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 > 学校 > 邹城市 > 邹城市第十一中学 > 教育教学 > 教学信息

邹城市第十一中学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25-02-14 17:17 信息来源:邹城市政府办公室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践行新课标核心素养导向。以“五育并举”为路径,优化教学模式,强化教学管理,推进教师专业发展,构建“高效、创新、协同”的教学体系,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二、主要目标

1. 教学质量:各年级学科平均分提高3%,中考重点高中上线率突破65%;  

2. 学生发展:实现100%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评选校级“五育之星”30名;  

3. 教师成长:培养2-3名市级骨干教师,完成80%教师信息技术2.0能力认证;  

4. 课程建设:开发3门校本精品课程,完善“基础+拓展+实践”三级课程体系;  

5. 管理效能:教学常规达标率100%,家长满意度达90%以上。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1. 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青蓝工程”,组织10次师徒结对听评课活动;  

开展“新课标研读月”,举办4次学科核心素养专题培训;  

推进“课题驱动”,完成2项省级课题申报,开展6次校本教研沙龙。  

2.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推广“三段五环”教学模式(预习导学、互动探究、巩固拓展);  

试点“智慧课堂”项目,在七年级开设2个平板教学实验班;  

落实分层作业设计,每周开展1次学科组作业质量互评。  

3. 优化课程实施路径

开设“邹城文化探秘”跨学科课程,整合历史、地理、语文学科资源;  

实施“阳光体育2+1”计划,确保每生掌握2项运动技能+1项艺术特长;  

组建“科技创新工作坊”,举办校园创客大赛(5月)。  

4. 完善学生发展机制

推行“成长档案袋”,记录学生德智体美劳全过程评价;  

开展“心理健康护航行动”,每月1次团体心理辅导课程;  

落实“课后服务2.0”,开设机器人编程、非遗剪纸等15门选修课。  

5. 加强家校协同共育

建立班级家委会“轮值督导”制度,每月参与1次教学巡查;  

开设“家长学堂”,举办3期家庭教育专题讲座(4月、5月、6月);  

利用钉钉平台实现“每周学情通报”,覆盖全体家长。  

四、工作安排

3月

教学计划审定会(3.1)  

教师信息技术2.0培训启动(3.15)  

4月

课堂教学比武(4.5-9)  

校本课程成果初评(4.20)  

期中考试及质量分析会(4.25-28)  

5月

跨学科实践周(5.8-12)  

市级课题开题论证会(5.18)  

家长开放日暨五育成果展(5.25)  

6月

中考模拟冲刺(6.1-10)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定档(6.15)  

教学工作总结与表彰(6.28)  

7月

新教材适应性培训(7.3-5)  

暑期研学活动设计(7.10前)  

教学资源库更新验收(7.20)  

五、保障措施

1. 组织保障: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教学督导组,实行“学科组—年级组—教务处”三级联动管理;  

2. 制度保障:修订《教学质量奖惩办法》,将教研成果与职称评聘挂钩;  

3. 技术保障:重点支持课程开发、设备升级及教师研修,建立校级教学大数据分析平台;  

4. 监督保障:落实“双随机”检查(随机听课、随机抽查教案),问题整改限时72小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