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运河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教学活动
济宁市运河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教学活动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学校将以二十大和202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结合中教室2024年下半年教研工作要点,以本学期市教学基本功评选、区秋季教学视导为契机,立足课堂,以暑期新教材培训为抓手,继续深化对2022版课程标准和大单元、跨学科教学的学习和实践,研究课堂教学规律,优化我校“问题导向五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加强作业管理和优化设计,丰富课后服务形式,扎实推进“双减”政策落实,以青蓝工程建设为抓手,持续跟进青年教师培养,加强教师梯队建设,力求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二、工作要点
1.规范办学行为,持续抓好师德师风建设,端正教育教学思想。
2.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深化研究“问题导向五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融入不同学科特点,提倡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打造以生为本的“智慧高效课堂”。
3.以中教室秋季教学视导为契机,以暑期新教材培训为抓手,深化2022版课程标准学习,开展新教材、跨学科、小专题、大单元主题校本教研活动,以课带研,将新课程理念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4.立足教学常规,全面实施“五化六护”作业管理法,强化作业设置与管理,优化作业设计与评价方式,重在真抓真落实,扎实推进“双减”政策落地。
5.借市区教学基本功评选和区先进教研组评选东风,持续跟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教研团队建设,通过开展新教材教学设计、习题课讲评、教学专业技能展示、青年教师汇报课、校本教研活动、集体备课观摩等专项活动,扎实推进青蓝工程和教研团队建设,促我校教研团队和教师队伍专业水平提升。
6.继续依托课后服务,充分发掘校园和周边环境优势,在不同年级开展“我爱乒乓”、“绿茵足球”、“创新科技”、“快乐研学”等社团活动,推进学校特色课程建设,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三、工作措施
(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抓好师德师风建设。
1. 端正教育教学思想,强化师德师风培训。
组织全校教师认真学习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规定》等上级文件文本,定期开展如“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典型案例”等师德警示教育,端正教育教学思想,强化立德树人意识,扎实落实师德师风建设。
加强课程实施管理,规范课程实施行为。
按照《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内容,严格执行《山东省课程设置及教学指导意见》,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严格规范课程设置和课程实施行为。本学期将加大校本课程、地方课程的开设力度,持续保证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心理健康、劳动教育、综合实践、理化生实验的规范开设,同时加强这些学科的课堂跟踪检查,以查促建,规范课程实施。
(二)加强常规管理,规范教学行为,努力提升教学质量
1.明确层层主体责任,从严、从细、从实进行精细化管理。
落实各分管领导职责,优化基层领导队伍,明确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各层学科教学管理责任,条块结合,以“严、细、实”为指导思想层层抓好跟踪落实。
教研组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政史地 | 理化生 | 综合组 |
分管领导 | 杨安孔 | 李松峰 | 邹 雪 | 宗雪丽 | 史建华 | 张海燕 |
教研组长 | 周晓民 | 戴巧莲 | 李琼雯 | 宋 卿 | 于玉华 | 赵永红 |
教研副组长 | 赵 朋 | 冯茜茜 | 董 岩 | 陈 萌 | 黄 霞 | 胡长征 |
年级组 | 六年级 |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分管领导 | 杨安孔 | 史建华 | 李松峰 | 宗雪丽 |
级部主任 | 邓 衬 | 赵小迪 | 陈金花 | 戈成民 |
级部副主任 | 胡长征 | 徐 瑞 | 孔庆欣 | 张晓光 |
2. 以“八个精心”为抓手,实现教学管理规范化。
(1)加强课堂巡课。除每天的行政值班领导外,级部分管领导、教务处、德育处将不间断进行巡课,对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状态、班风学风展开全面检查跟踪,遇到问题及时与相关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进行谈话,条块结合,层层落实,力求集多方之力解决问题,从管理上为提升教学成绩保驾护航。
(2)抓实校本主题教研,落实集备工作。围绕“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反思改进”三个重点,规范校本教研活动管理制度,分管领导深入各教研组参与集体备课活动,除常规集备外,定好校本教研主题。本学期计划开展系列主题教研活动:新教材教法研讨、问题导向五步教学法组内研讨课、新教材教学实践系列研究(新授课、专题课、复习课等)、跨学科教学研讨、作业设计研讨、分层教学措施研讨,各备课组也可自主制定研讨主题,各教研组、备课组上报校本教研计划,有序组织,分管领导必须参加,做好记录,留存好资料备查。
