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708000043121241/2025-00741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济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组配分类 | 工作计划 |
成文日期 | 2025-03-12 | 失效日期 | |
有效性 |
济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025年工作要点
2025年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全国、全省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和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全面落实国家、省、市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系列部署和重点任务,坚定扛牢“走在前、勇争先”的使命担当,按照“13341”工作思路,即牢牢把握住建事业高质量发展这一主线,实施城建项目、城市更新和城中村改造“三大工程”,做强房地产、建筑业、物业“三大产业”,办好住房保障、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冬季供暖“四项民生实事”,守牢住建领域“一排底线”,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济宁打造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增长积极贡献住建力量。
一、加力实施“三大工程”,提升城市形象和片区活力
(一)推进城建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推进蔡庄互通立交项目、共青团路北延高铁连接线二期项目建设,中心城区打通断头路10条、建设12个公共停车场。完成主城区排水管网一张图编制,有序推进建筑小区雨污分流改造查缺补漏工作。
(二)推进城市更新和都市区、城镇化一体建设发展。实施20个城市更新项目,重点推进太白湖新区“我家就在岸上住”、李楼片区、济宁高新区洸河印象、曲阜市蓼河夜游二期、鱼台县“两河”贯通等5个城市更新亮点项目,打造住房城乡建设部典型案例;持续实施任城区运河记忆、太白路核心商圈等15个城市更新实施类项目,严格按照方案节点推进。建立市县两级城市更新项目库管理制度,实行动态管理、调整退出机制。提升城镇综合承载力,抓好中心镇、重点镇建设,实施9个省级小城镇创新提升试点。
(三)推进实施城中村改造。紧抓城中村改造扩围政策机遇,梳理谋划一批2025年城中村改造项目,全力做好项目申报和对上争取工作,细化改造推进计划,探索建立统筹高效的目标体系和督导调度机制。
二、加力做强“三个产业”,培植城市经济增长极
(四)房地产业。把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作为工作主线,改善供给结构,建设好房子、好小区,新建房地产项目原则上均建设高品质住宅。用好国家一揽子增量政策和各级税费补贴政策,针对刚性和改善性需求,优化置业方案,激活“卖旧买新”需求,带动二手房、新房市场协同提升,全力扩大商品房销售,加大商办用房去库存力度,打通市场循环。筛选优质房企重点培育,在稳市场稳房价、打造高品质样板、政策落实三个方面发挥“定盘星”作用。
(五)建筑业。培育壮大建筑企业集群,对企业实行分级分类帮扶,聚力培育特级资质企业,完成20家以上企业资质升级。聚力做优做强曲阜古建、钢结构幕墙等特色产业。依托市建筑企业外出施工行业党委,搭建沟通服务桥梁,加速建筑业企业走出去步伐,通过总包、劳务等方式承揽业务,进一步扩大施工规模。发挥绿色建材标志性产业链发展牵头作用,制定工作推进方案,引导产业链上中下游联动、抱团发展。严格执行现行装配式建筑政策、标准要求,推动形成新型建筑工业化全产业链发展布局雏形。全市新增绿色建筑800万平方米、高星级绿色建筑标识3个,申报省级绿色低碳城市试点。开展省、市科技成果普查公布工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推广。
(六)物业服务业。深化“儒风济宁 红色物业”建设,围绕“建机制、强管理、优服务、降投诉”工作主线,打造红色物业、有为物业、阳光物业、满意物业、幸福物业“五个物业”。继续推动人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开展“社区每季一实事、小区每月一好事”活动;推广“信托制”物业服务新模式,鼓励拓展医养结合、智慧物业、家政服务、住宅托管等新业态;筛选10家骨干企业包保帮扶,培训项目经理2000人次、从业人员2万人次;狠抓重点小区问题整治,建立物业领域矛盾纠纷调解机制,推进物业投诉持续下降。
三、加力办好“四件实事”,增进民生福祉
(七)保障性住房。持续推进878套在建公租房、320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试点落地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项目。打造“公租房管理服务全链条网上办”亮点名片,出台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管理办法,建立轮候库和常态化申请受理机制。发放住房租赁补贴2677户(人),1124.56万元。筹集人才住房4050套,持续推进符合条件的人才住房补贴申请及发放工作。
(八)棚户区改造。基本完成列入2020年及以前年度计划的逾期棚改项目,推进2021—2023年度在建棚改项目和未建成边界内社区按进度实施。
(九)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开工108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建筑面积158.2万平方米,惠及居民15732户,融入城市更新和完整社区建设,提升改造品质,引导社会资本、金融机构、居民、专营单位参与改造。
