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 > 学校 > 兖州区 > 济宁市兖州区奎星楼小学 > 教育教学 > 教学信息

济宁市兖州区奎星楼小学2024-2025年度第一学期计划完成情况

发布日期:2025-02-04 20:25 信息来源:兖州区教体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本学年,学校严格遵循既定计划,围绕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这一核心,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以下是本学年计划的完成情况:

一、指导思想落实情况

学校始终以《济宁市兖州区 “教育质量提升年” 行动实施方案》精神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各项工作紧密围绕学校教育教学重点,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优化课堂教学等目标融入日常教学管理中,为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工作重点完成情况

(一)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5+1 多维” 课堂的优化与实施工作稳步推进,组织教师多次开展该模式的学习与研讨活动,教师对模式的内涵和要求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结合 “三维协同教学赋能体系” 中的三课制度,成功举办了过关课、展示课、赛课活动,为教师提供了充分的展示和交流平台,教师的教学方法得到有效改进,课堂教学效益显著提升。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专业发展

依托兖州区教师培养计划和 “三名” 工作室,构建了完善的公开课示范体系,实施分层培养计划,为名优、骨干、新秀教师定制了专属发展路径。通过 “三课制度” 和集体备课,促进了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行政约课也为教师提供了精准指导。全体教师阅读计划顺利推进,定期组织阅读分享会,建立了教师阅读档案,并将其与考核挂钩,有效激励了教师阅读,教师的文化与教育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聚焦身心健康管理,培育阳光少年

“阳光大课间” 实现全员参与,体育课程严格按照标准开足开齐。加强了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建立了完善的体质健康档案,并根据学生情况开展针对性教学与锻炼,多数学生已掌握 1-2 项体育技能。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不断完善,开展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阵地建设得到加强,为师生提供了优质的心理健康服务,促进了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四)加强教育协同发展,构建贯通培养桥梁

深化教育共同体建设,大力促进学段协作,加强了纵向贯通与横向联系,搭建了与其他学校的资源共享平台,各学校发挥自身优势实现了互补与协同发展,打破了学段与校际壁垒,构建了贯通式教育生态。积极配合山东省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的建设,参与建立了完善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定期开展质量监测与评估,通过监测及时发现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过程,全面提升了教育质量。

三、具体措施完成情况

(一)课堂教学提质增效,教学资源共享共建

  1. “5+1 多维” 课堂与小组合作融合优化:每月按时组织专题研讨活动,教师分享了大量成功经验与案例。教师在课堂中精心设计小组合作任务,科学分组,确保了小组合作的有序高效。学期末开展了融合教学优质课评选,有效激励了教师创新教学方法,课堂互动性与实效性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团队协作能力显著提高。

  1. 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以大集体备课为依托,成功构建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平台。教师上传了丰富的优秀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案例等资源,并按学科、年级分类整理,方便检索使用。资源每月及时更新,教师积极对资源进行评价和反馈,资源质量和利用率不断提高,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三维协同教学赋能,进阶教师专业成长

  1. 三课制度与行政约课协同推进:严格落实三课制度,行政约课精准有效。行政人员合理安排约课,在不同课型中重点关注相应内容,课后及时与教师交流并提出改进建议,约课情况反馈给备课组和教研组后,共同研讨优化策略,教师教学水平得到稳步提升。

  1. 集体备课深度开展:采用分层备课模式,大集体备课每学期组织 2-3 次,集团内同一学科教师共同参与探讨学科发展方向和共性问题;集体备课每周开展一次,形成了统一的教学思路和方案;小教研及时研讨教学具体问题,完善教学细节。备课遵循相关原则,确保了备课质量和教学的一致性、有效性。

  1. 分层培养与教学实践结合:依据教师成长工作方案,实施分层培养计划。新秀教师在导师 “一对一” 指导下,熟悉了教学流程,掌握了 “5+1 多维” 课堂教学技巧;骨干教师每学期展示了高质量示范课,发挥了引领作用;名优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项目,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并分享了教学理念和成功经验,促进了全体教师共同成长。

(三)完善身心呵护体系,构建贯通教育生态

  1. 身心健康管理强化:“阳光大课间” 活动内容丰富,每月引入新的体育活动。体育课程按标准开设,教学质量监测到位。每学期对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建立了完善的档案,并制定了个性化锻炼计划。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完善,配备了专兼职教师,开展了主题班会和讲座,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服务。

  1. 贯通式培养探索推进:加强教育共同体建设,每学期组织跨学段教学研讨活动,搭建了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参与建立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定期开展监测与评估,根据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了连贯、优质的教育。

(四)教学管理规范升级,促进学科均衡发展

  1. 业务检查严格执行:按照业务检查制度,采用随机抽查和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师教学业务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全面,包括备课、听课记录、作业批改等,检查结果详细记录并赋分评级,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有效规范了教师教学行为。

  1. 加强学科教学管理:抓实各学科教学管理,确定了学科负责人,严格按课程设置方案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加强对非测评科目的监督与巡查,确保了教学任务完成。针对薄弱学科,通过多种方式加大整改力度,促进了学科均衡发展。

(五)完善质量检测体系,聚焦首尾年级教学

  1. 质量检测体系完善:建立了科学的质量检测体系,明确了检测目标、内容和方式,根据学科和年级特点制定了合理的检测方案,采用多样化检测形式。定期进行单元测试、期中期末考试,及时分析检测数据,形成详细的质量分析报告,教师据此调整教学策略,学校组织专项培训和教研活动,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1. 提升毕业班和一年级教学质量:发挥集体智慧,研究制定了毕业班教学计划和复习方案,有效使用教学资源,毕业班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加强一年级管理,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对汉语拼音学习情况进行抽测,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给予指导。

(六)营造校园阅读氛围,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1. 阅读促进教师素养提升:全体教师阅读计划顺利实施,每月开展阅读分享会,教师围绕相关书籍阅读并结合教学实践分享收获。建立了教师阅读成长档案,将阅读成果与教师考核挂钩,激励教师持续阅读,教师知识储备更加丰富,文化与教育素养得到提升。

  1. 学生阅读活动:结合学校读书计划,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生阅读活动,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拓展了学生视野,提高了学生综合素养。加强对学生阅读活动的指导和评价,定期评选 “阅读之星”,激发了学生阅读兴趣和积极性。

四、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向

在本学年的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教师对 “5+1 多维” 课堂模式的运用还不够灵活,学生阅读活动的参与度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对课堂模式的运用能力;创新学生阅读活动形式,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不断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