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1370800750852907J/2025-0039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济宁市城市管理局 组配分类 工作计划
成文日期 2025-03-17 失效日期
有效性

济宁市城市管理局关于印发2025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5-03-17 信息来源:济宁市城市管理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济宁市城市管理局

关于印发2025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县(市、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局属各单位、机关各科室:

现将《济宁市城市管理局2025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济宁市城市管理局        

2025年2月28日        

(此件公开发布)

济宁市城市管理局2025年工作要点


2025年,城市管理工作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以精细管理为第一主业,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以“项目、队伍、规范化”三项建设为第一抓手,以守牢底线为第一责任,以“走在前、勇担当”的姿态,着力打造党性强、业务精、标准高、作风严的城管铁军,全力建设更具品质、更有温度、更加宜居城市。

一、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1. 加强思想建设。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发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领学促学作用,改进方式方法,增强理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创新党支部活动形式,健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长效机制。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和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研究汇报、分析研判、自查督查、考核评价等制度,加强对意识形态阵地的管理,及时排查风险隐患,维护意识形态领域安全稳定。(牵头单位:机关党委,责任单位:局属各单位、机关各科室)

2. 加强组织建设。认真贯彻支部工作条例,深化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指导全局基层党支部年度集中换届,配齐配强支部班子,增强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督促指导各级党组织严格落实“三会一课”、谈心谈话、组织生活会和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等制度。打造优秀主题党日案例,深入推进“四强”党支部建设、选树“四好”党员,鼓励全局各级党组织选树立得住、叫得响、推得开的党建品牌和创新项目。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服务,把从严治党要求贯穿到党员发展、教育、管理、监督各个环节,全覆盖式开展党员培训和党务干部培训,提升政治站位和能力素质。(牵头单位:机关党委,责任单位:局属各单位、机关各科室)

3. 加强群团建设。发挥群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关心关爱职工的工作生活,常态化开展冬送温暖、夏送清凉、慰问困难职工等工作。完善基层工会、青工委、妇工委建设,常态化开展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学习活动,激励引领全局青年建言献策。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举办干部职工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开展劳动竞赛和技能比武,营造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机关氛围。(牵头单位:机关党委,责任单位:局属各单位、机关各科室)

4. 推动正风肃纪。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持续加强作风建设,开展清廉机关建设、纪律作风整顿、廉政谈话、廉政风险点排查、廉政档案建设、家教家风建设等工作。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强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特别是“第一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驰而不息纠治“四风”,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牵头单位:机关党委,责任单位:局属各单位、机关各科室)

二、实施“四大”提升攻坚行动

(一)实施市容市貌提升攻坚行动

5. 规范潮汐摊区设置。编制潮汐摊区设置规划、导则、应急和安全防范制度,实行准入登记、承诺及台账式管理等措施,加强日常管理。与住建、市场监管、公安、消防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加强摊区食品、燃气、消防、交通等方面安全保障。6月底前至少设置100处点位合理、管理规范、设施齐备的潮汐摊区、疏导点或夜市摊点群。(牵头单位:市容管理科,责任单位: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支队、各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6. 开展“示范街区”创建。以整治“十乱”为抓手,结合户外广告、门头牌匾整治,非机动车乱停放、违规圈占停车位治理及小微公共空间整治提升等措施,全力打造干净整洁、市容秩序良好的“示范街区”。今年牵头指导中心城区完成至少13条主次干道、10条背街小巷的示范街区创建工作。(牵头单位:市容管理科,责任单位: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支队、各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7. 推动网格化管理走深走实。坚持网格不动、标准不降,持续组织和督促网格人员下沉路段,做好巡查和问题处置工作。压实镇街、网格责任,抓住占道经营、私搭乱建、施工扰民三条主线,紧盯群众诉求集中的重要点位,全力抓好问题整改。发挥运管服平台的案件立案、派单、整改、结案作用,实现“网格化+数字化”,助推街面市容环境问题的发现处置。(牵头单位:市容管理科,责任单位:局属各单位、各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8. 开展市容顽疾规范整治。规范管理广告牌匾,积极协调市行政审批部门,推动优化审监一体化管理流程,建立完善户外广告规范管理制度。继续推进围挡专项整治,对现有存量围挡做“减法”,应拆尽拆、只减不增。加大非机动车治理规范力度,压实单车企业主体责任,提升共享单车序化管理水平。深入推进私设地桩、地锁、三角锥等阻车设施和圈占公共场地专项整治。(牵头单位:市容管理科,责任单位: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支队、各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9. 深化“城管进社区”活动。制定深化“城管进社区”实施方案,指导各县(市、区)深入开展法律、职责、服务、执法“四进”活动。建立与社区居委、小区物业的联合联动机制,制定执法清单和服务清单。进一步加强执法进社区,针对违法建设、市容卫生、餐饮油烟等焦点问题,细化工作措施,每月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抓好阵地建设,打造一批高标准社区城管服务站,提供便民服务,及时受理群众反映问题。(牵头单位:人事科,责任单位: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支队、各县市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二)实施园林绿化提升攻坚行动