(十)冬季供暖。聚焦热源提升、重点小区整治、极端天气应对等关键环节,组织热源、供热企业开展全系统体检,一小区一策开展“冬病夏治”、闭环整改,完成老旧供暖管道更新改造114公里,安装室温监测系统4000套;统筹供暖资源,指导任城、兖州、曲阜等地做好电厂关停热源替代,确保居民供热稳定接续;推广热成像仪监测管网模式,加装测漏胶囊、前端感知设备、水力平衡装置,做好2025—2026年采暖季准备工作,实现平稳起步。
四、加力守牢“一排底线”,维护住建领域安全稳定
(十一)建筑施工和房屋安全底线。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完成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持续深化“四位一体”网格化监管机制,紧盯危大工程和重大事故隐患,突出四个专项整治,强化安全教育培训,完善智慧工地平台,实施分类分级管控,确保全市建筑工地安全生产形势平稳。提升全市消防审验工作管理水平,做好重大项目消防验收及验前技术指导等工作,构建跨部门协同联动长效机制。加快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进现代宜居农房建设,开展农房设计下乡,加强限额以下农房质量安全监管,强化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排查,完成危房改造800户以上。
(十二)燃气安全底线。全市燃气企业信息接入省一体化监管平台,每月开展燃气管网改造及巡线巡检工作督导,管道气用户入户安检率、燃气泄露报警切断装置安装率达到100%,液化气用户随瓶安检率保持100%,完成燃气管道更新改造57公里,实现“带病运行”燃气管道和厂站设施“两个动态清零”,管网运行监测“人防+技防”全覆盖,打造燃气管网安全运行“济宁模式”。
(十三)房地产风险底线。加力推进“白名单”扩围增效,做到“应推尽推、能进则进”,确保资金尽快到位。完成保交房任务销号,建立健全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对在建在售项目实行跟踪帮扶、现场指导,确保按期交付。
(十四)城乡建设政策底线。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常态化监管,完成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项目和5个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建设。持续做好建筑工地扬尘治理管控,严格落实建筑工地扬尘防治各项措施。抓好重点领域、重点事项信访问题处置化解工作。
五、提高标准改进作风,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十五)强化全面从严治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提升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质效。压紧压实意识形态(网络意识形态)、保密、国家安全等工作责任制,抓好巡察反馈问题整改。推动模范机关创建,做好基层党支部集中换届选举工作,培育一批市直机关“四强”党支部、“四好”党员。围绕“党建业务融合重点突破年”主题,持续推进党建联建帮建共建“1+5”模式,探索党建业务融合方法路径。
(十六)提高依法行政和政务服务水平。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严格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按照“谁执法、谁普法”原则,开展住建领域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做好行政应诉、行政复议、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公平竞争审查、政府信息公开等工作,修订《济宁市城区公共停车场管理办法》《济宁市主城区公共租赁住房和租赁补贴管理办法》。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推动“水电气暖网联合报装”“公租房申请”和“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一件事落地见效,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十七)强化干部队伍落实工作执行力。抓好干部教育培训,加强应知应会法律法规、专业知识等学习,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和依法行政的能力。抓好干部日常管理和年轻干部培养,深化干部一线考察,强化考核和评先树优,加大干部交流力度。
(十八)强化对上争取和争先创优。认真梳理分析上级政策导向,有重点、有层次地把重点项目与具体政策相结合,提高项目谋划储备质量,积极主动对上争取,充分发挥上级资金和地方专项债券资金的效益,保障项目加快建设、顺利推进。全力帮扶培育优质精品工程,培育一批国家级奖项、泰山杯奖、省级优质结构、省级安全文明工地,推荐省级工法25项以上。
(十九)筑牢拒腐防变防线。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持续深化推进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等工作,一严到底纠治“四风”。推进清廉机关建设,抓好经常性警示教育,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强化“八小时外”监督,将纪律建设融入日常教育管理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