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 > 学校 > 兖州区 > 济宁市兖州区东方中学南校区 > 规划统计 > 规划计划

济宁市兖州区东方中学南校区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校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25-02-18 05:48 信息来源:兖州区教体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二十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2024年全区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学生激情教育为抓手,夯实教育教学常规,加强学校特色课程建设,持续推进“偕行361创生课堂教学模式”和“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研究,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总体思路

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重点,着力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党建,促引领;二是强师德,铸师魂;三是精业务,提质量;四是养习惯,促规范;五是筑安全,保稳定。

三、工作目标

1. 突出党建统领,落实初心使命。

2.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素质。

4.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 抓实安全教育,保证学校各项工作平稳有序开展

6.加强家校合作,提高家长满意度和社会认可度。

四、重点工作及措施

(一)特色党建引领,守牢意识形态阵地

1. 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巩固主题教育成果。结合“党旗引领 东方先锋”济宁市一校一品党建品牌创建,落实“过程党建”,突出党建引领,继续抓好理论学习、主题党日集体学习、专题党课等,将二十大报告和全区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学通悟透,成为具体工作实践的风向标。深化“第一议题”制度,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2.深化党建与业务融合,进一步推进“双培养”机制。全面夯实学校党建基础,实施教师思想政治引领专项行动,落实“双培养”工程,抓好优秀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强化初心教育、使命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把业务骨干和优秀青年作为党员发展的重点培养对象,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3.牢牢把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加强清廉教育,确保广大党员及教职工的思想作风纯洁、理想信念笃定。突出正风肃纪,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4.以党建促“团建”带“队建”,丰富育人途径。坚持以党建促“团建”带“队建”的工作思路,以“高举团旗跟党走”“红领巾,心向党”为行动指引,通过富有教育意义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学习团、队有关知识,使广大团员、少先队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进一步得到加强。让团员、队员在学校生活中起到带头作用,在各项活动中给全体同学树立榜样,使广大学生认识到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先进性,增强团、队组织的凝聚力。

(二)立足常规抓教学,夯实细节促提升

5.抓备课:进一步完善教学常规检查制度、考核评价制度,确立每周进行常规抽查的制度和办法,每周根据实际情况确立一项常规作为检查重点,组织相关的备课组长、级部主任进行检查并及时反馈到年级和个人,并实施问题跟踪落实的方法,督促问题整改。

6.抓“一课一研”:加强集体备课的实效性,增强团队意识,发挥我们学校学科人数多的优势。引导老师们关注集体,关注整体发展。落实集体备课制度,提高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的责任意识,学校干部分包教研组,下沉到备课组了解问题,协助解决实际困难。集体备课要确定解决的问题,教学实践中有措施,能落实,减少集体备课的随意性、空谈现象。让集体备课成为教师的一种习惯。

7.抓上课:成立领导干部、学科组长听课小组,继续开展“人人一堂公开课”、“随堂听课”活动,深入课堂把脉问诊,确保常态课质量;组织新入职教师汇报课、青年教师展示课、骨干教师示范课、资深教师观摩课以及年级组考评课等,多课并举打造高效课堂。

8.抓作业教学:继续深化作业改革,落实双减政策。规范作业的类型,做到有效布置,精选题目,对课堂检测、作业本进行分类规范,对于体现学科特点和针对性的作业要加强,比如:语文的读写作业、英语的书面表达作业等。对实施过程中效果比较好的课堂笔记、纠错本、学生随机性检查作业列入作业管理。做好利用作业清单,做好作业总量的规范,对周末作业、假期作业,要进一步提高级部、学科组作业顶层规范和设计,加强作业通过设计与共享机制的建设。设置分层作业。探索建立了“基础作业+弹性作业”模式,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增强作业的层次性、适应性和可选择性,满足学生不同需求。教师建立“作业超市”供学生自主选择,鼓励学生自主设计作业。

9.抓课程建设:开足开齐开好三级课程,加强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教学管理,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环境教育和安全教育。优化校本必修课程设置,严格校本选修课程的过程管理,突出学校特色,张扬学生个性。积极优化社团活动课程,在保留原有的优势社团基础上,创新性地开发新的社团活动课程体系,涵盖传统文化、体艺教育、劳动教育、科创教育以及人工智能等领域,满足学生个性化、创新化的发展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和实践平台。

10.抓实验教学:加强实验教学管理,扎实开展好实验课,积极探索高效实验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落实好实验技能考核,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开全开足分组实验,提高学生动手及创新能力。

11.抓课后服务:优化课后服务,落实五育并举。课后服务时间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当天作业,做到回家不带作业,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同时,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学校优化课后服务课程体系,开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生喜闻乐见的课程,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和学习体验。

(三)锤炼教师队伍,培育教育家精神

12.培养“学高”、“身正”的教师。扎实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以创建师德师风建设先进单位为抓手,持续开展师德师风专项整治,加大师德警示教育和违规追责问责,坚决纠治师德失范行为。认真组织参加各级“最美教师”系列评选,倡树优秀教师典型,着力培养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优秀教师队伍。

13.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帮扶指导。通过继续实施“青蓝工程”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学校领导、骨干教师要深入课堂进行跟踪听课,和青年教师共同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共同探讨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多给青年教师创造机会,使他们在工作中得到锻炼,提高能力,在教育教学比赛中脱颖而出,努力为青年教师成长搭建广阔的平台。

14.深入开展“偕行361创生课堂”教学模式实践,让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与教师和学生的需要更加融合,以赛促研,以赛促教,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