(3)立足课堂教学,坚持以课带研,用课堂说话。借区秋季教学视导东风,第2-3周将开展组内研讨课,以此深入研讨问题导向五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以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活学生思维,让他们敢质疑、会提问、爱思考,主动参与到课堂中,让课堂、让学生真正“灵动起来”,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打造以生为本的智慧高效课堂。
学校采取跟踪听课、回头听课、研究性听课、指导性听课相结合的办法,加强听课力度,并做到听后即评,评后即改,改后再上,一课一交流,及时了解掌握师生课堂表现,实现对课堂教学的有效监督、检查与指导。各教研组或备课组每月至少组织一次专题研讨课,并有明显标识,每人每月保证听课不少于3节,每学期不少于15节,组长不少于20节,业务领导不少于30节,关注“听课建议”的撰写,杜绝“摘抄”,此项工作由教务处组织检查,突出课堂教学主体地位。
(4)坚持开展优秀作业设计、优秀作业展示交流等相关活动,加强作业减负管理,实现“减负”“分层”“多样”“有效”的学生课业目标,优化作业效能。本学期细化作业管理、要求必须有分层作业、鼓励设计作业超市,体现选做作业、挑战作业,每周可设计一次实践探究类作业,各备课组要根据一周教学内容统一制定出周作业,班级实行每日作业公示化,级部实行每周作业统筹。作业批改记录将凸显“作业内容设计”,体现作业多样性,切实优化作业效能,减负提质增效。
(5)学校以教学质量为中心,根据《任城区初中教学工作评估方案》,加强教学质量过程监控,发挥评价调节功能,指导调控教学方向。精心组织好本学期期中、期末两次质量检测,优化随堂、单元评价方式,利用大数据多角度多维度做好质量分析,并精准施策,助推我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6)优化“晨读、午练、晚辅”三位一体辅导机制,加强分层教学实施力度,根据质量检测结果,制定学生分层名单,抓两头促中间,因材施教,让各层学生得到科学发展,感受成功的喜悦,实现我校“人人能升入理想学校”的育人目标。
(四)抓实毕结业年级教学,促质量提高
按照“科学计划、高效教学、夯实基础、提升能力”的要求,提前做好复习备考工作。今年中考成绩较2023届有较大进步,总成绩在全市进步4名,任城区进步一名,且与上一名次学校差距缩小,学科层面,化学、物理、数学、英语、生物五个学科分别位列任城区公办学校的第4、5、6名,语文、道法、历史也较去年有很大进步,受到区教研中心各教研员的表扬,本学期将继续加强对2025届毕结业年级教学的重视,按照“科学计划、高效教学、夯实基础、提升能力”的要求,提前做好复习备考工作。做到“一析二管三挖四奖”,一析即全面准确地分析毕业年级教学的现状,找出本届学生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制定加强毕业年级教学的措施和办法;二管即加强对毕业年级教学的管理,做到科学运筹,调控有力;三挖即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抓好学生的管理,落实分层施教,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四奖即优化奖励办法,突出团队捆绑,集纳集体智慧,促进合作,打好团体仗。通过以上措施,扎实、细致地做好毕业班工作,帮助毕业班教师树立信心,力争明年中考取得更大进步。
(五)优化教师培训,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1.借区“乡村教育振兴”暨“名优师送课”活动的东风,深入开展校内、学区内“名师示范课”、“同课异构”等活动,利用外出听课、请进送课,相互评课等途径,在课堂教学、日常管理等方面加强与兄弟学校的合作与交流,促进运河学区制建设,强化我校教师队伍建设。
2.以市基本功评选为契机,强化我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新入职教师、公费师范生、支教大学生的培训和指导,努力为他们创造学习和展示的机会,帮助青年教师备好课、上好课、管好学生,尽快走上正轨,力求涌现更多的教坛新秀,加快我校教师梯队建设。
通过以上活动,引领教师在各类培训和教学实践中获得专业化发展,做到全体教师抓过关,青年教师上水平,骨干教师出特色,促学校教师专业水平不断发展,教师队伍建设上新台阶。
(六)依托课后服务,抓好校本特色课程建设,提升学校办学品味。
本学期将在开设好现有校本课程和社团工作的前提下,紧密围绕“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依托课后服务,开展以“大阅读、科学实验、艺术体育”等为主题的社团课程,定期举行“读书节”、“科技节”、 “体育节”、“艺术节”、“传统文化节”等活动,同时鼓励更多的教师参与到校本课程和社团活动的研发中来,挖掘整合更多课程资源,发展我校特色课程,培养学生综合素养,让学生快乐学习,促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校办学文化品位。
(七)立足课题研究,以研促教,让教研相长。
本学期我校共有2项市级课题顺利结题,2项区级课题和第一批9项校本课题即将结题,也将有新一批校本课题立项,同时还有多项在研市区级课题。学校将以此为抓手,加强各级课题研究过程管理,努力做到将课题研究与日常教学实践有机结合,逐步让老师们树立“问题即课题、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即研究、课堂即实验室”的科研意识,鼓励教师围绕课堂教学、作业设计、课后服务等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做到真研究课题,研究真课题。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先导功能,做好研究过程的跟踪指导,促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济宁市运河实验中学
2024年9月8日
附: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教学工作配档安排
八月 1.开学前学习培训
2.传达学校教学工作计划
3.召开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会议,传达学校教学工作要点
4.扎实开展新学期第一次集体备课,上好开学第一课。
九月
第1-2周 1.中教室各学科传达学期教研工作计划
2.制定个人、部门教学工作计划、集备计划。
3.落实暑期“新课标、新教材”培训,深入开展相关校本教研,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