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 > 学校 > 兖州区 > 济宁市兖州区实验小学 > 规划统计 > 规划计划

济宁市兖州区实验小学2024-2025年度第二学期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25-02-13 13:54 信息来源:兖州区教体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济宁市兖州区实验小学始终坚持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引,秉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致力于打造优质教育环境,推动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紧紧围绕区教体局教育发展工作思路,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培养有历史责任感、志存高远的时代新人。坚持发扬“不怕困难怕落后,项项工作争一流”的实小精神,为学校的百年品牌发展奠定基础。

坚持党建引领

1.强化党组织建设。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每月至少召开1次支部委员会,每季度至少召开1次党员大会,每半年至少上1次党课,定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丰富活动形式与内容,如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党性知识竞赛等,增强党员的党性修养。认真落实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制度,做好党员民主评议工作,广泛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促进党员之间相互监督、共同进步。(责任科室:党建办)

2.加强党员队伍管理。做好党员发展工作,积极培养入党积极分子,按照党员发展程序,吸收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优秀教师加入党组织,为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责任科室:党建办)

3.建立健全党员考核评价机制。从思想政治、工作业绩、廉洁自律等方面对党员进行全面考核,激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对表现优秀的党员进行表彰和宣传。(责任科室:党建办)

4.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定期组织教师开展师德师风专题学习活动,将党的教育方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纳入学习内容,通过学习先进模范事迹、观看警示教育片等方式,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价值观,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每月至少开展1次集中学习。(责任科室:党建办)

5.完善师德师风监督机制。将师德师风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评先评优、职称评定等的重要依据,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对存在师德师风问题的教师取消相关资格,引导教师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责任科室:党建办)

提炼教研教学特色

6.课程设置与执行。严格依照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各类课程,杜绝随意增减课时现象。定期检查课程表执行情况,确保课程落实不走样。(责任科室:教导处)

7.作业管理。严格控制各年级各学科作业量,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每天不超过1小时。定期检查作业布置的合理性、批改的及时性与规范性,鼓励教师布置分层作业、个性化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责任科室:教导处)

8.教学帮扶与辅导。建立学困生、学优生档案,针对学困生,安排教师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的课后辅导,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帮助他们查漏补缺,逐步提高学习成绩。同时,为学优生提供拓展性学习资源,鼓励他们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发挥特长。(责任科室:教导处)

9.集体备课。各学科教研组每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主备教师提前准备好教学设计初稿,在集体备课中阐述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等,其他教师积极参与讨论,提出修改意见,最终形成一份高质量的共案,供教师们参考使用,并结合班级实际进行二次备课。(责任科室:教研室)

10.备课检查。要求教师提前一周备课,采用电子备课与手写备课相结合方式。每月开展一次备课检查,重点查看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重难点把握是否准确、教学环节是否完整以及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等,及时反馈并督促整改。(责任科室:教研室)

11.课堂教学监督。每周安排行政人员进行课堂教学巡查,记录教师课堂教学情况,包括教学状态、学生参与度等。对存在问题的课堂及时与教师沟通交流,指导改进,确保课堂高效有序。(责任科室:教研室)

12.公开课与示范课。每月至少安排4节校内公开课,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上1节公开课。公开课教师精心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课件等,课后组织全体听课教师进行评课。每学期推选优秀公开课教师参加校级示范课展示,在此基础上,选拔部分教师参加学区、市级示范课评选活动。(责任科室:教研室)

13.教学研讨与反思。围绕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每月开展1次专题教学研讨活动,鼓励教师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见解和实践经验。同时,要求教师每上完一节课后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每学期撰写1篇高质量的教学反思文章,促进自身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责任科室:教研室)

14.培训学习。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各类培训活动,如新课程标准培训、教材教法培训等,确保教师参训率达100%。同时,邀请教育专家来校讲学,开展专题讲座,为教师传授前沿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责任科室:教研室)

15.课题研究。鼓励教师立足教学实际,积极申报区级、市级、省级课题,以课题研究为引领,推动教学改革与创新。对于立项课题,定期开展课题研讨活动,加强过程管理,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进行并取得实效。(责任科室:教研室)

16.师徒结对。继续实施师徒结对帮扶制度,为新入职教师和教学经验不足的教师安排教学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的骨干教师作为师傅,签订师徒结对协议,明确双方职责。通过听课、评课、指导备课等方式,帮助年轻教师快速成长。(责任科室:教研室)

创新立德树人手段

17.扩大“三礼·五节”活动影响。统筹做好“三礼·五节”活动规划(四月悦读节,五月劳动节,六月艺术节,七月毕业礼,九月科技节、十月开笔礼、十一月成长礼、十二月体育节),详细制定各项活动方案,高质量谋划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扩大活动影响,力求活动实效。(责任科室:大队部)