10. 深化园林绿化项目建设。全市计划新建改建吴泰闸路、济安桥路等50处口袋公园,提升人民公园、南池公园等8处综合公园,实施嵩山路、济岱路等22条道路配套绿化工程及红星路、京杭路等48处道路景观提升工程,打造“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城市风貌。(牵头单位:园林绿化科,责任单位:市市政园林养护中心、各县市区园林绿化主管部门)

11. 提升园林绿化品质。加强市花市树推广应用,实施道路节点提升,栽植造型松、月季、紫薇等观花植物,更换补植美国红枫等色叶树种、花灌木,栽植宿根花卉、时令花卉,采取重要道路花墙花境打造、墙体桥体立体美化等方式,深入推进城市园林绿化景观“增花添彩”。加快推进今冬明春缺株断垄补植工作,开展行道树、灌木、地被补植更新行动,打造完整连贯的道路绿化。实施“公园+”行动,增设健身器材、便民座凳、景观小品等设施,推动文化进公园、体育进公园、艺术进公园,实现公园功能完善、开放共享。完善养护管理的分级标准,明确各季节的作业任务和程序,健全督导考核机制,全力提高园林绿地建管水平。(牵头单位:园林绿化科,责任单位:市市政园林养护中心、各县市区园林绿化主管部门)

12. 做好飞絮防治。制定《济宁市2025年飞絮治理实施方案》,明确以“修剪为主、更换为辅、综合治理”的原则,指导各县(市、区)编制各自方案,开展飞絮植物普查,绘制飞絮植物重点区域分布图,形成“一表、两图、三年治理”的工作方案,共同做好飞絮治理。(牵头单位:园林绿化科,责任单位:市市政园林养护中心、各县市区园林绿化主管部门)

(三)实施市政设施提升攻坚行动

13. 提升城市照明品质。高标准开展中心城区2025年春节亮灯,市直管及任城区、兖州区、济宁高新区、太白湖新区分别实施不少于3条道路春节夜景照明,推动临时亮化与永久亮化相结合。实施高能耗、低光效老旧路灯以及灯杆锈蚀、配件老化等问题路灯更新改造,积极推进路灯节能化、智慧化改造。完成洸河路、济安桥路部分路段老旧路灯及运河路高架桥护栏灯改造,提升城市夜间照明效果。(牵头单位:市政设施科,责任单位:市市政园林养护中心、各区市政主管部门)

14. 全力抓好城市防汛备汛。以常发性积水点治理为重点,牵头组织实施火炬路、金宇路、洸河路、民俗路4条道路雨水管网改造,新建、改造双拥园、法德文化广场、顺河门外街3座雨水泵站;完成市直管道路141处、498个点位雨水管网破损、渗漏、错接混接、异物穿入等病害整治,提升城市防汛能力。(牵头单位:市政设施科,责任单位:市市政园林养护中心、各区市政主管部门)

15. 提升城市安全韧性。全面排查整治市直管道路、桥梁、路灯、窨井等市政设施老化、破损、缺失、锈蚀问题。完成红星路、建设路等9条市直管道路、南二环京杭大运河桥路面车辙、龟裂、塌陷等问题整治;完善兴唐大桥、济邹路洸府河大桥桥梁安防设施,更新改造利民桥等7座桥梁问题护栏;实施洸河路、红星西路等4条道路空洞物探。完成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监管系统平台建设,全力推进物联感知设备补充建设,实现对燃气、供热、供水、排水、桥梁及综合管廊6大行业基础设施运行的常态化监测、动态预警、精准溯源、协同处置。(牵头单位:市政设施科,责任单位:市市政园林养护中心、各区市政主管部门)

