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市第十一中学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践行新课标核心素养导向。以“五育并举”为路径,优化教学模式,强化教学管理,推进教师专业发展,构建“高效、创新、协同”的教学体系,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二、主要目标
1. 教学质量:各年级学科平均分提高3%,中考重点高中上线率突破65%;
2. 学生发展:实现100%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评选校级“五育之星”30名;
3. 教师成长:培养2-3名市级骨干教师,完成80%教师信息技术2.0能力认证;
4. 课程建设:开发3门校本精品课程,完善“基础+拓展+实践”三级课程体系;
5. 管理效能:教学常规达标率100%,家长满意度达90%以上。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1. 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青蓝工程”,组织10次师徒结对听评课活动;
开展“新课标研读月”,举办4次学科核心素养专题培训;
推进“课题驱动”,完成2项省级课题申报,开展6次校本教研沙龙。
2.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推广“三段五环”教学模式(预习导学、互动探究、巩固拓展);
试点“智慧课堂”项目,在七年级开设2个平板教学实验班;
落实分层作业设计,每周开展1次学科组作业质量互评。
3. 优化课程实施路径
开设“邹城文化探秘”跨学科课程,整合历史、地理、语文学科资源;
实施“阳光体育2+1”计划,确保每生掌握2项运动技能+1项艺术特长;
组建“科技创新工作坊”,举办校园创客大赛(5月)。
4. 完善学生发展机制
推行“成长档案袋”,记录学生德智体美劳全过程评价;
开展“心理健康护航行动”,每月1次团体心理辅导课程;
落实“课后服务2.0”,开设机器人编程、非遗剪纸等15门选修课。
5. 加强家校协同共育
建立班级家委会“轮值督导”制度,每月参与1次教学巡查;
开设“家长学堂”,举办3期家庭教育专题讲座(4月、5月、6月);
利用钉钉平台实现“每周学情通报”,覆盖全体家长。
四、工作安排
3月
教学计划审定会(3.1)
教师信息技术2.0培训启动(3.15)
4月
课堂教学比武(4.5-9)
校本课程成果初评(4.20)
期中考试及质量分析会(4.25-28)
5月
跨学科实践周(5.8-12)
市级课题开题论证会(5.18)
家长开放日暨五育成果展(5.25)
6月
中考模拟冲刺(6.1-10)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定档(6.15)
教学工作总结与表彰(6.28)
7月
新教材适应性培训(7.3-5)
暑期研学活动设计(7.10前)
教学资源库更新验收(7.20)
五、保障措施
1. 组织保障: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教学督导组,实行“学科组—年级组—教务处”三级联动管理;
2. 制度保障:修订《教学质量奖惩办法》,将教研成果与职称评聘挂钩;
3. 技术保障:重点支持课程开发、设备升级及教师研修,建立校级教学大数据分析平台;
4. 监督保障:落实“双随机”检查(随机听课、随机抽查教案),问题整改限时72小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