农民更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联合村“两委”,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探索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实施“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股权、农民和村集体变股东、供销社一体化托管”的土地股份合作社创新工程,通过“保底+分红”方式,亩均可助农增收200元左右,增加村集体收入5万元以上,推动土地托管由服务个人向服务组织拓展,由帮助农户节支增收向与农民、村集体建立利益联结转变,带动了小农户和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