16. 加强市政设施管养维护。印发《市政设施管理养护技术导则(试行)》《济宁市主城区公交站亭管理制度》及《济宁市内环高架养护管理考核办法》,提升市政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加大市政道路、桥梁和附属设施的日常巡查、维修养护管理力度,及时修补整治问题病害。强化路灯巡查检修,确保装灯率达100%、亮灯率99%以上。(牵头单位:市政设施科,责任单位:市市政园林养护中心、各区市政主管部门)

(四)实施城市环境卫生提升攻坚行动

17. 实施环卫标准化体系建设行动。树牢城市管理标准化理念,学习借鉴外地市先进经验,健全完善道路保洁、垃圾收运、垃圾处置和垃圾分类等作业监管体系,制定《环境卫生质量和作业标准》《环境卫生领域安全生产及环境保护检查指导手册(试行)》等规范,抓好标准解读,强化标准执行。深化环卫管理科技赋能,落实全域保洁一张图。规范标准、调度、安排、管理“四统一”,市县一体推,构建大环卫一体化格局。(牵头单位:环卫管理科,责任单位:市环境卫生管理服务中心、各县市区环卫主管部门)

18. 开展环卫设施品质提升行动。深化垃圾转运站达标管理,升级改造5座老旧垃圾中转站,提升垃圾收运效率。积极抢抓政策机遇,聚焦专项债券、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等上级资金,全力推动环卫基础设施设备更新升级,淘汰更新一批老旧环卫车辆和设备。年底前,山东公用环卫集团淘汰40台国三及以下柴油环卫车辆。实施垃圾全生命周期风险管控,委托专业机构对垃圾处理设施运行管理进行“专家体检”,强化生活垃圾终端处理设施运营监管,确保生活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安全、环保和稳定运行。推进环卫工人“爱心驿站”建设,制定环卫标识,对现存环卫驿站提档升级,合理建设一批爱心驿站,保障环卫工人歇脚、饮水、避雨、纳凉、取暖等服务,打造环卫工人“温馨港湾”。(牵头单位:环卫管理科,责任单位:市环境卫生管理服务中心、各县市区环卫主管部门)

19. 开展垃圾分类提质增效攻坚行动。围绕“回收利用、示范引导、教育宣传、落实责任”等四个层面,推动垃圾分类工作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型。扎实做好源头减量、分类投放、规范运输、末端处置全过程管理,在居民小区、公共机构开展示范创建活动,引入“爱分类•爱回收”智能分类回收项目,科学布局居民小区回收点,推动生活垃圾清运体系与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两网”融合。大力宣贯《济宁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普及垃圾分类法律知识,组建垃圾分类讲师团,塑造垃圾分类达人榜样,开展垃圾分类“一月一主题”宣传活动,积极引导居民群众养成分类习惯。(牵头单位:环卫管理科,责任单位:市环境卫生管理服务中心、各县市区环卫主管部门)

20. 开展建筑垃圾常态化规范化治理行动。坚持“建制度、堵漏洞、强监管、严处理”工作原则,持续开展建筑垃圾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建筑垃圾管理各环节违法违规行为,健全完善监督管理和执法联动机制。全力推动建筑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建设,加强5处建筑垃圾资源化设施、3处装修垃圾分拣设施建设和规范运行,提升消纳处置能力,2025年底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5%。加强建筑垃圾产生源头、运输管理、处置终端两点一线闭环监管,建立健全治理体系,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实现全流程、全链条、全方位综合治理,实现建筑垃圾严控增量、消除存量、规范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牵头单位:环卫管理科,责任单位: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支队、市环境卫生管理服务中心、各县市区环卫主管部门)

21. 开展“净路除尘、清洁城市”提标提质行动。全面落实“分级管理、深度保洁、路见本色”工作法,做到洒水、洗扫、雾炮、冲洗“四位一体”、时间区域叠加,城区主次干道机械化湿式保洁率达到100%。推动“机械+人工”向非机动车道、人行道、背街小巷延伸,扩域增面提升道路保洁精细化水平。制定道路保洁样板路创建实施方案,在城区打造10条保洁样板路,示范带动城区环卫保洁整体提升。开展“真空地带”专项整治,强化与沿街单位、经营网点、街道社区、物管区域单位协调联动,构建上下联动、市区一体、权责一致、运转高效、全域覆盖的环卫保洁精细化运行机制。(牵头单位:环卫管理科,责任单位:市环境卫生管理服务中心、各县市区环卫主管部门)