18.队干部选拔与培养。每学期初,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选拔一批有责任心、有组织能力的少先队员担任大队委、中队委干部。定期召开队干部培训会议,加强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使其在少先队工作中发挥积极的引领作用。(责任科室:大队部)

19.入队工作规范。严格按照《中国少年先锋队章程》要求,做好一年级新生入队前的队前教育工作,通过开展队课、参观队室等形式,让孩子们了解少先队的光荣历史和基本知识。规范入队程序,分批举行入队仪式,增强少先队员的光荣感和组织归属感。(责任科室:大队部)

20.主题教育活动。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每月开展主题鲜明的少先队活动。如在“清明节”开展祭扫烈士墓、网上祭英烈等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在“六一”儿童节举办文艺汇演、趣味游园等庆祝活动;在“国庆节”开展“我和我的祖国”主题系列活动,激发队员们的爱国情感。(责任科室:大队部)

21.实践活动。组织少先队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开展“小手拉大手,共创文明城”志愿服务活动,引导队员们走进社区,宣传文明知识,参与环境卫生整治等;开展“红领巾爱劳动”实践活动,在校内设置劳动岗位,在校外组织队员参与农业生产体验等,培养队员们的劳动意识和实践能力。(责任科室:大队部)

22.社团活动。依托学校现有的资源,开设丰富多彩的少先队社团,如书法社团、绘画社团、舞蹈社团、科技社团等,每周定期开展社团活动,为队员们提供展示自我、发展特长的平台,丰富课余生活。(责任科室:大队部)

四、搭建心灵桥梁

23.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按照教育部要求,保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每两周至少 1 课时。小学以游戏和活动为主,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传授心理调节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责任科室:教导处)

24.开展心理健康辅导与咨询。设立心理咨询室,配备心理咨询教师,为学生提供个别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室定期开放,方便学生预约咨询。对于有特殊心理需求的学生,及时进行干预和辅导,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跟踪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责任科室:教导处)

25.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利用心理健康教育月、5·25 心理健康日等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剧表演、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心理健康手抄报比赛等,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责任科室:教导处)

26.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教师要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责任科室:教导处)

27.加强家校合作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微信群等渠道,向家长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指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定期举办家长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提高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形成家校教育合力。(责任科室:教导处)

增强宣传影响力

28.微信公众号运营。安排专人负责微信公众号的日常运营,制定详细的推送计划,内容形式包括图文消息、短视频等。注重内容的可读性、趣味性和实用性,吸引师生、家长及社会各界关注。(责任科室:文宣办)

29.其他平台拓展。积极探索利用抖音、今日头条等新媒体平台开展学校宣传工作,根据不同平台特点,制作发布有针对性的宣传内容,拓宽学校宣传渠道,扩大影响力。(责任科室:文宣办)

30.新闻报道。安排宣传工作人员深入挖掘学校重点工作、特色项目、日常教学管理、重大活动等方面的新闻素材,及时撰写新闻稿件,做到重要活动当天报道,常规活动及时报道。注重新闻稿件的质量,提高稿件的采写水平,突出学校亮点和特色。(责任科室:文宣办)

31.家校沟通宣传。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平台,向家长宣传学校的办学理念、教育教学成果等,增进家长对学校的了解和认同,同时收集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为学校发展提供参考。(责任科室:文宣办)

六、筑牢安全防线

32.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修订和完善学校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校园安全保卫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确保制度健全、可操作性强。(责任科室:保卫科)

33.安全责任分解。明确校长为学校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各部门负责人、班主任、任课教师等为具体责任人,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将安全责任细化到每个岗位、每个人,做到人人有责、各负其责。(责任科室:保卫科)

34.常规安全教育。利用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安全教育课等多种形式,每周开展不少于1次的安全教育活动,内容涵盖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防溺水安全、食品安全、网络安全等各个方面,不断强化师生的安全意识。(责任科室:保卫科)

35.专题培训与演练。每学期邀请交警、消防员、法制副校长等专业人员来校开展交通安全、消防安全、法制安全等专题讲座,每月组织1次全校性的应急疏散演练,如地震应急疏散演练、火灾逃生演练等,让师生熟悉应急逃生方法和技能,提高应急处置能力。(责任科室:保卫科)

36.定期检查,隐患整治。建立安全隐患排查长效机制,每周由各办公室进行自查,每月组织一次全校性的安全大检查,重点检查校园建筑、设施设备、消防器材、食品卫生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进行详细记录,建立台账,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措施和整改期限,及时进行整改。(责任科室:保卫科)

七、保障措施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学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指导监督各项工作的开展,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加强对各项工作的过程管理和考核评价,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序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