15.加强课堂教学研究,重点推进小组合作学习与评价,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积极参与课堂,主动思考,主动表达。

16.继续开展“东方书韵”,构建书香校园。继续开展经典诵读主题活动,推荐优质阅读书目,开展各类师生共读活动,整合各类教育资源,推进阅读课程建设,提高学生阅读力,浓厚阅读氛围,建设书香校园,激活阅读的力量,提高学生、教师、家长的人文素养。开展各项阅读活动,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发展。

17.通过课题研究,提升教师能力。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强化课题研究的过程意识和资料积累工作,并通过课题研究,开展特色学校的创建工作。在研究课题中达成理念的转变,理论的提升,最终应用于教育教学,形成教育教学能力。

18.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通过开展班主任例会,有针对性地结合学校具体情况开展培训,加强常规管理,坚持校本培训和自我学习相结合,积极开展德育课题研究,提高班主任的教育智慧管理艺术;另外,修订并完善班级考核评比制度,引导班主任关注过程管理的细节,注重班级管理的实效,有效激发班主任工作的活力,强化班主任岗位责任意识,提高班主任工作的效率,激励争先创优,充分调动班主任老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后,为班主任创建展示班级管理经验交流的平台。鼓励班主任参加各类培训比赛活动,提升专业素养,促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

(四)全员育人,润德于心

19.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德育干部的引领示范作用直接影响德育工作的效果。学校积极邀请专家或优秀德育工作者来校指导德育干部、班主任工作,努力搭建促进班主任专业发展的有效平台,通过班主任经验交流会、班主任培训活动、班主任师帮徒活动等途径提高班主任的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建设一支善于落实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德育管理能力的德育队伍。

20.加强自主管理,狠抓养成教育。深入开展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通过班级量化考核评比的形式,对学生纪律、卫生、集会活动、阳光两操等进行教育引导,促进学生由他律逐渐转变为自律,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

21.开展思政一体化教育。通过主题班会、升旗仪式、德育活动等方式,引领学生认识到什么是理想信念,促进学生追求真善美,培养学生具有形象儒雅、举止优雅、气质高雅,言谈风雅的新时代中学生形象,培养学生形成文明、高雅、阳光的美好青春东方儒雅学子。

22.活动与教育有机结合,润德于心。扎实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内容的爱国教育活动,结合“植树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建党节”“第五届远足励志”、“强国有我歌咏比赛”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养成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安全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开展“爱祖国、爱学习、爱劳动”的三爱教育活动和“节粮、节水、节电”的“三节”教育活动,使学生的思想、行为习惯在日积月累的教育熏陶中不断提高。

23.重视学生劳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细化校内劳动教育,为学生创造丰富的校内劳动实践机会,进一步明确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区域分工与职责要求,并加强指导和督察;进一步完善“校园种植园”劳动实践方案,指导学生种植养殖,让班级、学生认领绿植或“责任田”,予以精心呵护。

24.扎实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整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资源,建立既符合济宁市综合素质评价要求,又吸收原有的综合评价有实效的内容,形成有利于实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特色模式。进一步规范评价过程,利用好等级与积分评价及奖励卡激励手段,发挥好“综合素质评价平台”的作用,记录学生个人的成长足迹,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打造实中特色,力求“学生全面发展、特长显明,学校有品牌、办学有特色”。

(五)落实安全责任,牢筑安全防线

25.落实安全责任。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为学校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学生在校内的安全负总责;分管校长及安全办主任负具体责任;每位领导干部和教师实行“一岗双责”;班主任对所管班级学生在校内的安全负全责;学生家长及其监护人对学生在校外安全负总责。严格执行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制度,层层签订责任书,强化目标管理,明确职责,落实责任。

26.积极开展安全教育专题活动。完善以教材为中心,以“1530”提醒、安全文化创建等为补充的校园安全教育机制,强化家校共育,抓实“三防”工作。结合各类专题教育活动,扎实开展防震减灾、食品安全、预防溺水、防汛、交通、消防、假期、新生入学系列七项安全主题教育。结合我校实际工作,做好自救自护、夏季安全、禁毒、防电信诈骗、打非治违五项安全主题教育,强化对薄弱环节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7.增强心理素质,强化担当。在心理健康、师生交往、文明礼仪等方面继续加强教育,通过主题系列活动的方式,提高宣传力度,加大对校园欺凌的检查和打击,维护学生身心安全。开展有关学生心理健康课题的研究活动,组织教师参加学习培训,提高心理危机的干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

28.全面加强学校卫生健康教育工作,落实国家中学生健康卫生条例,让健康卫生进校园、进课程,重细节、抓落实、抓常规,重视学生配餐、饮食、着装、发型、个人卫生、合理运动,季节流行病防治等。

(六)畅通家校沟通渠道,提升家长学校管理水平。

29.通过形式多样的家校联系方式,促进老师、家长、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与支持,架起家校沟通的桥梁。依托家校共育课程——《东方有约家校大讲堂》,发挥优势家长社会资源,提升家长学校内涵建设的水平,使家校共育形成合力。

30. 加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课题研究。通过研究,让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中,让学校协同主导作用更加明显,家庭主题责任进一步履行,社会家庭教育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社会资源共享程度进一步提高。

五育融合,立德树人。新的一年,学校在“和合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和合精进,卓尔不群,实现激情特色教育的全面提升,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共同书写教育新篇章。

济宁市兖州区东方中学南校区

2025年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