三、实施城市智慧化运行管理

22. 优化运管服平台应用。充分发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对城市管理的赋能作用,聚力做好安全生产、城市防汛、清雪除冰和市容市貌四个服务,发挥好“智慧大脑”中枢作用。保障国家、省、市、县四级平台间数据推送的准确性、稳定性和实时性,不断适应国家标准、行业要求和业务需求。加强对县级平台的业务指导,鼓励共享共用市级平台相关子系统,优化资源配置,让平台运行更完备、更顺畅。(牵头单位:市城市运行管理服务中心,责任单位:局属各单位、机关各科室,各县市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23. 丰富平台使用场景。推动各类特色应用场景有机融入执法、市政、园林、环卫以及防汛、清雪除冰等工作实际,实现更多技术力量服务于城管一线工作。加强与支队协同,探讨应用数字孪生技术推动建设工程规划批后“无感”智慧监管,打造新的典型应用。(牵头单位:市城市运行管理服务中心,责任单位:局属各单位、机关各科室,各县市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24. 创新智慧化执法管理。整合智慧渣土、市容监管、慢行交通等多系统功能,实现对执法管理工作的实时动态监控,全面提升执法管理效能水平。聚焦创新,以全面提升数字化监管效能为导向,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积极拓展“无感监管、有感服务”管理模式,不断提高规划监管科技化、智能化水平。(牵头单位: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支队,责任单位:市城市运行管理服务中心、各县市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四、守牢“一排底线”

25. 守牢安全生产底线。深化城管系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深入推进“四项整治”,常态化开展城管领域风险隐患排查、人员密集场所安全防范、校园周边安全综合治理等工作;印发《局领导干部2025年安全生产重点工作清单》等制度文件,开展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学习,强化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持续开展安全生产月、消防宣传月、安全宣传咨询日、“512防灾减灾日”等活动,提升城管领域从业人员安全防护能力。(牵头单位: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责任单位:局属各单位、机关各科室,各县市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26. 抓好政务热线办理。通过举办培训班、以干代训等形式,抓好热线承办人员业务培训。采取现场督办、召开疑难问题研讨会等形式,提高投诉案件特别是政务热线重点督办件办理效率。建立投诉案件负面清单制,对应办不办、推诿扯皮、超期办理的案件计入负面清单。强化市容环境类热线数据分析,厘清高发事项和点位,力争全年市容环境类热线数量环比下降10%。开展问题未解决的热线工单回头看,推动案件限时办结,提高案件办结质量,确保案件处结率100%,提升案件办理群众满意度。牵头单位:考核督办科,责任单位:局属各单位、机关各科室,各县市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27. 建立信访工作化解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动态管理机制,对信访案件、信访积案、信访隐患实施分类管理、完善动态台账。强化源头治理,加强信访隐患排查,从源头上减少信访问题的发生,实现信访事项由访后处理转移到事前排查化解上来。建立信访工作协商制度,创建信访案件联查协办机制,压实首办责任,推动初信初访案件限时结案,将工程项目欠薪引发的信访事件作为矛盾化解的重中之重。(牵头单位:考核督办科,责任单位:局属各单位、机关各科室,各县市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28. 抓好环保督察事项办理。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系列部署,推动各项工作走深走实。抓好错接混接、管网破损等问题的整改,实施好积水点改造,排查整治好雨水管网污水直排问题;严厉查处商圈、疏导点、美食街流动商贩乱倒泔水问题,抓好道路清扫保洁,常态化开展餐饮油烟治理、建筑垃圾、渣土运输管理。重点关注施工噪音和餐饮油烟设备噪音,有效减少扰民现象;确保好垃圾发电厂、餐厨垃圾处理厂、填埋场等设施安全平稳运行。(牵头单位:环卫管理科,责任单位:市容管理科、市政设施科、考核督办科、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支队、市市政园林养护中心、市环境卫生管理服务中心、各县市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五、强化法制保障

29. 推动立法建制强基础。年底前完成政府规章《济宁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立法项目,健全行业管理与执法配套协作机制,推进部门共建联动,9月底前出台《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现场处置规范》《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用语规范》,动态调整部门权责清单,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制度体系,进一步健全城市管理法治保障体系。(牵头单位:政策法规科,责任单位:局属各单位、机关各科室,各县市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30. 提升城市管理法治能力。聚焦城市精细化、法治化管理,4月开展全系统法律法规和执法实务培训,定期开展学法测试、法院旁听庭审观摩、法律法规知识竞赛等活动。9月开展全市首届城市管理系统执法岗位技能比武竞赛,10月组织优秀案卷评比、执法案例征集活动,对各单位执法规范化建设、法律文书制作、案卷管理等情况进行检查,加强对全系统执法行为的监督指导,全面规范执法行为。(牵头单位:政策法规科,责任单位:局属各单位、机关各科室,各县市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31. 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做好“八五”普法总结年的迎查评估工作,创新普法活动方式,深入城市管理各个领域开展全方位宣传服务,弘扬法治理念、传播法治精神,不断提高市民法治意识,营造城市管理工作良好社会氛围。(牵头单位:政策法规科,责任单位:局属各单位、机关各科室,各县市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32. 抓实干部教育培训。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围绕“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联合知名高校或先进地市,通过专家授课、实地观摩、座谈交流等方式,结合国家最新政策和行业标准要求,指导机关科室、局属单位和各县(市、区)局开展干部素质教育、专业化学习、履职能力培训和职业技能竞赛等,进一步拓宽干部思维眼界,拔高业务水平。(牵头单位:人事科,责任单位:局属各单位、机关各科室,各县市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33. 抓好干部日常管理。深化“晾晒评”机制,加大对干部在重点工作中的考察识别力度,常态化开展正负面清单和亮点工作调研,优化干部调研通报,评定“城管标兵”和“城管标兵岗”,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强化日常考核,指导局属各单位建立导向更加鲜明、可操作性强的平时考核评价体系,推进平时考核和绩效考核深度融合,把人员考核抓在平时、抓在日常,完善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评先树优挂钩机制,将考核结果融入干部选育管用全链条。(牵头单位:人事科,责任单位:局属各单位、机关各科室)

34. 持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常态化开展干部调研,及时掌握干部工作表现和群众认可度,科学精准为干部“画像”,分领域分层级建立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储备人选库。开展科级干部选拔任用,配强局属单位领导班子,配好全局科级干部队伍,根据工作需要对部分干部进行交流轮岗。在人岗相适的基础上开展岗位竞聘,提高工作人员待遇,调动干事创业积极性。(牵头单位:人事科,责任单位:局属各单位、机关各科室)

七、提升工作保障力度

35. 优化工作流程。以“三定”职能为主要依据,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标准化工作体系,把定流程、定标准、定时效作为规范工作程序、提升工作质效的发力点,形成规范的程序约束和科学的标准规范。通过建立覆盖全局工作职责范围的工作标准体系,做到岗位职责清晰、业务流程规范、工作标准统一,带动城市管理系统依法依规依标运行,全面提升各项工作水平。(牵头单位:人事科,责任单位:局属各单位、机关各科室)

36. 提升督查效能。构建“分工明确、责任清晰、制度完善、机制科学、运转顺畅”的市区一体化督查体系,形成上下贯通、协调联动、齐抓共管、快捷高效的大督查工作格局。围绕市局重点工作任务目标,分阶段、有侧重的开展跟踪督查;不定期开展执法队伍作风督查,进一步加强城管执法队伍纪律作风建设,严格队伍管理,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地见效。(牵头单位:考核督办科,责任单位:局属各单位、机关各科室)

37. 提高后勤保障能力。加强办公室规范化建设,更加注重对上、对内、对外协调,对上协调市委、市政府办公室,对外协调市直各部门和县市区。加强政策理论和调查研究,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强化统筹,做好执法公务用车调配,提高公文处理、后勤接待、政务公开、机要办理、档案管理工作能力。(牵头单位:办公室,责任单位:局属各单位、机关各科室)

38. 提高宣传信息质效。及时推广城市管理工作经验、亮点、典型,向各级新闻媒体投稿。办好《城市管理经验交流之窗》,为领导决策提供高质量参考资料,指导县市区拓宽工作思路。提高政务信息水平,办好《城市管理专报》,力争政务信息报送数量有提高、质量有提升、排名有进步,让市领导及时掌握城市管理工作动态。深入一线采访,深度挖掘、集中宣传全局重点工作进展和成效。加大对上宣传、对上汇报沟通,争取更多成果被中央、省、市主管部门宣传表彰推广。做好网络舆情监测处置工作,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保障城市管理工作安全有序运行。(牵头单位:办公室,责任单位:局属各单位、机关各科室,各县市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济城发〔2025〕1号济宁市城市管理局2025年工作要点.docx

济城发〔2025〕1号济宁市城市管理局2025年工作要点.pdf